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分享的传达—《爷爷的红脸颊》导读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165号爱与分享的传达—《爷爷的红脸颊》导读阅读推广人  石头尊敬的读者朋友,您看到的是一个深度解读的经典绘本公众号,你可以先点击上边蓝色的“经典绘本导读”再点击“关注为方便交流,请加微信号:aa052631 附言:经典绘本导读一、内容简介有一个很会讲故事的爷爷,是全天下最棒的事了。不管是最疯狂的故事,最惊人的冒险,还是各种大大小小的奇遇,爷爷讲起来,都是那么动听!什么时候我也可以和爷爷一样,有红红的脸颊呢?二、绘本信息书名:爷爷的红脸颊文:[奥]汉斯·雅尼什图:[德]阿尔尤莎·布劳译者:王星出版社:连环画版适读年龄:3-6岁奖项:2006年波隆纳文学类最佳童书奖出版日期:2010年11月1版三、绘本导读【封面】

解析: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爷爷小时候有好多奇特的经历。有一次,他把一个抽屉灌满了水。有一次,他一按肚脐眼儿,从他的耳朵里喷出两团火。有一次,他在森林里发现了一双翅膀,他把翅膀安在自己身上,在空中飞了一圈。他还跳过伞,遇见过雪人……爷爷从八十岁生日那天起,变得越来越透明了。有人说爷爷死了,但爷爷说:“噢,真的吗?我招谁惹谁了?”然后他就给我讲故事。我听着,脸颊也变得红红的。跟爷爷在一起真是太开心了。又是爷爷。不知为什么,讲述爷爷与孙子情深意长的绘本要远远超过了讲述爸爸与儿子的绘本。如熟悉的《爷爷变成了幽灵》《爷爷的天使》《爷爷有没有穿西装》《爷爷一定有办法》《歌舞爷爷》。是爷爷比爸爸更慈爱,更值得信赖,还是爷爷距离天堂更近?不过《爷爷的红脸颊》里的爷爷,却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另类形象,他更像一个老顽童,整天坐在摇椅上跟孙子瞎胡扯,是个典型的吹牛大王。这张年轻时的爷爷取材于内页第七个跨页:有一回,爷爷散步时在森林里发现了一双翅膀。他把翅膀安在自己身上,在空中很快飞了一圈,然后又把翅膀又放回到草地上。离奇又充满想象力,这就是本书的特色。【环衬】

解析:火红的红色代表内心热烈的感情,祖孙中间这段情怀只能用红色来表达祖孙间温馨的关系。这是小男孩对不在世的爷爷的思念,透着浓浓的祖孙之情。生命的长度随着时间的流逝终有停止的一天,然而,生命的深度却因不同人、事、物彼此的爱与连结,更加深其中的广度与厚度,美丽的思念不会因随着时间流逝而离开,反而为生命带来更多的绚烂与美丽。并且,存到永远。【扩页】

解析:这是正扉页的扩页,像这种结构不多见。作者更多是给读者一个铺垫,言明这个一个茶叙的故事,短小的文字并没有喧宾夺主之势。【正扉页】

解析:故事主题是爷爷的红脸颊,这其中既有自然的属性,又有社会的属性,就是说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这是一则爷爷给孙子讲述的故事,开场一壶茶水、两只冒着热气的茶杯就已经把我们带到故事中了。爷爷,在你心中会是什么形象?这本书是从一个小男孩的角度,追忆了爷爷的故事,那份厚重的思念,从字里行间,从旧旧的插图中表露无遗。淡淡的故事,初读起来没有什么滋味,但是再度一次,竟会被轻而易举的感动,可能这就是抒情绘本的奇妙之处。这个故事主要是爷爷所叙述的过去,是那么的奇特又有趣,同时又非常有想象力,例如爷爷说把球踢到了天上,还可以轻易地搭起跨河的桥,还能碰到难得一见的雪人。这是一本故事性淡,抒情性强的图画书,通过乐观开朗的爷爷给孙子讲述了自己小时候及长大后做的一些事情,可以看得出对生活的处理态度与生命的感悟情怀。书中还非常细腻的表达了祖孙之间温馨的关系,体会到爱的传承与连接。爷爷八十岁死亡的那一天,他变得越来越透明,那一段又一段的美丽记忆,是那么的亲近、自在与美好。虽然爷爷已经不在,但在小孙子的心中,思念与记忆却依旧长存,这会是最美丽的记忆,也是最美丽的思念。这本书可以帮助孩子珍惜生命,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寻其中的快乐,是生命教育中最美的一课。【第1画面】

