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庵自传》BY陈独秀
相关推荐
-
古代高考屡试不中的那些画家名士
古代,科举是一个等级.规条.名目繁多和严苛的体系.唐代科举仅有两级,而明清则有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通过童试的称为"秀才",代表可以脱离平民阶层,成为"士"了 ...
-
中国文化知多少——教育(3)☆科举科举,...
中国文化知多少--教育(3) ☆科举 科举,即分科选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王朝设科考试以选拔官吏的制度. 隋朝以前,官吏的起用主要是通过推荐.隋朝统一中国后,为加强统治,把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开始用分 ...
-
状元被雍正革去功名,气死了母亲,他又以才华征服了乾隆
考上科举,进入仕途,是古代文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如果能考上状元,成为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更是文人们毕生的梦想.试想一下,如果状元郎被革去功名,贬为庶人,是何等的失意?大概很多人都会自暴自弃,然而在清朝有 ...
-
科举的起源
科举制是隋文帝杨坚时代开始,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废止.共实施了1300余年.隋文帝之前是九品中正制,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开始科举取士. 科举取士的办法: 第一步由知县主持的县试录取的称为童生.这叫童试:每年举 ...
-
《实庵自传》(三)
作者:陈独秀 编者按 <实庵自传>原载于1937年11月11日.11月21日.12月1日<宇宙风>散文十日刊第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期. (图片源自网络) 陈独秀流落四川省江津 ...
-
历史当中的陈独秀,这件事,他坚持了一辈子
只要是能被历史记住的人,或多或少,身上总是有着超过寻常人的某种特质,或者是做出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不然,终究也只是会和你我一样,被历史遗忘在角落里,就像是不曾来过一样.被历史记住的人,又往往不只 ...
-
他,协助陈独秀编办《新青年》,还是韦拔群的入党介绍人
他外柔内刚 不平则鸣 他提倡新文化 新道德 深为当地封建势力所恨 作为公开中共党员身份的国民党人 他一生怀揣救国救民之心 培养吸收东兰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入党 力促广西与上级中断近5年的组织关系得以恢复 ...
-
纪念陈独秀先生
我和先生有共同之处--都是独秀山民.小时候,学习开门见山这个成语,就很容易理解,身居安庆怀宁丘陵地带,还是很容易开门便可见青山!而我第一次对山的概念便是这独秀山!安庆诸山之中,诸如古南岳天柱山.妙道山 ...
-
重读陈独秀(七)
陈独秀是一个思想闲不住的人,但注定要在思想上承受孤独.在当时,他对民主的见解,他对战后世界大势的分析,都被看作是"恶毒"的言论,甚至于他在报刊上往往发了上篇,就没有了下篇,有时干脆 ...
-
“南陈北李”手札真迹欣赏,李大钊笔道沉稳,陈独秀笔意奔放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已成为党史中的佳话. 寻找陈独秀和李大钊之间的缘分,彼此之间的兴趣共同点,才能了解他们二人为何如此合拍. 陈独秀和李大钊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校友,回国后都在北 ...
-
中共一大背后真相:陈独秀作为党总书记,有啥事比参加一大重要?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一.一个影响陈独秀和中国革命史历程的俄国人 1919年6月初,正当爱国学生运动受到北洋军阀的镇压而趋于 ...
-
244期/宋岱岳作品《我的自传》
优越的话: 小小的十六岁的人儿,竟然就写起了<我的自传>,小编最初看到这一题目是诧异的,但略一思索,不由的佩服起来:只有对生活认真思考的人,才会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对过往严肃的进行回顾吧,这样 ...
-
梁剑:于虐心处觅人心———《虐生(杨惠增荣自传)》创作谈(第1804期)
于虐心处觅人心 <虐生(杨惠增荣自传)>创作谈 2019年3月份,我接到一个邀请,协助一个自认为非常有故事的八十三岁老人创作一本自传,和她第一次交流后我们就达成了合作意向,我认为对我来说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