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海口去?

文 / 人猿泰山


落户海口正成为时下的热点。2018年,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再次迎来转机,海南人才政策也不断升级,特别是去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出台后,海南基本取消落户限制。作为省会城市的海口,以自贸港核心承载区再一次站上风口,2020年仅是引进的人才数量就增长84%;进入2021年,落户需求继续“井喷”,迎接迫不及待享受自贸港红利的人。

在这之前,没有二产支撑,以服务业为主的海口,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下,服务业一骑绝尘,全省占比达到43.2%。作为一个两百多万人口的省会城市,实在没什么存在感,全国省会城市GDP排名仅高于拉萨与西宁,在省内风头一度被三亚盖住。

海口,最尴尬的城市?

对于没存在感的省会城市,一般人会关注石家庄、福州等,海口都不在关注视野里。因为对海南而言,三亚基本成为其代名词,风头盖过省内其它城市,海口更多时候只是一个“旅游通道”。

海口,人口多于三亚、产值比三亚大,GDP也是省内排名最高的,但名气比不过三亚。可以说绝大部分人对于海南省的认知,都是始于三亚。虽然三亚就像一个消费明星,时不时蹦出一个“劲爆”新闻,不少还是负面,但知名度不受影响。

其实,海南在2010年赋予国际旅游岛身份后,就注定走向市场化营销,也是外省人旅游养老的选择地之一。像在国企改革中首当其冲的东北人,避寒养生之地多选海南三亚,尤其是三亚地产崩盘,房价跌到谷底后,让先来一步的外省人,尤其是东北人获得归宿感,带动更多的人涌来。有人估计,2019年三亚六十多万常住人口中,至少东北人就占了二十多万,庞大的人口迁徙,彻底改变着三亚的主导产业。由此衍生的旅游与地产相爱相杀影响扩至全省,直至今天。

海口作为海南的省会城市,没有更多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来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无法与大陆相比,除了横冲直撞的电动车,一切总是显得有些懒散。

并且整个海南超过3万平方公里都被植被覆盖,已开发建设的区域只有大概1%的土地,工业并不适合。在“自贸港”确定以前,拿得出的产业只有文旅,海口也自然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心城市。

对于过往,我们只能说,海口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虽然海口很“本地”,但从历史来看,也是外来人口塑造和改变着海口,海口也接纳和改变了外来人口。近些年,包括海口,整个海南的发展可以说还有着工业文明与渔耕文明的碰撞。

其实,在1988年海南建省并设立经济特区时,海口仅拥有15个门类工业企业206家,工业总产值仅9亿多。到2020年,这一数字变成150.6亿,发展速度可观,但与其它省会城市相比,差距明显。比较尴尬的是,2020年,海口建筑业实现增加值为122.39亿元,可以想象地产的地位;对比上面的数字,这还是非房地产业经济增长贡献度超九成的结果。

从其产业结构比可以看出,海口的发展路径明显与其他城市不同。2020年,海口三次产业比为4.5:15.0:80.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1.9%和95.3%,服务业在海南全省占比达到43.2%。在其它城市中,工业是支撑,在海口,工业还不如单位产值低的农业贡献大。这当然不是什么后工业化的结果,对比其他城市发展思路,很难评述。

当然,工业不是海口的优势。加之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定位,还要兼顾国防安全的国家战略,海口工业化并不具备基本条件。在海口“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也将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三大主导产业;并且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5%以上。

毕竟海口生态环境一流,常年位居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榜单之首,被世界卫生组织选定为中国第一个“世界健康城市”试点地,也是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所以当下文旅及服务业才是其绝对优势。

在各方面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海口除了旅游升级,产业培育将成为重中之重。面对基础薄弱的工业,需要培育生产性服务业,以较好的薪资待遇吸引相关产业的年轻人群,而不能照搬其他城市的发展模式。但海口40049元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高物价、平均1.5万的房价,已成为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

海口的诱惑

海南充满诱惑,海口也不例外。尤其是自贸港落地,其政策优势使得海口除旅游外,吸引力倍增,且聚集省内各种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更适合作为定居地,落户海口成为时下新的热选之地。

在地域的发展中,政策的导向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海口更是如此。

1988年,海南设省、建经济特区是一次。

2010年,建设国际旅游岛是一次。

2020年,海南完成从自贸区到自贸港建设的转折是一次。

过往每一次,海南都以其特殊的政策与独特的地域特点获得关注,但薄弱的产业基础往往难以承载发展的厚望。

但这一回,海南面临的环境已与以前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更大的逆风和回头浪”。这样的背景,反而让海南具有了逆袭的资本机会。

