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今年最“红”的打卡路线!

说来惭愧,我从小就不爱学历史,本身就是金鱼一样的记性,人又懒,还不肯下功夫背,自然学得就差。高中选择理科后,更和历史无缘了。

谁能想到,毕业多年的我竟然因为一部剧——《觉醒年代》,重新捡回对历史的兴趣,甚至想去北大读书(?)。

那些曾经觉得晦涩难记的历史事件变成画面后,再理解起来就轻巧了不少。

展开剩余97%

而那些看起来很遥远的人名,在看完剧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等在脑海里变得立体生动了起来,个性鲜明的大家都各有可爱之处

私藏表情包

第一次看正剧上头的我,刚巧逮到了去北京出差的机会,打卡了一圈剧中人物的相关景点。话不多说,不如跟我一起走进那段属于先辈们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觉醒年代”吧!

沉浸式感受《觉醒年代》

说实话,去北京前,当我把行程整理完后,我天真地以为两天一定就能走完。

而北京的堵车一点都没跟我客气,我全部打卡完,实际上花了整整四天半。但这其中也包括了不合理的路线造成的时间上的浪费。

一整趟去完后,我整理了下比较合理的三天打卡路线,大致可以参考下,应该算是节约打卡时间的最优解。另外推荐大家多骑车、多坐地铁,绿色出行,会方便不少。

DAY1: 鲁迅博物馆—李大钊故居—鲁迅中学—清学部遗存

DAY2: 来今雨轩茶社—陈独秀故居—北京大学红楼—“亢慕义斋”旧址—北大二院

DAY3: 京报馆—绍兴会馆—陶然亭公园

北京鲁迅博物馆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

🕰️ 开放时间:09:00-16:00(每周一闭馆,15:30停止入馆)

💴 门票预约:免费,“北京鲁迅博物馆”公众号(最好提前三天预约)

沿着阜内北街直走,没一会就到了鲁迅博物馆。

前段时间去上海参观了当地的鲁迅博物馆,当时查资料时,发现有些藏品原件(如《阿Q正传》的唯一一篇残稿、鲁迅20多岁时所写《自题小像》手稿、鲁迅在仙台医专时的解剖学笔记等等)都保存在北京鲁迅博物馆,想着这次来北京可以弥补下遗憾。

只可惜目前鲁迅先生的生平陈列展是闭展的,馆内只开放了两个临时展厅。

好在鲁迅故居还是开放的。1924年至1926年,先生就住在这里,并完成了他的《华盖集》《华盖集续篇》《野草》等。看过《觉醒年代》的朋友应该都记得北大的校徽是鲁迅先生设计的,但可能不知道他还是个“室内设计师”

这个四合院就是鲁迅先生自己设计的。由于原有的6间旧房十分破旧,只有翻建才能居住,为了节省开支,先生当年亲自绘制了房屋改建图。

前院内还有两棵鲁迅先生1925年时亲手种下的白丁香,如今仍郁郁葱葱。

故居并不大,参观的人稍微多点,就显得有些拥挤。而先生自己的书房兼卧室则更小,不足10平。

由于这间房间是在三间北房后面接出来的一间,拖在后面,活像一条尾巴,所以又叫“老虎尾巴”

鲁迅先生的《秋夜》里写道“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句学生时代你可能吐槽过的“病句”里的后园指的就是“老虎尾巴”外的小院。

如今后院的门口仍有一株枣树屹立在那里,另一株则在高墙外,看不到树身。但工作人员说那两株都是后来又栽的。

后院门口的枣树

鲁迅先生手植黄刺梅

从故居走出,旁边的临时展厅其实也挺有看头,分别是“人民呼唤焦裕禄”“曙光·伟业——五四运动和中共产党的创立”的展览,我主要参观了后者。

展览的规模并不大,以五四运动发展史、传播史为主线,展现了近百位风云人物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看着展馆里的200余幅历史图片120余件实物展品,我脑海里又开始自动回放起《觉醒年代》里的经典画面。

比如这个北京政府教育部批准陈独秀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函件,就让我想起了蔡元培“三顾茅庐”邀请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的剧情。

还有这封陈独秀推荐胡适的函,在信里陈独秀称赞胡适“英汉文并佳”“颇有事务才”“公共心颇富”,希望蔡元培请胡适早日赴京任教。不禁回想起剧里陈独秀向蔡元培推荐胡适时的心切。

