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亡唐兴七十年|卷二•第三章10.玄武门之变「夺嫡弑兄」

·卷二·开皇、武德末年纪事

|第三章·祸起萧墙:两起以次夺嫡的宫闱之变

玄武门之变

那一天是大唐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

地点是大唐皇宫宫城北门——玄武门。

时间和地点都是秦王一干人等经过周密策划后定下的。

玄武门之变【绘画】

《旧唐书》记载,就在即将开始行动之前,李世民还又“遣卜者灼龟占之,”其幕僚张公谨“自外来见,遽投于地而进曰:'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纵卜之不吉,势不可已。愿大王思之。’太宗深然其言。”

这也就是说,玄武门之变绝对是李世民自己的决策,并没有谁在胁迫和强迫。

玄武门之变前八百被甲控弦进入皇宫【剧照】

六月三日,李世民完成了政变的所有部署后,再次进宫,向高祖密奏建成与元吉“淫乱”后宫——也就是胆敢给皇上戴绿帽子的意思。

并且陈述说:“臣于兄弟无丝毫所负,今欲杀臣,似为世充、建德报仇。臣今枉死,永违君亲,魂归地下,实亦耻见诸贼。”

一番述说,既为诬告,也是辩解,算是为即将发生的一切留下了伏笔。

第二天就是六月四日。

李渊先召集分别偏向于太子和秦王的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宇文士及等人商量办法,然后才命人将几个儿子叫来问话。

在等三个儿子到来之前,李渊还颇有雅兴地同臣子们一起在太极宫中“泛舟海池”。

他们谁也没有料到,此时的李世民已经通过玄武门守将常何的关系,亲自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公孙武达、侯君集、张公谨等十人伏兵于玄武门,一场杀戮即将爆发。

长安玄武门【影视剧布景】

后宫张婕妤探知到秦王异动,立刻派人向太子报告。

建成找到元吉商量,元吉认为:“宜勒宫府兵,托疾不朝,以观形势。”

但李建成却太过大意,以为“兵备已严,当与弟入参,自问消息。”

而且曾经是自己部下的常何在玄武门,根本不会发生什么问题。

两人就这样未做任何防备一起进宫入朝。

及至觉得有些反常,正想拨马返回,随着李世民一声大喊,伏兵四出,李建成死于李世民箭下,李元吉则被尉迟敬德射杀。

李世民射杀李建成

尉迟敬德

东宫和齐王府的兵将闻听事变,立即集合冲向玄武门,双方围绕着玄武门展开了一场激战。

由于张公谨死守关门,加之秦王妃长孙氏和她的舅舅高士廉也都出现了,一个“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

另一个则“率吏卒释系囚,授以兵甲,驰至芳林门,备与太宗合势。”

玄武门久攻不下,进攻部队又转而攻打秦王府邸,剑走偏锋,势单力薄的秦府将士惊恐不已,尉迟敬德提着太子和齐王的人头亮相人前,这才令两府军队兵无斗志,溃散而去。

战斗临近结束,尉迟敬德又奉秦王之命,“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

按规制,尉迟敬德敢这样出现在皇上面前,是可以按叛逆罪斩首的。

但李世民显然就是要诚心吓唬自己的父皇,李渊果真也是大惊失色地问道:

“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

尉迟对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

李世民就这样将父皇控制在自己手中,然后便开始借皇上之口由自己发号施令。

萧瑀、陈叔达乘机进言:“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太子),委之国事,无复事矣!”

事已至此,李渊还能怎么办?

他只好按着尉迟敬德传达的李世民的意思,写下一道“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的敕令,“于是内外遂定。”

仗是不打了,但血腥的杀戮也开始了。

不仅李建成、李元吉身首异处,他们的后代也惨遭杀戮,建成五子、元吉五子全部被杀,而且还“诏绝建成、元吉属籍。”

曾经的大唐太子和齐王殿下算是彻底品尝了一番国破家亡人头落地的滋味。

李元吉的齐王妃也被李世民纳为己妃。

齐王妃

这一切都活生生地发生在唐高祖的眼皮底下。

这个自打当了皇上以来就一直在儿子们中间左右平衡、上下调和,此时刚年满花甲的老人,眼见儿子们人头落地,爱孙们血流成河,心如刀绞的他难道真能闭上自己的眼睛吗?!