原文:爷爷小时候有好多好多奇特的经历,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说的。如果爷爷这么说,那肯定就是真的。解析:小主人公约七、八岁的样子,他很喜欢和爷爷呆在一起,对爷爷是绝对的崇拜和信赖。右页上的文字:爷爷小时候有好多好多奇特的经历,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说的。如果爷爷这么说,那肯定就是真的。证实了这一点。这显然是一个小孩子的口吻。换作失去童心的大人,又怎么可能做出“如果爷爷这么说,那肯定就是真的”这样的推论呢。如果单看图画,我们还不知道这个白头发、红脸颊的老人与小男孩是什么关系,更不知道他们此时此刻在说着什么。但文字回答了我们的猜测:这是一对祖孙,爷爷正在绘声绘色地讲着自己过去的故事。这就是文字的作用。图画不是只能定格一个瞬间,表达不出“过去”这样的时间概念、表达不出“如果爷爷这么说,那肯定就是真的”的因果关系。文字与图画不一样,它不是具象的,而是抽象的,不是让你去看,而是让你去想的。不过,如果你单看文字,不看图画,你脑海里又会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不一定是爷爷正在眉飞色舞地给孙子讲故事吧,也许是爷爷小时候……你看,这就叫文图合奏。离开了文字或是图画,你都读不出来现在这样一种语境:红脸颊的爷爷,正在给孙子讲自己过去的故事。相比简单的文字,我们从图画上得到的信息似乎要更多一些。画面始于一个普通的寒冷的冬日,越过窗户,我们看到外边的一排排枯树上还压着白雪。太阳有点儿清冷,但屋里很暖和,炉子里的火熊熊燃烧。两人相对而坐,孩子坐在小方凳上,嘴巴微张倾身细听;爷爷坐在他的老摇椅上,手臂轻轻挥动正说到兴处,旁边的小圆桌上,一把茶壶两个茶杯,两人正侃侃而谈。整个房间被一种绿中透黄的暖色照耀着,既温柔又梦幻,让人很容易就走进故事里的那个午后。你看地上是不是拖着两个长长的影子?请记住爷爷的影子。除了爷爷的影子,你还要记住,这时,窗户是紧紧闭上的,墙上挂着相框和爷爷的衣物,小男孩的脸颊不是红色的。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经历过太多的人和事,尤其是他小时候干的那些有趣又大胆的事情。在小孙子眼里,爷爷就是个英雄,而这个英雄显然一点儿也不谦虚,把自己当年的勇事一一提起。跟爷爷在一起,听他讲自己的过去,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呀,看见爷爷的红脸颊了么,还是那么红。因为只有在爷爷那里,不可思议的事不断地发生。在孩子眼里,那些事就好像真的发生过一样。因为小男孩在本书一开始就这样笃定地写下这行字:“如果爷爷这么说,那肯定就是真的。”跟着爷爷,就能用想象力环游世界。这段浓浓的祖孙情让人感动。【第2画面】

原文:有一次,他把他房间里的一个抽屉灌满了水。抽屉里的水看起来美极了。真遗憾,水不愿意总在抽屉里待着,更想流到海里去。解析:画面中的瓶瓶罐罐才是充满水的抽屉的祸首啊!好奇的爷爷痴情地凝视着阳光下碧光粼粼的水面,爷爷在想着什么!他不愿意水流走!而水窝在抽屉里也是不情愿啊!它们想到广阔的大海中显身手啊!也就是和小主人公相仿的年龄,已经干了一件漂亮而想象深远的大事。桌上干枯的花盆意味着什么!水都想流到大海里去!到广阔的空间去驰骋。房间阴暗的色彩和窗外阳光明媚的对比,对小时候的爷爷是一个束缚,水的境遇就是爷爷真实的写照。我们阅读这本书最大的体会,就是回忆和期待,爷爷小时候的经历,有些是孩子也经历过的,比如给抽屉里灌水,好奇的探索。当然,还会借此回忆你家孩子做过的一些探索的“傻”事,比如:往鸟笼子里放玩具汽车,孩子会肯定地说,这样汽车就不会丢了。本书的绘者,对爷爷提起的每一件奇特的事情都运用细腻的笔法,画出充满想象趣味的插图,帮助读者进入有趣、富于想象的世界里。如:文字中穿插的瓶子。【第3画面】