除此之外,还看到了一些当年的女性刊物,这张《自治》就是北京女子高等师范自治会创办的会刊。

我仔细看了会,发现左下角有段文字是这样的“唯吾国女子大都个性发达,而群性退化。推其原因,则由伏处深闺,受种种束缚,以致能力消失,致养成卑谄,怯弱,嫉妬,狭隘,等恶性根焉。试思女子天性,果生而如是乎?毋亦由群性丧失而致此欸?”。其中那句“试思女子天性,果生而如是乎?”如今读来,仍觉得很有冲击力。

其实倡导妇女解放也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当时,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人都有到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讲学,提倡新教育和女性自立。女高师自此一改传统“贤妻良母主义”的教育理念。

剧里备受女学生欢迎的胡适,上课时下面总是“黑压压地水泄不通的一堂人,鸦雀无声,聚精会神,聆听他的宏论”(摘自《苏雪林自传》),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

《觉醒年代》剧中截图

除了故居和展览外,在北京鲁迅博物馆里还有一间小小的北京鲁博书屋

在里面可以买到不少《新青年》的周边,其中《新青年》的帆布袋是大热产品(题外话:给大伙买了一堆周边,留言可抽奖)。

书屋里还有一块是专门的盖章区,你可以买一本《新青年》笔记本后在这里盖上鲁迅先生的“早”、北大校徽、“新青年”等等。提前预告下,这本笔记本在后面去陈独秀故居时也可以作为摆拍的道具。

走出鲁迅博物馆左转,还有一个鲁迅书店,店里的书架上挂着不少鲁迅先生的照片。

其实在这里也有在售卖一些《新青年》的周边,如果鲁博书屋里的周边断货了,可以来这碰碰运气。

书店最近还在放《觉醒年代》,逛完博物馆后,再看会这部剧可能体会也会有所不同了。

李大钊故居

📍 地址: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

🕰️ 开放时间:09:00-12:00;14:00-16:30

💴 门票预约:免费,公众号“北京李大钊故居”上预约(最好提前7天预约)

李大钊先生的故居在全北京有八处之多,现在仍开放的这处是他1920年春至1924年1月居住的,也算是他在北京与家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住所

在故居的入口处放着数朵菊花,可以免费自取。李葆华(李大钊之子)曾说过“在我的印象中......他喜欢养花,其中最喜欢的是菊花,有时一买一二十盆。”不知这里的菊花是否还有这层含义。

再往前走两步迎面就是先生的铜像,下面已摆放着不少人们敬献的花束。

走进院落,便可看到故居的全貌。和之前参观完的鲁迅故居相比,李大钊故居的面积大了不少。

踏进堂屋,一眼就望见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副对联。其实这对联原先是明代谏官杨继盛所写,李大钊先生很喜欢这副对联,只把下联的“辣手”改为“妙手”,他曾经多次以这副对联赠送朋友。

在堂屋的角落里还摆放着一个电话,在当时的北京绝对是个稀罕物。但北大教授家中都有电话,可见那会大学教授的社会地位和富裕程度。

话虽如此,李大钊先生却并不是有钱人,他的钱大多都用来开展党的活动和资助学生上了。当年蔡元培先生得知这个情况后,便嘱咐会计科每月发薪时扣除一部分,直接交给李大钊妻子赵纫兰,才保障了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先生仗义疏财的形象在电视剧里也多有体现。

简朴的家具

从堂屋右转是李大钊夫妇的卧室,房间的床便是北方特色的炕。

在李葆华卧室的书桌上我注意到了一本红皮的书,凑近一看,原来是《呐喊》。听工作人员说那是1923年时鲁迅先生赠送给李大钊先生的,大钊先生十分珍视此书,回家后,他特别跟孩子们谈论了这本书的价值。

从故居走出,穿过一条小道,就是“播火者李大钊革命思想与实践”的专题展

展品中既有大钊先生撰稿过的《甲寅》,还有他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印象最深的还是属先生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演讲的视频画面,虽然只有一个小片段,但这是目前仅存的李大钊先生的生前影像

我去的那天展厅里还有一位胸前别着党徽的高龄讲解员,奶奶虽然头发已花白,但思路清晰,讲解得很细致,大家都在一旁认真地听着。

北京市鲁迅中学

📍 地址:西城区新文化街45号

🕰️ 开放时间:15:30—17:00(每周一、三、四、五,寒暑假及法定假日除外);暑假期间每周一至周五14:00—18:00接待参观。

💴 门票预约:免费(预约电话010—66035483)

从李大钊故居走出,步行几百米就是北京市鲁迅中学。这里其实是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旧址,原为京师女子师范学堂,1919年改称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女高师”)。