地缘特点使其不仅能与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东亚成员等合作,形成国内经济大循环和周边经济大循环之间的联通互动,还能加强与印度洋、太平洋相关国家和地区合作,在“一带一路”全球经济大循环中凸显重要作用。海南自贸港俨然是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

对于海口,根据其“十四五”规划目标,长期的战略定位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核心承载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重大战略综合服务保障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当前重点是把江东新区、综保区、高新区、复兴城打造成承接自贸港政策落地见效的窗口,发展互联网、消费(含免税购物)、大健康和教育、旅游文化体育等支柱产业。

但一切目标的基础,是要吸引和培养人才。按照规划,海口在“十四五”期间将引进高层次人才1.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2%。

因为,2019年,海口常住人口才232.79万人,整个海南都还未突破千万。

面对这种情况,2018年,《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发布,2019年《海南省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实行,海南落户自由更进一步;随迁落户的,不仅包括申请人的配偶、未成年子女,还有父母。

要成功建设自贸港,就需要大量人才支撑,海口对人的渴望,也可见一斑。

据海口市公安局统计,今年一季度,海口月均办理引进人才落户4685人,比去年上升约65%。海口在线受理事件中,人才引进成为“热词”,网络预约号不断突破。让人仿佛回到上世纪90年代的海南淘金热以及海口房地产投机浪潮,换作当下的剧本就是:2025年前封关之后意味着海南自贸港将进入新的发展层面,海外资本涌入,加工贸易喷涌,自贸港基础性的配套大多数都已经完善与布局。因此当下选择落户当然占据红利先机,尤其是目前产业薄弱的情况下,发挥海口先导优势,会创造创业最佳的机遇期。

因此,海口广阔天地大有可为,落户需求一时“井喷”,2020年仅引进人才就达3.4万人,增长84%。

其实,海南以前曾有过规划,2020年海口人口超350万,聚焦全省1/3人口,显然这个目标并未实现。

这次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给海口带来利好,“零关税”成为大众关注契入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实行部分进口商品零关税政策”、“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

这对鼓励投资与吸引人才明显利好。

海口怎么走?

其实,海口一直都有政策利好,只不过在操作时更多体现在了政策之外的地方,比如房价。如今,在网络上,海口俨然已成为面向全球的卖方市场,房价无可限量!

但现实情况下,海口的发展还是需要一步一步走,没有产业培育,或沦为“炒作”;而在产业培育里重点在于产业生态的构建,人与产业都得兼顾,产业生态、工资水平、营商环境等环节须相辅相成。

当然,也可以通过产业培育和文旅开发,拉开城市骨架,实现城市扩容,这背后也是如何吸引外来人口的问题。毕竟没有有效外来人口流入,城市活力不可持续,珠海就是一个例子。与三亚不同,海口与中国大部分城市一样,是慢慢生长的。不注重整个产业生态基础培育,仅靠政策,发展还是很困难的。

自贸港时代,海口国际化提速,对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等主导产业发展带来机遇,但更关键的是,这种外部机遇怎样触发海口内部的破局。

尽管上百万人口的城市发展,还没有谁跳过发展制造业,直接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但还是要正视海口的现实问题。农业及以旅游为支撑的服务业,依然是海口经济发展主力,但问题是单一服务业比重过高的后果就是人才需求局限,使销售可能是最好的行业。

在产业上,海口的定位和落地政策并没形成多大影响力,或者说还比较模糊,缺乏独特性。因为海口在做的,全国很多城市也在做,比如医药、信息产业。

但从海口的实际情况来看,人才不足、产业基础薄弱是短板,当下应发展对人才储备、产业配套和消费市场要求不高的产业。从海口目前的规划来看,影视动漫、文化创意、设计等应该是正确的选择。

另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进口至海南自贸港零关税”和“加工增值30%后进入内陆免征进口关税”,无疑是在激励来料加工制造业。根据现实条件,承接珠三角外迁产业也应该是一条捷径。

相对来说,旅游被海口寄予厚望,未来不仅要全面提升旅游业国际化水平,建设新的旅游消费业态,构建旅游产业体系,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城市。但相比三亚,海口的旅游特点不够突出,到今天,海口也还在摆脱“旅游通道”的局面。2020年,三亚与海口的旅游总收入分别是424.74、201.39亿元,人均旅游消费,三亚比海口更高。人们到海南,三亚才是游客旅游目的地。其实海口与三亚在气温、景点旅游特点上有很多不同,更接地气,只不过现在说海南的旅游特点,全被三亚裹挟。

本地人的海口,外地人的三亚,但海口的旅游却缺乏文化沉淀,缺乏IP级别的旅游体验。因为海口旅游的软实力都还不够,如城市设施、服务意识等软环境还在被游客吐槽,要知道现在才两百多万人口的规模。