原文:有一回,他吃了一块蜂蜜蛋糕,那蛋糕甜极了,惹来一只蜜蜂追着他,追了整整一个星期。他走到哪儿,蜜蜂就跟到哪儿,就连上厕所都跟着。解析:爷爷吃了一块特别甜的蛋糕,结果蜜蜂一直追着他,他只好躲进厕所里,结果蜜蜂也追进来了,你看到了么,就在马桶上。已经提前站位了。爷爷站在厕所门口陷入深思,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厕所墙壁上下颜色的对比更加分明,底部的颜色更加阴暗,加上行动的盯梢。年幼时的爷爷是蓄势待发的。文字页中的爷爷诚惶诚恐的跑出画面就是爷爷内心的写照,他要到广阔不羁的天地中舒展自己的心胸。【第4画面】

原文:有一次,爷爷在自己的肚脐里发现了一个红按钮,他按了一下,突然,“呼”的一声,从他的耳朵里喷出两团红色的火花。解析:洗澡中的爷爷手指按动了肚脐里那个红按钮,看身边应是妈妈的白色围裙上被烧焦的痕迹、迷失的眼睛以及身体趔趄和失落的水壶,再看爷爷坚定的眼神更是奇异的而力量。文字页爷爷舞动的手指代表着那一瞬间。以上三个对开页爷爷年幼时的不寻常的经历,是桀骜、是奇想、是挣脱、是奋争。那两团红色的火花与爷爷的红脸颊又是什么关系!爷爷发现了自己的肚脐,很好奇,就跟我们的孩子发现自己身体的秘密一样好奇,孩子看到爷爷的肚脐的功能,一定说“妈妈,我的肚子上有一个小坑”而如法炮制,有时候大人也会提起来,很好笑。【第5画面】

原文:还有一次,在足球场上,他一脚把球踢到了空中。球飞得好高好高,居然撞上了一块乌云,接着就下起了一场暴雨,球赛只好停了下来。解析:经过年幼的爷爷身体和力量的迸发,已经能干出惊天之事了。爷爷踢球,踢得很高,结果正好踢中了一片云,就下雨了,足球赛取消。在孩子看来这似乎是真的,而且非常好笑,其实我们想想,有时候孩子在生活中也会发生这样的巧合。孩子非常喜欢穿雨鞋,有时候不下雨也要穿,结果有一次穿雨鞋出去就真的下雨了,孩子很开心,以为是因为自己穿雨鞋才下雨。文字页抬头向天佐证下雨的行动,不就是右页那位雨中疾驰男士的前奏。文图相互呼应,还有五个孩子停赛躲雨的奇幻。你看此时的爷爷歪着头、眼睛在打转。是不是在说,我太神奇了!【第6画面】

原文:爷爷看起来已经那么苍老和疲倦,我有时很难完全相信爷爷讲的故事是真的。但爷爷是这么说的,那肯定是真的。他给我看小时候的照片,大声说:“瞧,我当年的脸颊多红啊!”接着,他给我将起他的学校,战争和其它各种冒险的故事。解析:从爷爷的回忆中回现实中,如今那么苍老和疲倦的爷爷竟能做出那样惊天大事,我竟怀疑起来。故事里重复着一句话:“如果爷爷这么说,那肯定就是真的。”因为他深信爷爷故事里发生的事都是那样的真实,所以深信不疑。这是一部触动心灵的作品。爷爷讲述了他小时候到长大后的大大小小的奇遇,爷爷讲起来非常的动听。这页没有彩色画面,只是记述史实的随意的钢笔画。功课旁师生大小强烈的对比和边页风吹草动的诠释,爷爷一定是某种离奇的做法,让老师很扣了一通。战争期间爷爷被追逐,险些被擒,但还是逃之夭夭了。爷爷没有出现在画面中被离队的士兵追讨就是佐证。这和当年的红脸颊有什么关系!红脸颊是吉星高照!【第7画面】

原文:有一回,爷爷散步时在森林里发现了一双翅膀。他把翅膀安在自己身上,在空中很快飞了一圈,然后又把翅膀又放回到草地上。解析:这一页作为封面出现有其代表性,爷爷的本事越来越大、越来越离奇。能够安上翅膀如鸟一样飞翔在天空。这是故事中关键的环节,打破任何来自形式上的束缚,肆意伸展自己的身躯。爷爷手中的提筐里装着采来的蘑菇类,树根底下就是那个巨大的翅膀。【第8画面】