前文就有提到过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人都有到女高师讲学,提倡新教育和女性自立。而如今这里之所以叫鲁迅中学就是因为1923—1926年期间先生曾在这里任教

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学生时代曾学过的《纪念刘和珍君》开头的第一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文中提到的那个礼堂,就是如今这所学校中的礼堂。而刘和珍女士也就是女高师的学生

我去的那天,里面还不能参观。但7月10日后就有“她们从这里出发——北京革命运动中的女高师专题展”可以参观。可以了解到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一群立志挽救民族危亡的女学生,她们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在妇女解放运动中留下的痕迹

据说目前还只开放了有限区域,接受单位团体预约,不接待旅游团队和个人来访,想前去参观的话,记得先打电话问一下。

学校里的旧书

清学部遗存

📍 地址:西城区教育街1号

📌 注意事项:现为学校,禁止参观

沿着教育街直走几分钟,望见一栋与周边居民楼风格相差很大的气派建筑,那就是清学部遗存。

其实清学部是清末为取消科举而建立的主持全国学政的机构,民国成立后,便将清朝的“学部”改名为“教育部”,鲁迅、蔡元培、章士钊等人都在此工作过,这里也是我国近代教育变革的发源地

1912年鲁迅先生在此任北洋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部佥事(秘书)兼第一科科长,剧中的一大名场面,鲁迅先生扛着块木板写着“不干了”,就是在这门口。

看门口立着块学校的牌子,后续搜资料时发现目前这里已经是一所公办学校。只能站在外面参观一下这朱漆大门。

来今雨轩茶社

📍 地址:东城区中华路4号

🕰️ 营业时间:09:00-19:00

💴 门票预约:中山公园门票3元,在“畅游公园”公众号里预约;来今雨轩茶社免费

坐落在中山公园里的来今雨轩茶社,始建于1915年,是当时著名的茶楼。

大家所熟知的冰心、叶圣陶、李大钊等社会名人都多次到来今雨轩吃过饭。1918年11月,李大钊先生也曾在这里发表著名的演说——《庶民的胜利》

来今雨轩茶社的“忠实粉丝”还是得属鲁迅先生,据《鲁迅日记》记载,自1917年至1929年,先生曾几十次到来今雨轩就餐、饮茗、交谈、阅报、翻译小说,最爱的便是这里的冬菜包子。

如今,你也可以在这里点上一个冬菜包子,再配一杯茉莉花茶,就是当年鲁迅先生的同款吃法。温馨提示,包子最好从底部开吃,一口就能咬到满满的馅料~!

陈独秀故居

📍 地址:北京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

🕰️ 开放时间:09:00-17:00(16:00停止进馆,周一闭馆)

💴 门票预约:免费,小程序“党史e起学”预约(一定要记得提前7天预约!)

陈独秀故居算是所有打卡点里最热门的一处,我连着两天去都吃了闭门羹。第一次是去迟了,已经关门了。第二次则是没预约不可以进。所以想前去参观的话,答应我一定要记得提前一周就预约(再次强调)

我在门口还遇到了不少从全国各地赶来但不能进去参观的游客们。

陈独秀故居在胡同的深处,并不显眼。第一次来不问路的话,很容易就路过了。

这里曾是陈独秀先生任北大文科学长时的住所,也是《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我看剧时印象很深的一幕是陈独秀故居前的路一到下雨时满是积水,需要垫几块砖头,才好前行。

如今的箭杆胡同

重新开放的院落内重现了《觉醒年代》的剧中陈列,同时在北房和南房分别推出“历史上的《新青年》”“陈独秀在北京”两个专题展。

首次汇集展出了陈独秀、李大钊编辑《新青年》时的往来书信及编者作者之间的通信手札。

值得一提的是馆内还能体验一回自己亲自印刷第一版《新青年》封面,并且还可以加盖当日纪念章带走留念。

北京大学红楼

📍 地址: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

🕰️ 开放时间:09:00—16:00(15:30禁止进馆,周一闭馆)

📌 注意事项:目前主要以机关单位有组织参观为主,后续将适时对社会单位和个人开放。

从陈独秀故居走出,步行十几分钟就能望见北京大学红楼。

兴建于1916年的北大红楼,最初是想用作学生宿舍,只是尚未竣工便改变了用途。两年后,红楼成了北大校部、文科和图书馆所在地。据说因为用红砖红瓦建成所以就叫“红楼”。

