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陈宇琳:探索复杂城市问题的求解之道

通过富有人文关怀的深度实证研究,揭示中国城市规划和治理过程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从而启发同学思考规划师的职业责任是研究生课程《城市社会学专题》课程思政的发力点。

以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参赛一节“非正规就业空间治理”为例,在教学中探索了以下教学思路:

一、通过实证研究揭示城市问题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培养同学对复杂问题的求解能力。非正规就业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现象,一方面,它广泛存在并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又因缺乏必要管治而成为城市治理难点。课程在介绍非正规就业概念之后,以同学们熟悉的菜市场变迁案例开展教学,深度展现空间治理对菜贩和居民等普通人命运的影响,引导同学认识非正规就业与正规就业的动态关系,从而引入包容性治理的理念。

二、注重培养学生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规划工作思路。对当前城市治理政策进行评价是一个很具批判性也很有挑战性的话题。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综合全面评价政策效果,是本讲的另一难点。课程一方面以人为本,充分展现城市规划管理现实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另一方面,又鼓励同学们运用专业知识,主动探索可行解决方案,增强同学们作为城市规划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通过国际案例比较,培养学生反思性的迁移能力。课程选择了国内外非正规就业空间治理案例进行横向比较,让同学们看到同一问题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特殊国情下的差异化表现,以及相同城市政策由于制度环境差异可能带来的不同治理效果。既激发了同学们对非正规就业空间治理问题的兴趣,又为同学们学习包容性的规划政策开拓思路,进而培养学生在跨国比较中形成自觉的反思意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