原文:有一回,他想去看望住在对岸的女朋友丽丽,于是干脆自己在河上架起一座桥。爷爷走过桥,问她:“想吃块糖吗?”丽丽点点头。现在,丽丽就是我的奶奶。解析:长大后的爷爷依然神勇难挡。爷爷追求女朋友时,有一次他心血来潮要到河对面去看女朋友,但是河上没有桥,他立马动手架了一座桥,手持一块糖果摇摇晃晃来到女朋友的身边。结果,还用说嘛,抱得美人归,相携到白头哇!文字页拄着拐杖的老妇人就是后来的奶奶。我们输给了自己的想象力,被画家的想象力打败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还是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对开页的文字:这是一段充满了童趣的文字,十分夸张,一个小孩居然夸口说自己造了一座桥!可是,你会把它想象成这个样子吗?看看右图吧,世界上哪有这样的桥啊。它太危险了,又高又弯又窄不说,还仅靠几根用绳子绑在一起的细树枝支撑,一阵风就能把它吹跨。但爷爷不怕,为了赢得心爱女孩的芳心,他大步流星地走了过来。图画,是画家想象力的产物。在一本图画书里,画家就是这样用他的想象力来挑战我们的想象力的。同时,这个画面也再次印证了一个观点,就是图画在描述事物的样子时,远胜于文字。你不妨来写一篇作文试试看,几百个字都不一定形容得出这座桥的样子。【第9画面】

原文:一年冬天,他在山上遇到一个雪人。爷爷把自己的绒球帽送给了他,还和他一起乘着雪橇,去了附近的一家餐馆。解析:文字给了我们一双想象的翅膀,要是不小心,就会被图画夺走。比如,这个对开页里,图画就不由分说地夺走了我们的想象力。爷爷在森林里邂逅了一个雪人,没有害怕,而是和雪人一起玩,一起吃饭。雪人在和爷爷促膝而谈呢!只不过雪人身高马大,座椅太矮小了,只能伸着长腿委屈了!此时壮年的爷爷和雪人比起来还是大有悬殊,两人交上了朋友,爷爷给了雪人自己的绒帽代表关怀,底部的雪橇又是文字流露的写照,实图与文字的相映。爷爷所叙述的过去,是那么奇特又有趣,他可以把球踢到天上去;可以轻易的搭起跨河的桥;还碰上了难得一见的雪人。每一幅插画都生动得让人看了就投入进去了。不管是最疯狂的故事,最惊人的冒险,或是各种大大小小的奇遇,爷爷讲起来都是那么动听。【第10画面】

原文:在战争中,有一次,爷爷突然好想回家。他背着降落伞一下子从飞机上跳下来,刚好落在花园中他的摇椅上。解析:还有一次,爷爷当兵参加了战争,打着打着仗,他突然好想回家,于是背着降落伞就跳了下来,结果,不偏不倚,正好掉在他们家后花园上的摇椅里。画面中,爷爷穿着军装,坐在摇椅上,手里端着一杯茶,地上放着一把壶。茶杯茶壶正是开头画面里的放在桌子上的茶杯茶壶,很显然,这两个物件也应是属于“爷爷”这个范畴的东西。小读者是否好奇书中叙述的祖孙情到底有多么美好呢?文字页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像我们的笔记本内页,浅淡的横格、醒目的红色竖线边框,边沿那是注释留白啊!底部粗实红线也是人生的底线啊!注释留白处山坡旁的一排排房子就是爷爷的家,而右页已经坐在自家的后花园喝茶了,天空的飞机刚刚咆哮而过。突然想回家,就如愿以偿。这是我们做梦要实现的愿望,代表一种内心的安宁。【第11画面】

原文:有一回,爷爷在山洞里发现了一种新的动物。为了让这些美丽的稀有动物继续安静地生活,不受打扰,他没有告诉任何人这个秘密——只告诉了我。解析:后来爷爷发现了一个山洞,里边有一种新的动物,爷爷只把这个秘密告诉了“我”,这是属于两个人的秘密。凌厉粗狂的岩洞,横竖交错的线条,是内心矛盾的呼应。为了新动物的安危要保守这个秘密。之所以告诉我,我是爷爷最贴近、最值得信赖的人。爷爷逐渐变老了,从年幼到年老,每一个人都会走过这一场。只是轰轰烈烈和细无声的差异。主人公之所以钦佩爷爷,有感于爷爷勇于探索、不拘一格的人生经历。【第12画面】