在剧中北大红楼的存在感很高,时常就会出现李大钊、毛泽东、陈独秀等人在北大红楼中学习和工作的身影。但其实剧中的红楼是剧组后来再复制建造,并非真的北大红楼。

在红楼一层东南角,那里就是昔日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先生的办公室——119号房间。据说6月29日开放的北大红楼“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复原了图书馆主任室、文科学长室、第二阅览室、五四游行筹备室、登录室、大教室这6处历史场景。

但目前只能机关单位有组织参观,社会单位和个人还暂未开放。

红楼外的宣传栏

“亢慕义斋”旧址

📍 地址:东城区沙滩后街 55 号

📌 注意事项:现为民居,禁止参观

“亢慕义斋”旧址原本是北京大学第二院西斋两间宿舍。

1920 年,李大钊、邓中夏等发起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后,蔡元培先生拨出西斋两间房屋给研究会作活动场所,一为办公室,一为图书室。

而图书室叫“亢慕义斋”,“亢慕义”就是英文“Communism(共产主义)” 的音译。那会大家会定期在此举行讨论会、演讲会,组织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我在别的展馆里就看到了一些曾经“亢慕义斋”里马克思主义的藏书

在李大钊故居里发现的藏书

如今这里已经变成民居,并不能参观。

大门上贴着的寻猫启事,希望小猫快点回家!

只能依稀辨认出两侧墙上的“滋兰树蕙 桃李芬芳”这八个大字。

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

📍 地址:东城区沙滩后街 55 号院

🕰️ 开放时间:9:00-17:00(16:00停止进馆,周一闭馆)

💴 门票预约:免费,小程序“党史e起学”预约

北大二院旧址就在“亢慕义斋”旧址边上。这幢中西合璧风格、回廊结构的两层灰色小楼便是原北大数学系楼,建成于1906年,比红楼还要早12年,迄今已有115年历史了。

这里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高等学府——京师大学堂的重要组成部分,1912年,京师大学堂正式更名为我们所熟悉的北京大学。

1919年3月,毛泽东先生就是在这幢楼的第16教室聆听了李大钊先生授课

在北大二院旧址里现在正展出着“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专题展”

和其他展览相比,这里的展互动性更强。第一展厅就安排了“与大钊先生合个影”,和那种商场里会碰到的把你的大头照抠出,再P在场景中的形式类似,由于我个人觉得这个互动有点奇葩,就没拍图了。

也可以先去第二个展厅买一份李大钊先生当时写的“致进步青年的一封信”,接着去第一展厅加盖亢慕义斋图章,再开始正式地参观。

在最后一个展厅里,还可以在这封“致进步青年的一封信”的背面给未来的自己写下一封信,再寄出去,个人觉得这个还挺有意义的。

京报馆旧址

📍 地址:西城区椿树街道魏染胡同30号、32号

🕰️ 开放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

💴 门票预约:免费,公众号“京报馆”预约(最好提前三天预约)

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在《觉醒年代》剧中李大钊替毛泽东申请了参加邵飘萍《新闻工作理论与实践》报告会的听课证,这里的邵飘萍先生就是 《京报》的创办者

1920年,京报馆迁至此处,邵飘萍先生在办报期间也曾在此居住。

一进馆就会被正前方四个大字“铁肩辣手”所吸引,是不是感觉有些眼熟,其实前文中就有提到在李大钊先生的故居里也挂着一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对联。邵飘萍先生也非常推崇这两句(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常用于自勉。

京报馆旧址为二层小楼院子里有“百年红色报刊专题展”“邵飘萍生平事迹专题展”“京报与京报馆”三大展览供伙伴们参观。

馆内的展览分成三部分,一是以情景还原展示邵飘萍先生当年的工作场所

第二部分则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闻事业的发展历史。我在里面还学到了一个冷知识,原来《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这些报头都是毛主席题写的

第三部分是邵飘萍生平事迹,介绍了邵飘萍先生在创办《京报》的生平事迹。

当看到95年前邵飘萍先生牺牲后的照片时,很难不触动。

绍兴会馆

📍 地址:西城区南半截胡同7号

📌 注意事项:仍在修缮,暂未对外开放

《觉醒年代》在我心中的名场面TOP3里一定有鲁迅先生伏在地上创作《狂人日记》的一幕。

这一幕其实就发生在绍兴会馆“补树书屋”中,这是鲁迅先生在北京另一处故居。在这里,先生还写下了《孔乙己》《药》等大量文学作品。

我去的那天刚巧遇到了住在里面的一家三口。叔叔告诉我里面还在修缮,不能进去参观,具体开放的时间现在还没确定。

陶然亭公园

📍 地址:南二环陶然桥西北侧

🕰️ 开放时间:6:00-22:00(21:00停止入园)

