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四十二章

大家好!

现在是今天的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请大家给自己的心灵十分钟,我们一起来学习《道德经》,体会古圣先贤的智慧。今天我们学习《道德经》的第42章,下面大家一起把这一章的原文先读一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夕议而教人。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学父。

这章,不管学习过没学习过《道德经》的,一般都会知道前面的这一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但整个这一章,真正的理解它,重点并不仅仅在那里。我们下面先把这一章串讲一下:道生出元气,元气又产生阴阳,阴阳相合而生和气,和气生成而万物始创。万物背负阴气而保持着阳气,阴阳二气相冲,达到和谐。天下人所厌恶的,是孤、寡、不谷这类事情,但王公以此为自己的称号。事情有时候受到减损,反而得到增益;得到增益,反而受到减损。所以前人所教的道理,夜晚我仔细审议,再用以教导别人。强梁的强横的人,不得寿终,这句话我将作为讲述学问的开始。

好,这里头讲到几个点。第一个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是回答了自然是怎么产生的,但是这个产生,不像西方的《圣经》直接就告诉神创造了什么,创世纪的开篇。中国的思想从来都不是这样,但是我们也回答世界是如何产生的。

“道”是一个运行的原生的规律。“道生一”的这个“一”可以理解为是元气,而元气更近似于一种原始的能量的概念。当然这个是各家有各家的说法,我也只是提出我自己的一个看到和思考到的。“一生二”的时候,是说这个元气开始产生阴阳两种性质。阴是偏于固质的固化的偏于有形的偏于沉静的,而阳则是偏于气化的偏于无形的偏于灵动的。阴阳是两种属性,而不是具体的两个东西。是说从元气开始,它就会在两种属性上发展。“二生三”,在中文里头,当三、六、九这样的词出现的时候,他很少指的是具体的东西的三的数字。三、六、九的数字,除非他把这个列出来,比如说日月星这个三,那这个确实是三。而一般当说三的时候,说三说六说九的时候,更多的是一个虚指,就是指很多的意思了。

所以,当这里头“二生三”的时候,就是指阴阳就会产生另外的一个层次的东西,很多。然后就开始衍生出万物。这里头一和二和三和万物,是在不同层次、不同维度上讲的,而不是简单的在同一个层次上一个变成两个、两个变成三个。

下面“万物负阴而抱阳”,“负阴”,因为“阴”是有形器、有形的器质性的,所以“阴”是要负的。而“阳”是一种气,是一种灵动性,是一种无形的,所以是“抱阳”。所有的生命,一般来讲,都是阳气尽了,这个生命就结束了。而阴气则是这个阳气所能够凭附的一个载体。就如同杯子,杯子的形是它的阴性的;杯子的意义恰恰是它中间空着,可以装水,可以装东西,而那个是它的阳性的。所以这里头讲是负阴而抱阳。这个阴阳两气相冲,达到和谐,就是“冲气以为和”。

天下所恶,也有的通行版是人之所恶,就是所有人(天下人)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这类事,但是王公以此作为自己的称呼。

下面这句话非常重要,“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我们曾经学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和这个都是一样的,就是事物它是不停地是在阴阳两个方面转换。咱们前面也讲过,反者道之动,所以,看着是在损坏减损,但实际上很可能是受益;看着是在受益,但实际上却是在减损。因此我们在很多事情上要有这样的观念。

老子在这里头讲“故人之所教”,因此别人教给他的这些道理,前人所教的这些道理,“夕议而教人”,夜晚我仔细的审议,晚上的时候认真的思考揣摩,然后再交给别人。“强梁者不得其死”,强横的人是难以寿终的,这句话呢,“吾将以为学父”,学是指讲学,也就是说这句话,要真正地体会出这句话,这才是真正学问的开始!强梁者不得其死,所以中国虽然从秦汉一直到明和清初,都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但实际上中国一直都是有反对强梁的观点,因为中国很早的智慧,就已经认识到“强梁者不得其死”,凡是强横的人,凡是不讲道理的人,凡是不尊重真正的道理规律的人,最后基本上都是不得好死的,这个是真正学问的开始!

因为中国的学问,是研究的人类社会的智慧,是研究如何让人获得更长远的安定的幸福,让更多的人因为这些知识这些智慧而得到幸福安乐。中国的学问都是真正智慧的学问,而不是知识的学问。

好,我们下面再特别提一下刚才讲的“损之而益,益之而损”。这两句,我们在社会上的时候也要特别看到。像父母一般都是在为孩子着想,父母反倒很多时候会显得严厉,对于孩子来讲似乎是减损的,但实际上却是对孩子的长久有好处。而所谓的快乐教育,孩子,哄着他们高高兴兴,如果不能真正的让他在高兴的时候学到东西,而单纯的高兴,那么他将会用一生的艰辛,来为这几年的高兴付出代价!所以看着是对他有益,但实际上却是在减损。我们很多事情都是要看到:什么样的是真正的有益,而什么只是短暂的面上的有益。

同样,什么样是实质性的减损,什么样的却只是短暂的艰辛而已。当我们明白这一点,我们就有一个更深的角度、更长远的眼光,来观察自己的生活,观察身边的人,和观察社会的发展。

好,我们一起把这一章再读一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为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夕议而教人。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学父。

好,今天的国学经典每天读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我们明天见。

(来自:丹阳论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