李渊

清人赵翼有论:“谋反者族诛,秦、汉、六朝以来,皆用此法。太宗为秦王时,杀建成、元吉,不过兄弟间互相屠害,其时太宗尚未为帝,不可以反论也。……是时高祖尚在帝位,而坐视其孙子以反律伏诛,而不能一救,高祖亦危极亦。”

果然,仅仅就在三天之后,也就是大唐武德九年(626)六月七日,李渊再下诏书,正式立李世民为大唐皇太子——

“皇太子世民夙禀生知,识量明允,文德武功,平一宇内,九官惟序,四门以穆。朕托付得人,义同释负,遐迩宁泰,嘉慰良深。自今后军机兵仗仓粮,凡厥庶政,事无大小,悉委皇太子断决,然后奏闻。”

这就是说,皇上已经有名无实,所有的权力全部都在皇太子手里了。

悠悠中华,历朝历代,谁曾见过这样的皇上和太子?

后人们总爱说李世民千古一帝,是否也考虑到这样的空前绝后呢?

已经两次经见过前后两个朝代以次夺嫡事件,并曾经对前隋事变有过极其精当论述的房玄龄,怎么就能把自己亲身参与的后一场事变说成是:“遵周公之事,外宁区夏,内安宗社,申养孝之礼”呢?

如果真是这样大义凛然,那他开始时为什么还要推三阻四畏首畏尾,以致杀气腾腾的李世民要解下自己的佩刀,交给同样杀气腾腾的尉迟敬德,要取房玄龄的人头?

究竟哪一个房玄龄说的是真话?

还有,真话究竟能不能说,想不想说,方便不不便说?!

事情还没有完呢,仅仅一个多月之后,李渊无奈传位给新太子李世民,自己成了所谓的太上皇,李世民正式登基。

什么叫利欲熏心迫不及待抢班夺权?这就是了。

|扩展阅读

玄武门之变详细经过

李建成、李元吉来到临湖殿,察觉到了变化,立即掉转马头,准备向东返回东宫和齐王府。李世民跟在后面呼唤他们,李元吉心虚,先张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由于心急,一连两三次都没有将弓拉满,箭没有射中。

李世民却搭弓射向李建成,将他射死了。

尉迟恭带领骑兵七十人相继赶到,他身边的将士用箭射中了李元吉,李元吉跌下马来。

可就在此时,李世民的坐骑受到了惊吓,带着李世民奔入玄武门旁边的树林,李世民又被林中的树枝挂住,从马上摔下,倒在地上,一时爬不起来。

李元吉迅速赶到,夺过弓来,准备勒死李世民,就在这时尉迟恭跃马奔来大声喝住了他。李元吉知道不是对手,赶紧放开李世民,想快步跑入武德殿寻求父皇庇护,但尉迟恭快马追上他,放箭将他射死了。

太子李建成的部下、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得知建成身死,叹息道:“难道能够在太子生前蒙受恩惠而太子一死便逃避祸难吗!”

于是,他与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的精锐兵马两千人,急驰赶到玄武门,准备为太子和齐王报仇。

张公谨臂力过人,他独自关闭了大门,挡住冯立等人,冯立等人无法进入。

云麾将军敬君弘掌管着宿卫军,驻扎在玄武门。他挺身而起,准备出战,与他亲近的人阻止他说:“事情未见分晓,姑且慢慢观察事态的发展变化,等到兵力汇集起来,结成阵列再出战,也为时不晚。”

敬君弘不听从,便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声呼喊着向敌阵冲去,结果全部战死。

把守玄武门的士兵与薛万彻等人奋力交战,持续了很长时间,薛万彻擂鼓呐喊,准备进攻秦王府,将士们大为恐惧。

此时,尉迟恭提着建成和元吉的首级给薛万彻等人看,东宫和齐王府的人马顿失战心,迅速溃散,薛万彻与骑兵数十人则逃入终南山中。

冯立杀死敬君弘后,对部下说:“这也可以略微报答太子殿下了。”于是,他丢掉兵器,落荒而逃。

至此,政变以秦王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