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三个好青年

一个国家要强大,并不能仅依靠经济实力。真正的强大,也要考虑军事实力。中国的未来强大,要靠那些有血性同时又有担当的年轻人。

同时,他还说过:中华民族的光荣,是三个中国青年开篇的。第一个就叫刘彻,是汉武帝,登基的时候十六岁。他选了两个将帅,一个是二十一岁的卫青,还有一个十八岁的霍去病。

就是这么三个人,把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写到了埃及,写到了中亚。如今的中国年轻人,应该以他们为榜样。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这个朝代在如今看来声名显赫。我们国家的主体民族,也正是因为这个朝代的存在而得名。但是,事实上在汉初,汉朝的国家军事实力一直比较弱。

西汉初年国家弱到什么程度呢?西汉建国之初,天子仪仗队想弄四匹颜色一样的马都凑不齐。尽管司马迁写《史记》,认为匈奴也是华夏一支。

但事实上这一支与先秦六国人民,以及后来的秦汉王朝一直有军事摩擦。六国中的燕、赵、秦等国家,纷纷为了抵御匈奴而修筑长城。

秦末天下大乱,匈奴人趁机进入长城内抢劫,汉高祖刘邦就曾经被围在“白登道”。刘邦去世后,历史上那个骄横跋扈的吕雉,也会被匈奴人写信来调戏,并且事后还只能忍气吞声。

汉室年年对匈奴献上宗室女和亲,又送到金银财宝和布帛牛羊。最后只是让对方的胃口变得越来越大。经过了六十年的韬光养晦,第一个站出来说不的人叫刘彻。

汉武帝刘彻十六岁登基称帝,他想要改变和亲的被动局面,却受到来自窦太后为首的宗室压力。

古人常说“国家虽大,好战必亡”,刘氏宗族和一部分朝臣认为:汉朝的军事力量并不强大,应该遵循前辈的遗训,用黄老之道管理国家,不要触碰战争。

然而,一味地退让并不会让敌人感恩戴德,只会让敌人得寸进尺。于是在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后刘彻亲政,从此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刘彻为发展军事,向天下广招贤才。只要有能力者,无论他的出身多么低贱,都会得到重用,第一个被他发掘出来的人才就是名将卫青。

卫青原来是平王公主府上的一名马奴,刘彻当时爱上了他的姐姐卫子夫,同时也发现了卫青,把他纳入了自己针对匈奴的作战计划当中。

卫青为人宽厚仁慈,作战时身先士卒。治军严明,并且有勇有谋。同时因为卫青,也发现了他的外甥霍去病,这位中国军事史上绝无仅有的“天纵之才”。

霍去病在史书中出场时已经十七岁,不但武艺出众,并且很有见识。汉武帝看到他在训练,就对他说:不可以只练武功,不读兵法。他却说:打仗要看现场的情况,不一定要靠死板的兵法套路。

后来在汉朝元狩二年(公元121年)的一次作战中,因故与卫青、公孙敖在大漠中失散,孤军深入敌方,斩首三万余人。足以证明他具备审时度势,临场发挥的能力。

霍去病十八岁封冠军侯,从此两千多年来,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以争当本行业本领域的“冠军”为荣。

从秦朝到汉朝,再到后来的隋、唐等诸多朝代。每一个朝代的创立,都是依赖有血性和担当的年轻人。

了不起的秦始皇登基时十三岁,二十岁亲政,四十多岁统一了全中国。秦始皇生前没有立太子,因为扶苏虽然心地仁厚,但他没有作为一个统一国家的继承人的政治担当。后来始皇帝暴毙,传位于二世胡亥,结果秦二世而亡。

汉武帝刘彻十六岁登基,二十一岁亲政。他力排众议抗击匈奴,他任用霍去病、卫青,通过用赫赫战功替中国打通了河西走廊,喊出了那句“寇可往,我亦可往”。

通过河西走廊,汉朝开辟了丝绸之路,买来了大宛国的名马,带来了西域的葡萄。汉人的名字就通过丝绸之路远播四方,而大汉王朝的威名声名一直到达中亚跟埃及。

因为有了名马,我们就有了自己的骑兵,可以护卫疆土的安全。因此到了汉元帝时期,名将陈汤才敢发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大汉天声”。

汉昭帝时期,楼兰占据丝路要塞,挑唆匈奴人杀死汉使。昭帝只派了傅介子一人,带着两个随从就能对楼兰王实施“斩首行动”。傅介子斩掉楼兰王的脑袋后,凭大汉天威,带着国王的头颅返回,没有人阻挡他们三人。

