《道德经》“道常无名”如何断句?有何含义?
相关推荐
-
诗说《道德经》:开篇首讲
<道德经>感悟 一卷皇皇道德经,清静自隐贵无名. 东来紫气信闲笔,西出函谷渺无声. 道"生"德"畜"原一体,有"利"无" ...
-
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试译老子经文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其若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 ...
-
专心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为什么赞美婴儿?
老子在经文第十章中,曾有一问: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通过这一问,我们可以了解,老子认为婴儿期的身心状态代表某个理想状态.经文第五十五章中给出了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经文中这样说: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虫 ...
-
老子信仰天帝与鬼神吗?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2019年3月15日,湖北宜昌市商业步行街,宜昌绿色消费文化节启幕.商家将 ...
-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
本章继续表彰道,赞美道,告知统治者以道治理. 先贴下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 ...
-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孰能浊
<老子.公刘版>上卷. 第二篇.道经. 第八章,经济的朴道 道常无名,朴,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保此 ...
-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原文: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第一部分:道常无名,朴虽 ...
-
道德经讲义-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也 ...
-
如何理解道常无名 始制有名 名亦既有?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二章 道恒无名,朴,虽小,天下弗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名. 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道 ...
-
《道德经》第32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
-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一),经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yún).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
-
《道德经》第32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①.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②.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注释] ①莫 ...
-
《道德经》这两种断句,你认为哪个对?
11章(王弼通行本). 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十一章(唐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本) 三十辐共一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