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百年:清除异己华皎勾结北周,强势出兵南陈击退强敌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661篇
除掉刘师知后,陈顼在南陈真正拥有了说一不二的权力。对此,有一个人感到非常的不安,他是陈蒨的情人韩子高。
韩子高是个美男子,有沉鱼落雁之貌,十六岁那年偶遇陈蒨,陈蒨对他一见倾心,从此生死相随,成为房中密友。
陈蒨不仅对韩子高宠爱有加,还授予他兵权,让他担任右卫将军,在建康的诸多将帅中,所部兵马最为强盛。
陈顼专权用事后,韩子高曾和到仲举共谋,想要诛杀陈顼,但还没来得及行动。
这一天,毛喜请陈顼选派士兵、马匹给韩子高,并赐给他铁和木炭,供他打造兵器和盔甲。
陈顼惊讶道:“韩子高参与谋反,正要把他抓起来,为何这么做?”毛喜道:“先帝山陵刚修建完毕,边境盗寇还很多,韩子高受前朝委用,号称凭倚之材,想要逮捕他并不容易。应先对他推心置腹,安抚诱导,使他不生出异心,等到有机会再对付他,一个壮士就够了。”陈顼深以为然。
韩子高心不自安,请求离京镇守衡、广等州。到仲举的儿子到郁经常乘坐小轿,蒙上女人的衣服,到他那里秘密谋划。恰巧,前上虞令陆昉和韩子高麾下的军主检举韩子高和到郁谋反。
于是,陈顼以商议太子人选的名义在尚书省召集文武大臣,想要将韩子高等人一网打尽。
第二天清晨,毫无所觉的到仲举和韩子高前往尚书省,都被抓了起来,连同到郁一并押送廷尉,诏令在狱中赐死,余党一概不问。
无论是除掉刘师知,还是诛杀韩子高,陈顼的处置都很果断,几乎是在毫无声息中搞定竞争对手,也没有引起动荡,手段不可谓不高明。
光大元年(公元567年)二月十二,在陈顼的主使下,南陈任命东扬州刺史、始兴王陈伯茂为中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陈伯茂是陈伯宗的同母弟,刘师知、韩子高的阴谋,他都曾参与。陈顼担心他再搞事情,所以让他任中卫,专门住在宫里陪伴陈伯宗。
得知韩子高被杀,陈蒨的另一个亲信、湘州刺史华皎也开始忐忑不安,便修造盔甲聚集徒众,又上奏要求担任广州刺史,窥测陈顼的意图。
陈顼假意答允,却没有下诏。华皎更加心慌,便派使者暗中引来北周军,又投奔盘踞江陵的萧岿,以儿子华玄响作为人质。
五月二十三,陈顼以丹杨尹吴明彻为湘州刺史,让他率领三万水军进取郢州。
五月二十五,陈顼再派征南大将军淳于量率领五万水军相继跟进,又派冠武将军杨文通从安成向茶陵进兵,巴山太守黄法慧从宜阳进兵澧陵,共同攻打华皎,并与江州刺史章昭达、郢州刺史程灵洗合谋。
六月初三,陈顼以司空徐度为车骑将军,总督建康军队,从陆路进兵湘州。
华皎的使者抵达长安后,萧岿也上书说明情况,请求北周派军队支援,宇文护准备答应。
司会崔猷劝阻道:“前年东征洛阳,军队死伤过半。近来虽然加以安抚,但遭受的创伤还未平复。现在陈朝保境安民,和我们睦邻友好,怎能贪图土地,接纳他们的叛臣,违背信义出动无名之师呢?”宇文护不听。
闰六月二十一,宇文护派襄州总管、卫公宇文直督领柱国陆通、大将军田弘、权景宣、元定等率军去协助华皎。
这时,华皎派使者去劝诱章昭达,结果使者被章昭达捉住送到建康,又派使者去劝诱程灵洗,也被程灵洗杀死。
因武州是心腹要地,华皎又派使者去劝诱武州都督陆子隆,陆子隆不肯听从。华皎派军队去进攻,也没有攻克。
巴州刺史戴僧朔等都隶属华皎,长沙太守曹庆等人原先也隶属华皎,因此都为他卖命。陈顼担心长江上游的郡守地方官都归附华皎,便特别赦免了湘、巴二州,以争取他们对朝廷的支持。
九月初七,陈顼把华皎的家属全部处死,双方再无和解之可能。
随后,萧岿任命华皎为司空,派柱国王操领兵二万去援助他。权景宣率领水军,元定率领步军,由宇文直总辖,和华皎的军队一起顺流而下,淳于量驻军夏口,宇文直驻军鲁山,元定以几千步骑包围郢州。
当时,华皎在白螺驻军,和吴明彻的军队互相钳制。徐度和杨文通则从陆路奔袭湘州,把华皎留在湘州的将士家属全部俘虏。
华皎孤注一掷,从巴陵与北周、南梁的水军顺流乘风西下,军势强盛,在沌口和南陈军发生战斗。
决战之时,淳于量、吴明彻募集军中小船,赏给大量金银,命令先行出发承受北周、南梁水军大船上拍竿的攻击。
等到对方船上拍竿发射的石块用尽,淳于量等便用大船上的拍竿向对方进攻,北周、南梁的大船都被拍竿击破,沉没在沌口中游。
北周、南梁的军队又用船装载干柴,借风力纵火引向对方。不料,风向忽然大变,火烧到自己这一边,北周、南梁的军队因此大败。
华皎和戴僧朔乘同一条船逃走,路过巴陵,不敢靠岸,直奔江陵,宇文直也奔向江陵。元定的孤军进退无路,砍断竹子开出道路,且战且退,想退到巴陵。
这时,巴陵已经被徐度所占领,徐度等派使者假装和他结盟,答应放他回北周。
元定被其忽悠,自行解除武装,徐度趁机捉住他,并俘虏了元定的全部军队,还擒获南梁的大将军李广,元定愤怒而死。
最终,华皎的余党曹庆等四十多人都被杀,只有岳阳太守章昭裕因为是章昭达的弟弟,桂阳太守曹宣是陈霸先的老臣,衡阳内史任忠曾经向朝廷上过密启 ,得以被宽恕免罪。
偷鸡不成蚀把米,宇文直恼羞成怒,把失败归罪于南梁柱国殷亮,萧岿虽然明白不是殷亮之过,但不敢违抗宇文直的意志,只好把他杀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