💴 门票预约:门票2元,在“畅游公园”公众号里预约

在《觉醒年代》里有一幕很有文人间的风雅,便是“雪中陶然亭”。在大雪纷飞的时候,陈独秀与钱玄同、刘半农三人相邀在陶然亭公园里赏雪听琴、煮茶品酒。

再具体些的地点其实是公园中的慈悲庵。刚走进时,就能看到一棵高大的古槐。在1920年,毛泽东先生曾和辅社同仁在慈悲庵山门外古槐下合影留念

当年的古槐已枯死,如今的这棵其实是重修慈悲庵时,园林工人移植来的一棵与原古槐形状近似的古槐

在慈悲庵目前一共有四个主题展厅,分别是“毛泽东领导驱张运动”“周恩来与五团体会议”“高君宇烈士革命事迹”“五团体会议室场景复原”

这些展览对历史贫瘠的我而言,很多都是新知识,看着看着,竟有些后悔上学时怎么没好好学历史。

离开前,翻了翻展馆里的留言本上,看到了有两名老师都希望这里可以对中小学生开放(应该是免费开放的意思?)。

走出慈悲庵,望见公园湖中的荷花大部分已经盛开了,听工作人员说8月时最盛。在你参观完展览后,也可以在公园中散散步,一睹北京的荷花美景。

除了上面景点外,由于剧中陈独秀先生吃涮羊肉的样子看起来实在是太香了!于是就去了陈独秀先生来北京为《新青年》“拉赞助”时,住店的伙计推荐的东来顺

我也照葫芦画瓢要了份麻酱蘸料,只是对吃惯了“五花八门酱”+牛油辣锅的我来说,老北京的涮羊肉总觉得没法吃过瘾,差点意思。

在出租车上,师傅还另外推荐了我们两家涮羊肉店:聚宝源、满恒记,据说本地人现在更爱去这里吃,大家也可以去试试。

///

如今,《觉醒年代》虽已完结,但每每看到这些熟悉的场景,还是会感慨万千。

最后想借用下鲁迅先生的话“愿中国的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火炬”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觉醒年代》最好的“续集”。

对啦,我还买了些很舍不得送的周边,抽一个走心留言送出~!

1 +1
平台声明
(0)

相关推荐

  • 彭劲秀:陈独秀与鲁迅

    陈独秀出生于清末光绪五年(1879年),鲁迅出生于光绪七年(1881年).鲁迅比陈独秀仅小两岁,是同时代人. 陈独秀与鲁迅既有交往和情谊,亦有误会和隔膜.然而,他们都是文化巨人,在彼此的评价上尽管有时 ...

  • “觉醒年代”最让人稀罕的,是那股救国者的浩然之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ID:dusheme),作者:李星文,原文标题:<终评|<觉醒年代>里最让人稀罕的,是那股救国者的浩然之气>,头图来自:<觉醒年代>截 ...

  • 1976年伟人去世后,叛徒张国焘做出一番评价,令人感慨

    1976年伟人去世后,叛徒张国焘做出一番评价,令人感慨 原创2021-07-17 18:10·3号档案馆 时间的车轮不停息地往前滚动,转眼间离我党建立已经过去了100多年,在这百年间的征程之中,我们经 ...

  • 巜觉醒年代》揭秘

    知行合一jang 03-22 20:55 投诉 阅读数:782 ​​与张永新导演畅聊四小时,<觉醒年代>最全揭秘在此 3月19日,<觉醒年代>首轮播出收官.看着剧中伟人.大家们 ...

  • 陈独秀和鲁迅 || 张维舟(河南孟州)

    陈独秀和鲁迅 文/张维舟 编辑/落英小桥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都是五四运动的风云人物,他们高举科学民主的旗帜,并肩战斗,锋芒所向封建专制.封建礼教和帝国主义经济.文化.军事侵略 ...

  • 观后闲聊:别样的鲁迅

                         别样的鲁迅                                             鲁人         电视剧<觉醒年代>是开年 ...

  • 这部电视剧热播!网友感慨:简直是这所高校的招生宣传片……

    近日,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豆瓣8.8分,好评不断! 据悉,该剧展现了从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段风云激荡的伟大历史进程. 时任北大校长  蔡元培 时 ...

