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小识|要哭不得咧嘴的

这是村庄物语第304篇原创推送

人到伤心处,委屈时,眼泪水不金贵的人,就会哭出来。或嘤嘤地哭泣,或放声大哭。

心理学上解释说,哭,有助于缓解压力,舒缓情绪。一般而言,一场大哭之后,很多人也确放松不少。这个,孩童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一些。他哭过,一转脸,又是笑嘻嘻的了。

但也有的人,沿着哭泣的路子,走着走着,突然停下来,憋着。但泪水还在眼眶里面打转;嘴角,也是直咧直撇——这样一副状态,叫人看着心生怜惜怜悯之情。

皖北村人有一句常言,就是专门描摹这样状态的。他们说的是——

“要哭不得咧嘴的”。

在皖北村人看来,“要哭”与“咧嘴”之间,植入“不得”,就把那种似哭、似不哭之状,烘托得淋漓尽致。语言效果上也是。“要哭不得咧嘴的”一出口,伤心的泪水委屈的哭,就呼之欲出了。这之后,要么强忍着憋了回去,要么就是泪如雨下,嚎啕痛哭一场。

2018年,我和几个同事,驻村参加脱贫攻坚一线的工作。在那个村,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太太。子女都不在身边,她一个人生活。赶巧,当时镇村还开展危房排查。她的住房,就鉴定为危房,要拆除。老太太在村部,央这个,求那个,能不能不拆。到谁的面前,都是“要哭不得咧嘴的”的模样。

老太太跟我那一个人在家的老娘,很相似。见她,我就想起了老娘。正因为这个缘故,我对“要哭不得咧嘴的”的老人家,记忆尤为深刻。我甚至想着,以后如有机会再去那里,一定要到她家里再坐坐,听她说说自己的生活,说说儿子几口人的懂事,说说她的心脏病史。

2019年12月的某日。天阴沉。从一楼办公室向外望去,似雾,似雨。从外面进来的人说,没下雨,又说是“星星撒撒(似下似不下)”的雾雨。我的同事刘红说了这样一句:看这“要哭不得咧嘴的”的样子,恐怕要有大雨。

我一听她这样说,就笑了。这该是典型的皖北农人的说法。不错。对要十有八九要下雨的天气,他们就是这样说的。说者和听者都能够瞬间会意。

你看,从泪水在眼眶里面打转,到描述一种阴雨天状态,用的都是“要哭不得咧嘴的”。其中的跨度,够大的吧。在我看来,对语言的运用灵活如此,不是作家,不是语言学家,更不是学富五车的文字学究,而就是在田间地头劳作,抬头看天,低头看土的普通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