原文:还有一次,爷爷特别累,累极了,一下子就睡了二十七个白天和二十七个夜晚。他说,他在梦里周游了整个世界,也同样用了二十七个白天和夜晚。解析:再后来,爷爷老了,生病了,但生了病的爷爷即使昏睡在病床上,也在睡梦中把世界逛了一大圈。现实中做不到,梦中也要实现。略过城市、略过家园,一览无余蓝色的天空比飞机更安详、更神奇。特别累,累极了,源于生病的困扰。谁不曾是这样,只是我们缺少了梦幻的色彩。由此我更加钦佩爷爷的一生,这源于一种信念、一种方式。【第13画面】

原文:从爷爷八十岁生日的那天起,他变得越来越透明。这时,他又有了年轻时的那种红脸颊。他是那么透明,我都能看到他的身后,他有时会把东西藏在身后,让我猜。当然,这太容易了。后来,爷爷变得更加透明了。我有时都不能肯定,爷爷到底在还是不在。其他人说:“爷爷?他一年前就去世了啊!”“噢,真的吗?”爷爷大声喊,“我招谁惹谁了?”解析:这本书藏着很多作者设计的小心思。为什么《爷爷的红脸颊》的一个对开页没有图画,不画出透明的爷爷?故事讲到这里,讲述者换成了原本听故事的小男孩。他用轻快的口吻告诉我们:后来,爷爷变得更加透明了。我有时都不能肯定,爷爷到底在还是不在。其他人说:“爷爷?他一年前就去世了啊!”“噢,真的吗?”爷爷大声喊,“我招谁惹谁了?”人怎么能变得透明?一个死去的人,又怎么可能开口说话?如果不是这个男孩还太小(从第一个画面上看,他实在是不小了),小到分不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幻想,就是他与爷爷感情太深,接受不了爷爷已经死亡的现实,出现了幻觉。不过不急,他到底看没看见爷爷,爷爷到底是不是一个幽灵,后面一个画面就会揭晓了。现在我们更关心的是,作者为什么要用文字取代图画?一种解释是,死亡不适合用图画来表现,因为图画书的读者毕竟是年幼的孩子,他们还不能正确理解什么是死亡,如果把死亡直观地展现在他们面前,会让他们感到害怕。所以,作者放弃了图画,而改用文字来叙述。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保持住了故事那种俏皮而又欢快的叙事风格,没有被爷爷死亡这样一个悲剧性的事实打断。谁读到爷爷听到别人说他一年前就死了,插嘴说“噢,真的吗?我招谁惹谁了”时,又能不笑呢。还有一种解释是,画家是故意不想把透明的爷爷画出来,因为画出来,后面的画面就不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意外了。在小孙子的眼里,爷爷并没有消失,只是变得有点儿透明了。我很喜欢这个孩子的视角,确实,他肯定是感受到了爷爷的灵魂。孩子与爷爷的灵魂依然顺畅交流着。渐渐的,爷爷变得越来越透明了,连孩子自己都无法确定爷爷究竟在还是不在。于是,旁边有大人把事实说出来:“爷爷?他一年前就去世了!”可是,在孩子的耳朵里,却回响着爷爷惊讶的喊声:“噢,真的吗?我招谁惹谁了?”看到这里,我又悲又喜,悲的是无论何人,都无法改变丧失亲人的事实;喜的是,在孩子眼里,无论怎样的痛苦,他都能轻松化解!有美好的相聚也会有无奈的别离,面对生命的残酷,小男孩对爷爷的怀念达到了高潮。难说再见,在小孙子的眼里,爷爷并没有消失,只是变得有点儿透明了。沉重的悲痛在孩子的世界中总能轻易到来,又能顺利的化解,留下的是一份美好的思念。【第14画面】