这种“斩首行动”,一千多年后,才由美国重演。而美国人靠的是高科技的精确制导导弹,而当年的傅介子,靠的正是自己血性和担当,以及大汉王朝的“天威”。

当我们再往前追溯,大汉王朝的“天威”究竟是从何而来时,就会追溯到前面我们提到的刘彻、卫青和霍去病三个年轻人。

所以,一个国家要取得这样的声威,靠得不单只经济实力,也要靠军事力量的提升,以及军人血性的提升。

记得以前有人分析秦统一中国的时候,六国为什么会被秦国打败。是因为六国的人不团结,他们总是想着贿赂秦国,让秦国先去打别国,结果最后被秦国逐一蚕食。

汉武帝刘彻一早就看出了这个弊病,所以他坚决不肯用“贿赂”的方式,通过“和亲”去避免战争。越是畏惧打仗,最后越是要挨打。即使一开始再艰难,他也要打下去。

刘彻亲政的时候才只有二十一岁。假如他是一个没有担当的人,大可以得过且过,不必发动战争去自找苦头。要知道万一打不赢,他不光会成为刘家不肖子孙,只怕还要留一个千古骂名。可是他是一位有担当的皇帝。

刘彻有识人之能。正是他走对了一步棋,相中了卫、霍二位年轻的将军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汉族。而卫、霍二人果然也不负众望,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誓言,用战功替华夏开启了光辉的篇章。

(0)

相关推荐

  • “冠军”的来历

    汉武帝登基后,大汉最大的隐患,仍是北部匈奴连年的攘边侵扰.匈奴本游牧民族,以骑射为高,行如风雷闪电,以抢掠大汉边界财物和女人为快,气焰嚣张,锐不可挡.当时大汉的边防,任用大将军周亚夫.飞将军李广,只懂 ...

  • 汉武帝刘彻凭啥能和秦始皇并称“秦皇汉武”?少了这四个人真不行

    刘彻一生的辉煌,始于公元前141年.这一年,他登基为帝,史称汉武帝. 寻常人家的孩子,从小听的故事是嫦娥奔月,是后羿射日. 刘彻从小听的故事是:你太爷爷当年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你太奶奶被匈奴单于写信侮 ...

  • 宁论:卫青在世时汉武帝不敢废后,他凭什么让汉武帝如此忌惮?

    秦皇汉武,是中国古代对外征伐的两座难以逾越的高山,可即便强硬如汉武帝刘彻,也不得不看在卫青的面子上,让已经不再宠爱的卫子夫继续坐在后位上. 卫青究竟厉害在哪?让汉武帝都如此忌惮呢? 一.卫青拥有无与伦 ...

  • 四味中药有奇效,三张治青年白发方

    " 二黑首乌丸 " [组成]黑豆250g,黑芝麻250g,制何首乌60g,熟地60g. [主治]青少年白发. [用法]上药炒熟研末拌匀,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次服10g,1日2次,早晚 ...

  • 三十难立?在这里,年过三十未婚青年超半数“啃老”

    三十岁在传统认知中本该是"而立之年",但是在韩国,近年来,有越来越多年过三十的未婚青年,还是与父母居住在一起,被韩国社会称为"啃老族". 是什么原因造成啃老一族 ...

  • 三十、青年

    内容摘要: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 世界是你们的, ...

  • 【考古前沿】河南周口汉墓群出土汉代“三老”铜印章

    主体信息 时间:2018年3月14日消息 地点: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杨单庄村 主体:河南省文物考古院发掘 发掘事件 为配合周南高速公路建设,考古人员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杨单庄村发现一处排列密集的汉墓群. ...

  • 砚台的始祖——汉代 三足石砚

    汉代刘熙在<释名>中说:"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早期的砚台,就是用一块小砚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研墨.直至汉代,人们发明了人工制墨,可直接在砚上磨墨,砚台才开始真正 ...

  • 阿三落荒而逃——日照青年求亲记

    话说那天阿三第一次会未来丈母娘,老实告知丈母娘没房子之后,未来丈母娘的脸就不怎么好看了. 而且丈母娘借故让红红给找东西,把红红支了里屋,关上门,嘀咕去了. 客厅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基本话也不多了. 阿三心 ...

  • 三张治疗青年白发的小效方

    弘扬国学,传承命脉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岐黄国医在国学中具有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地位,乃国学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凝聚了华夏儿女的智慧,在上下五千年的进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各个时 ...

  • 三十六位青年文艺工作者共同演绎《唱支山歌给党听》 以赤忱丹心赞颂党恩|百年献礼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身,党的光辉照我心--"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指导.悦晟音乐制作出品的献礼音 ...

  • 故事:光棍在山洞与鼠对饮,三十年后青年丢下鼠躯:不枉相交一场

    曾经有个叫阿狗的老实人,他是个孤儿,独居在村边的牛棚里.由于太穷,年轻时他没能娶上老婆,光棍一打就到了三十岁出头. 就在三十五岁那年,阿狗跑去挖了三年的矿,用命换回二十万积蓄.回来不到一个月,一个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