对海口来说,尽管三产对经济的贡献达到95.3%,但仅靠三产还不足以支撑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承载区,不足以支撑一个国际大城市的发展。

相比其它产业,海口的农业可以说是一大特点,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大于二产,正由资源要素驱动向品牌引领发展转变。所以,旅游、生产性服务业、农业发展应该是个方向。

这就又回到那句老话: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与薄弱的工业,就更需要一产二产化。当然,挖掘海洋经济、打造枢纽中心更是分内之事。

我们相信海口的未来值得期待,自贸港给了她足够的舞台展示自己。

(0)

相关推荐

  • [首藏作品](5280)海南:建设自贸港 高新技术产业将做足文章

    海南:建设自贸港 高新技术产业将做足文章本报记者 王祝华"十四五"开新局"'十四五'时期,是海南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关键五年."12月8日,&l ...

  • 海南自由贸易港现代物流业招商推介会在海口举行

    海南日报海口10月28日讯(记者陈雪怡)10月28日,海南自由贸易港现代物流业招商推介会在海口举行,意在以会为媒,通过介绍海南现代物流产业现状.政策利好.发展规划等,吸引国内外物流企业来海南自贸港投资 ...

  • 海南自贸港再迎政策利好,复星旅游文化添彩多少?

    4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特别措施>共包含了医疗.金融.文化等五大领域22条具体措施,是支 ...

  • 向往自然 || 走到野外去写生 /轩诚诵读(第492期B)

    文/田小川 诵读/梁轩诚 走到野外去写生 文|子昀 走到大自然中间去 那里可以缓解我思恋的疼 那里可以让我暂时忘却纷繁的事 去写生,去描绘我们共同的作品 把大野的美,把简约的美 写进这方寸之地 让这美 ...

  • 走吧,去乐山这座小镇享受慢时光

    峨眉符溪镇 位于乐山城区和峨眉山市之间 是一个有着独特魅力的小镇 这里风光宜人 打造中的峨眉河田园风光带 峨眉河符溪镇黑桥段 这里历史悠久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符溪镇曾出土数量颇多的战国时期青铜器 包括 ...

  • 走走走,去吃夜宵去

    *蒜香烤茄子* 一天繁忙的工作后,约上三俩好友吃个夜宵,交流交流感情吧! 几瓶啤酒,几碟小菜,几把烤肉,真是畅快! 茄子 1个,蒜头 适量,香葱 一根. 油 适量,盐 适量,生抽 适量,料酒 适量,白 ...

  • 走,植树去!二实小连续三年开展植树造绿活动

    2017年:周末,乳山二实小又带孩子们去驾马沟山上啦 2018年:二实小"绿动青春绿满威海"植树护绿在行动 种一棵小树, 许一个心愿,绿一方净土. 播种绿色,快乐成长,留住我们的碧 ...

  • 5月15日:高开回落走震荡是去是留?

    无上真理赢在最后 1,做上升趋势 2,做三浪的上升趋势. 3,做有规律的三浪上升趋势. 4,理性的做有规律的三浪上升趋势. 5,耐心的理性做有规律的三浪上升趋势! 6,坚持耐心的理性做有规律的三浪上升 ...

  • 走!一起去看美丽西沙的椰树林

    西沙,我可爱的家乡 吕薇;王宏伟 - 但愿人长久 来到西沙,立刻就会被炙热与潮湿所萦绕,紫外线直射皮肤,火辣很快上头,若能走进一片阴凉,惬意地喝着椰汁,徜徉在大海的气息里,岂不快哉.阵阵海风吹过,你的 ...

  • 听说工业区新开了家五星级电影院?走!看看去!

    4月15日,坐落在临港商务区美丽纳潮河畔的曹妃甸工业区首座五星级影院幕尚电影城开门迎客. 开发建设曹妃甸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为满足曹妃甸工业区建设者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曹妃甸 ...

  • 走,我们去耍成都欢乐谷,这里可好玩了

    大家好,我是旅游姐姐,我又给你们更新攻略了,今天给大家更新的攻略是成都欢乐谷游玩攻略哦,希望大家喜欢,后期也会持续给大家更新各地旅游攻略. 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成都欢乐谷,让大家对它有一个初步认识. 成 ...

  • 【菠萝的海 最美田园:69号作品】郑春如 ||走,我们去看海

    戳蓝色字"徐闻校园文学"关注我吧. 竖起你的小耳朵,聆听吧     走,我们去看海     徐闻中学高二一班  郑春如              你       酸酸甜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