原文:然后他就给我讲故事,讲了一个又一个。我听着,脸颊也变得红红的。跟爷爷在一起真是太开心了。解析:书的开头,孩子和爷爷相对而坐。书的最后,孩子和爷爷依然相对而坐,但摇椅里已没有爷爷有形的躯体,地上却依旧清晰地印着爷爷那挥着手的影子;屋里变得空无一物,墙上的照片也变得模糊,那些属于爷爷的东西都随他而去;窗子打开了,外面的树上已经长满了嫩绿的小叶子,是的,春天来了!这一切都在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爷爷死了,而且死了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确实像上一页的文字所透露的那样:“爷爷?他一年前就去世了啊!”这里文字与图画显然说得不是一回事。要是不看图画,我们还真轻信了小男孩的话,以为爷爷还活着,还坐在摇椅上讲故事,可是图画却做出了一个否定的回答。孩子抬起了头,他的脸颊也变得红红的,正如爷爷的红脸颊。他面带微笑地看着书外的人,一根手指放在嘴边,作出“嘘”的安静手势,好像希望读者此时也能保持安静,竖耳倾听。仿佛在说,听,爷爷又在讲故事了!空荡荡的房间里他坐在一把小椅子上,面对着爷爷常常坐着的空荡荡的摇椅,但阳光投在地上的影子却还是那副熟悉的景象——爷爷手舞足蹈地在给孙子讲故事。这是小男孩对已经不在世的爷爷的思念,也是对死亡概念的独特解读。这份浓浓的祖孙情,因为故事中的小男孩也拥有了一对红脸颊而得到了传承。幽默,爱做梦,结尾温情得恰到好处、余味绵绵,就是《爷爷的红脸颊》。【第15画面】原文:赠给尤利和所有讲故事的人——汉斯·雅尼什。赠给所有喜欢做梦的人——阿尔尤莎·布劳。【后环】

解析:故事中,爷爷的故事很精彩很有想象力,每个故事都串联出了爷孙两人之间浓浓的爱意,而红脸颊正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孙子对于爷爷的精神的传承!本书描写了祖孙间共享的时光。爷爷用一个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满足孩子爱梦想的天性。孩子跟爷爷直接所拥有的特殊情感,是种无可取代的亲密关系。就让《爷爷的红脸颊》的细腻画作跟无限广阔的相信空间,陪孩子读过没有设限的童年吧。这本《爷爷的红脸颊》就是一本非常感人的记录亲情感人的故事,风趣,幽默,可爱的爷爷总是给孙子讲证据小时候的故事,可每个故事都是那么充满了想象力,那么有趣,直至爷爷去世了,可孙子一直觉得爷爷还在只是越来越透明了,当爷爷给我讲故事时,我的脸上就会出现和爷爷一样的红脸颊。【封底】

解析:这是一本悼念爷爷的书,以孩子的名义和视角,同样的有名的图画书还有一本,叫《爷爷有没有穿西装?》全书共32页,这种带有手写体文字和简单的线描画,还是第一次看到,孩子一定也很喜欢。全书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和图片,概述了爷爷一生的经历,当然不是每个爷爷都能有这么丰富的经历,但是爷爷讲故事、讲亲身经历的场景是每个孩子都非常熟悉的。读过这本书,相信即使你没有感同身受的经历,也会被作者的抒情叙述所感动。生活中,现在感受到的平凡点滴实则是幸福的包庇,看过整个故事后,小读者是否能明白作者为何起名为《爷爷的红脸颊》呢?那一抹红色代表什么呢?那就是作者传达的爱与分享精神啊!孙子在爷爷的“爱与分享”中,也体会到“爱的传承与连结”,虽然爷爷已经不在世上,但他仍然认为他们会永远在一起。爷爷走了,孙子在怀念爷爷时,发觉自己脸颊上也“红红”的了。主题就从这“红脸颊”的传承上暗示出来。在我的阅读史中,用图画书的形式,用一个孩子的口吻,用现实与想象这样的方式,来表达爷孙感情的作品,没有。也没想到,只是一篇故事,竟能把我读得感动得不得了。四、作者信息汉斯·雅尼什(HeinzJanisch)奥地利著名作家。1960年生于奥地利布尔根兰州,曾在维也纳攻读德国文学及新闻学。汉斯的作品被译成12种以上外文。主要作品有《有那么一天》、《大海边的小房子》、《在家里》、《当我睡不着的时候》、《就像猫跳一下那么远》、《一个长上天的大苹果》等。曾荣获多项文学奖,如1998年奥地利儿童及少年文学促进奖、2006年波隆纳文学类最佳童书奖及2010年奥地利青少年儿童图书奖等等。绘者:阿尔尤莎·布劳。1972年生于圣彼得堡,自1990年起在德国定居。他在汉堡学习艺术,获得了不少大奖,并且在巴黎、纽约、汉堡以及博洛尼亚举办过个人展览。他现在和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居住在柏林。他的作品多次入选意大利波隆纳国际童书插画展。备注:取材于彭懿老师的相关导读,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