  • 《觉醒年代》口碑炸了,把陈独秀、蔡元培、鲁迅拍得立体、鲜活

    2021-03-22 02:53:46 来源: 世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师文静 <山海情><跨过鸭绿江>已是令无数观众赞叹的大题材好剧,让人更高兴的是,接棒播出的革命历 ...

  • 震古烁今大德垂世学界楷模蔡元培先生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一百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秉持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改革和发展了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对民族和时代的转折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蔡元培的到来使 ...

  • 刺梅‖散文:他们在那个年代觉醒

    他们在那个年代觉醒 文/刺梅 出生在六十年代初的人,当开始学知识的时候赶上特殊历史时期,那个时期对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有特殊的解释,因此我们所了解的"五四"运动就是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学生 ...

  •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现代文学之二:五四运动前后时期文学2

    中国现代文学之二:五四运动前后时期文学2 1918年,<新青年>编辑部扩大,李大钊.陈独秀.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胡适等人先后参加了编辑工作.以<新青年>为核心 ...

  • 同行,为了同一的目标 ——鲁迅的红色朋友圈

    作者:刘晴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1日 11版) . [大家·同心同行]  开栏的话 从旧中国走来的知识分子,在古老的大地上浸染传统,也曾在时代的激流中问寻新知.对于国家民族的 ...

  • 李大钊与孙中山会面的上海的故居

    李大钊与孙中山会面的上海的故居从1922年8月到1924年初,李大钊接受党的委托,几次往返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同孙中山先生进行会谈,促成以国共合作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图为孙中山上海故居,李大 ...

  • 走进北大红楼:感悟初心,砥砺奋进

    在古都北京,每次看到北大红楼,胸中总有一种激情在汹涌澎湃. 北大红楼地处京城五四大街29号,因红砖红瓦而得名.这里曾是国立北京大学第一院,为北大文科.校部及图书馆的所在地.100多年前,这栋" ...

  • 一、件件展品说奋斗—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祖国江山如此多娇》

       他们的奋斗!李大钊.陈独秀 ...... 传播宣传马列主义  历史车轮来到一九一九年 在北京大学红楼里 最先接触到马列主义的人 正在酝酿一场革命 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办公室里 中国革命先驱者李大钊 ...

  • 《觉醒年代》经典台词整理

    第一集 李大钊:海上风大,保重身体. 陈独秀:船过山东喽 陈独秀:我叫他们礼义廉.礼义廉,无耻啊. 陈独秀:惭愧啊.十多年了,我陈独秀先学康梁,后随中山,致力政治革命.东奔西走,九死一生,光日本就去了 ...

  • 陈独秀的功绩是值得肯定的,对近代历程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导语:上世纪初正值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时候,大清王朝即将覆灭,军阀割据,西方列强也紧盯不舍,各方势力蜂拥而起,都想从中得到好处.然而那时的中国人民思想还很封建落后,一场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明智,又掀起了五四 ...

  • 居然被说难看?豆瓣9.3的《觉醒年代》就是今年最值得一看的剧

    Hello大家好呀,今儿个又是小助理皮卡秋营业啦! 今天想和大伙儿唠唠这部豆瓣评分高达9.3分的电视剧--<觉醒年代>(据说很多小伙伴都差点看哭了!) 其实这部分刚出来时我们就看了,也想过 ...

  • 为什么看《觉醒年代》的人这么少啊

    春节期间我在追的唯一一部电视剧是<觉醒年代>. 刚开始看<觉醒年代>的时候,豆瓣上评价人数是2365个,截止2月22日,评价人数如下: 比它上线晚的<赘婿>,评价人 ...

  • 终于曝光了!2021年高考作文题,居然藏在这部电视剧里!

    6月7日高考第一科语文结束后,当好教师拿到各省的高考作文题目时,第一反应居然是想到了前段时间狂追的<觉醒年代>电视剧. 这些选题,几乎都可以在这部电视剧里找到相关素材和启发. 今天这篇文章 ...

  • 陈独秀的人缘

    鲁迅在见识了陈独秀的花式拥抱和催稿后,对陈独秀的评价是:此人极具性格魅力,日后定能招揽有志之士为其做事. 也就是说:仲甫有趣有才,人缘贼好! 爱才如命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次见李大钊时,陈独秀接受了李 ...

  • 【今日荐读】寻觅先驱的足迹/马誉炜

    李大钊故居 网络截图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的日子里,我们尤其怀念建党初期那些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崛起而抗争的革命先驱.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的李大钊就是其中的一位. 李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