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启功先生的“楷书如行,行书如楷”

最近读启功先生的书,看到一句话,很有意思,他说楷书如行书,行书如楷书。

实际上,启功先生是在说行书和楷书之间的共同点。我认为启功先生作为一代书法大家,它对于楷书和行书的认识还是比较深刻的,因为楷书和行书的确是具有相似性的。

但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他们之间的形似性,我想我们还是先来说一说他们俩之间的差异,也就是楷书和行书到底有什么样的不同,何去辨识出它们之间的不同。

行书和楷书的起源、关系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楷书和行书的起源说起。《辞海》解释楷书:

“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楷书有楷模的意思,张怀瓘《书断》中已先谈到过。六朝人仍习惯地用着它,例如羊欣《采》文,王僧虔《论书·韦诞传》中云:

“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

那是“八分楷法”的简称。由此可知,行书和楷书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密。

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我逐渐意识到,很多非专业性的书法人士对于行书、楷书两种书体往往是分辨不清楚的,因为他没有办法非常清楚的认识到这两者之间存在的不同,很多时候他们只是笼统或者模糊的认为这是楷书,或者说这是行书,实际上,他们对于楷书、行书本质上的区别认识并不是很清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楷书和行书之间的相似性,正因为他们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我们在分辨的时候才有可能会非常的困难。

因此,它们的相似性是造成了这样现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么,好多人分不清楚行书和草书也是如此。行草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相似性的,这个相似性也为我们分辨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困难。而我们要想区分两种书体之间的区别,我认为比较好的一个方式就是我们去比较这两者他们在书法的三个要素之间的区别,而书法的三个要素是最为直观,也是最能够反映两者书法本质区别的重要因素。

楷书和行书在三要素上的区别

据张怀瓘《书断》说:

“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

由是说而知:“行书”是“正书”转变而成的字体,是某种程度的简化。

王僧虔《古来能书人名》云:

“锺繇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河东卫凯子,采张芝法,以凯法参,更为草稿。草稿是相闻书也。”

清宋曹云:

“谓行者,即真书之少纵略。后简易 相间而行,如云行流水,秾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 务须结字小疏,映带安雅,筋力老健,风骨洒落。字虽不连气候相通,墨纵 有馀肥瘠相称。徐行缓步,令有规矩;左顾右盼,毋乖节目。运用不宜太迟, 迟则痴重而少神;亦不宜太速,速则窘步失势。”

这句话道出了楷书和行书之间的区别点。要想细致讲清楚,我们要从书法三要素说起。

我们知道书法的三要素是笔法、结构和章法。而行书和楷书之间的区别,实际上主要是在笔法上的区别,草书和行书之间的区别,实际上就是在笔结构以及章法这两个层面的区别。

而行书和草书之间的共同点,实际上就是他们的笔法基本上是一致的,然后他们的章法有一定的相似性,有也有一的区别,行书的章法较为规矩,还更相似于楷书的作品布局,但是草书的章法布局就比行书的要更为随意,也就更为洒脱。

楷书行书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他们的笔法上,尤其是楷书的笔法和行书的笔法,我们会发现,它们二者在笔画形态上呈现出非常不同的姿态来。楷书是一板一眼,横平竖直的。而行草书是游丝引带贯连的。楷书行书之间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他们的框架结构上,他们在框架结构上的布局呈现出了一定的相似之处。

启功先生的比喻

对此,启功先生曾经打过一个比喻,说楷书行书它们在结构上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的,它们的结构就存在着一些比较关键的节点,我们可以用公交车的车站来作为理解这些重要的相似的节点,其实就相当于车站,而我们在书写楷书或行书的过程中,公交车经过这些站点的速度是不同的,我们写楷书的时候就相当于公交车在比较缓慢的经过直接站点,我们在写行书的时候就相当于公交车比较快速的经过这些站点,书写速度都不同,决定了他们笔法上的差异。而这些节点相似,则造成了他们在结构上的相似,也就是它们的相似之处。

因此,启功先生才会说,楷书如行书,行书如楷书。

结语

对于楷书和行书区别点、形似点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楷书和行书,加深对楷书和行书的理解,尤其是在楷书学习之后,进行行书的学习阶段,这个过程如果把握好了,就可以让我们顺利地从楷书过渡到行书的学习,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对我们学习楷书和行书产生影响。而了解了行书和楷书之间的共同之处、差异之处,对我们进一步的书法学习实践将有重要意义。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欢迎你与我一同进行讨论,坚持对书法和艺术的严肃思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