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辨证思路——胡希恕

water1Q94

这里讨论的感冒,是一般的伤风感冒(简称感冒,俗称伤风)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它们的临床表现有鼻塞、流涕、咳嗽、有痰、声音嘶哑、咽干痒痛等上呼吸道症状;以及恶寒、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疲倦、虚脱等全身症状;有的伴有食欲不振、呕恶、便干、腹泻等胃肠症状;小儿有时伴有惊厥。上述临床表现就其全身症状来说悉为表证,其兼症则或为里证,或为半表半里证。

感冒初起,一般都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症呈现,即为太阳病阶段,依法均当汗解。若为表虚自汗出的桂枝汤证,则用桂枝汤类方剂治疗;若为表实无汗的麻黄汤证,则用麻黄汤类方剂治疗。但当用麻黄汤时,很多情况反不若用葛根汤为妥,特别是恶寒重而不喘者,更是如此。若虚人感冒,虽有表证,但因机能沉衰而但恶寒不发热,脉微细,但欲寐,或疲倦虚脱,即谓为少阴病者,与麻黄附子甘草汤或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为正治。

若恶寒期以发汗法治疗的阶段已过,而病不解者,则有转属少阳或阳明的机变,依法应和解少阳之邪或清阳明里热,大柴胡汤、小柴胡汤、白虎汤皆为遣方的主体。但感冒、流感一般无承气汤证。

大柴胡汤、小柴胡汤的主症见仲景书,此处不拟赘述,以下几点为临床所常见,宜注意。口苦,不欲饮食,苔白而干;呕而发热;或发汗后热不解(或微有恶寒);或头痛如裂;等等,均为柴胡证。口干舌燥者,皆宜小柴胡汤加石膏治之;若白苔兼黄苔者,心下发堵胀满、大便干者,髙热阶段而呕吐剧者,均宜大柴胡加石膏汤治之,则一般可愈。

也有感冒、流感初起,一来即不是纯表证,而是表与里或表与半表半里的合病证者,即应合方治之。其中葛根汤与小柴胡汤合方的两解之法最为常见。其症为恶寒发热,呕,不欲食,或呕而头痛,流感期小儿多病此证;口干舌燥者加石膏更妙。有很多病人发高热,已进到柴胡证阶段而医生想不到这儿,这是应予以注意的。

若表里同病,表不解而下利者,视有汗、无汗适证选桂枝加葛根汤或葛根汤治疗,多迎刃而解。

感冒或流感的上呼吸道症状,以咳嗽、咽痛(包括扁桃体炎)最为常见,略述如下:只是咽痛,《伤寒论》有甘草汤、桔梗汤、苦酒汤等方。不过,作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咽痛,一般多作为感冒的一个主要症状出现较严重时即为感冒和扁桃体炎的合并症。作为感冒的合并症,适证宜选桂枝汤或葛根汤加桔梗(即与格梗汤的合方),但无表证者,麻黄、桂枝不可用。咽痛而无表证,可用桔梗汤;若口苦不欲食,可以小柴胡汤加桔梗再加石膏佳。若扁桃体已经化脓

water1Q94 若扁桃体已经化脓,此时桔梗汤不足以治,必须用白虎汤清其高热,或用白虎汤加马勃,也可再加生地黄、麦冬,即所谓白虎增液汤以治之;有时也有用黄连解毒丸苦寒直折的机会。
对咳嗽,在感冒初期,可于解表方剂中适证加镇咳药以照顾其症状,此时后世方的桑菊饮可用(偏于治咳,对于伤风感冒的咳嗽挺好使);也可置咳嗽于不顾,只着眼于表证,表解则咳亦得到缓解。若表解后咳不了了者,半夏厚朴汤加减很好使,其方为:半夏四钱,厚朴三钱,紫苏叶二钱,生姜三钱,茯苓四钱,
这是原方;若咳而咽喉不利,须加杏仁三钱,栝楼一两,橘皮六钱,桑白皮三钱。若干咳无痰或痰少者,可以小柴胡汤中增量大枣至六枚,再加橘皮七至八钱,本方对咳而致吐或百日咳也有良效。
以上为感冒一般情况的论治,特殊情况还应宗《伤寒论》的理法辨证施治之。不过,临床实践证明,在感冒初期,很多情况即使方药对证,也只能挫其凶势,多数痊愈在少阳病的后期和阳明病的初期,此不可不知。
至于但发热不恶寒而渴的温病,乃里热盛已伤津或表里俱热,此非表证,不可与太阳病等同视之。既非表证,则不可用汗法治之,辛温宜忌,辛凉发汗亦不可用。《伤寒论》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鼻子不通气,可以用董氏木穴,咳嗽,痰咳,可以用董氏重子,重仙,效果立竿见影

白骨道人 但当用麻黄汤时,很多情况反不若用葛根汤为妥,特别是恶寒重而不喘者,更是如此。

(0)

相关推荐

  • 【新提醒】给《伤寒论》113方做选择填空

    给<伤寒论>113方做选择填空                 正如论坛里"人淡如莲"所说那样,<伤寒论>现存113方,无疑是散落的珍珠.         ...

  • 《伤寒论》演绎(上)

    太阳病篇 太阳病篇上 引: 中医诊病,自古有"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系统. 望.闻之法,是望神,望色泽.闻五声,从而对应于五藏之病的方法,主要是源于<易经>.& ...

  • 胡希恕六经体系辨证思路

    不学伤寒,难以成大家,纵观古往今来的中医大家,多是伤寒大家. 张仲景在序中说: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已.这只不过是仲景的谦虚之辞,其实伤寒论创建的六经辨证体系,可以涵盖所有疾病,这个理论体系搭建好,运用 ...

  • 胡希恕提出经方辨证依据症状反应

    众所周知,辨证论治,亦称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一大特色,但是要回答怎样辨证?各派纷呈,莫衷一是,其中又有经方(以<伤寒论>为代表)与医经(以<黄帝内经>为代表)两大理论学体系的不 ...

  • 基于胡希恕经方医学浅谈三二四三辨证法则与应用

    引言: 我19岁就开始念伤寒,我今年差不多80多了,那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个改变,就读这个东西,你要不是这个整个看问题,那没个明白---胡希恕先生 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 ...

  • 胡希恕讲辨证施治概要

    震撼经方界:胡希恕讲辨证施治概要[针对疑问,请大家互动提问]2014-10-28 震撼经方界:胡希恕讲辨证施治概要作者:胡希恕冯世纶(胡希恕亲传弟子.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教授)按:本文是胡希恕先生在19 ...

  • 胡希恕经方辨证要点汇总

    第一章.桂枝汤类 一.桂枝汤 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而脉浮弱者. 2.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 3.发汗或下之,而表未解者. 4.阳明病,脉迟,虽汗出多.而微恶寒,表未解者. 5.病下利而脉浮 ...

  • 胡希恕讲伤寒论 方证辨证论1

    这就是我研究这个伤寒论呀,伤寒论它是,张仲景他这个辨证的体系呀就我写那引言,他是讲六经八纲,最后辨方证.这个方证在张仲景这个辨证呀就是一个最重要,最具体,最末的这么一个阶段.那么解释这个方证,方证是这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金匮:治疗皮肤病的思路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金匮要略>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我们在前头虚劳篇里头谈到的大黄蟅虫丸,它 ...

  • 胡希恕:经方辨证要点(精髓)

    第一章桂枝汤类方 一.桂枝汤 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而脉浮弱者. 2.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 3.发汗或下之,而表未解者. 4.阳明病,脉迟,虽汗出多.而微恶寒,表未解者. 5.病下利而脉浮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胃疼的治疗思路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