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庐书屋·周纪合散文】“旗杆店”与革命先烈张汉泉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旗杆店”与革命先烈张汉泉

文|周纪合

今范家镇华原山下的下辛村,原名“旗杆店”,许多省内外的老人只知旗杆店而不知下辛村。

旗杆店建村于清朝末年,因村南200米处有一铁旗杆,所以在建村时就命名为旗杆店。解放前村东有一条大公路北至韩城,南通华县,是渭北诸县通往陇海线的必经之地,且在黄河岸有码头通向陕北、山西、河南等地,因此喧嚣了近百年。

旗杆店因处黄河岸边,山高皇帝远,且地广人稀,聚集了全国各地的逃难者。这些人吃苦耐劳,耿直倔强,多才多艺,造就了旗杆店一时的辉煌。那时的旗杆店犹如一个大集镇,山货铺、京货铺齐全,尤其是粮食生意、棉花生意和以花生为主要原料的油料生意最为红火,即使平常,各种卖吃食、日用品的地摊也摆满了街道。再后来因为抗战期间山东、河南沦陷及花园口黄河决口。难民一下子涌入黄河滩,人口剧增,旗杆店又改为复兴镇,逢农历三、七集会,四方商贾云集,八方人潮涌动,公路上车马粼粼,码头上浆橹吱呀,旗杆店达到了最热闹的时期。

解放后公路逐渐发达,旗杆店村东的公路渐渐失去价值,接着一部分人迁往上辛村,旗杆店的集镇作用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遂改名下辛村。但在人们的记忆里,特别是在外地的一些老人脑海里,还是当初辉煌的旗杆店。

1904年,旗杆店的老张家添下了一个虎头虎脑的大胖小子,全家人稀罕非常,祈求于上苍的保佑,起名年保。到了进学的年龄,经先生提议,大名叫张汉泉,希望年保的才思和财运能象泉水一样敏捷不枯。就是这位汉泉成年后忧国忧民,投身革命,用年轻的生命,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使旗杆店的父老乡亲为之骄傲和自豪。

1921 年,张汉泉考入了省立第二师范,开始接触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1924年因与李志谦等领导学生声援西安等地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被学校当局以“有碍正常教学,准予提前毕业”为由赶出校门。

其后,张汉泉投奔国民革命军胡景翼部,编入中共地下党员许权中营。因思想进步、办事干练,受到许权中的信任和器重。民国十四年(1925),选送开封陆军训练处受训。结业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营书记官。民国十五年(1926),驻防在北平门头沟一带的许权中决定率部起义,汉泉奉命赴北平向中共北方区委汇报部队情况和起义计划,带回李大钊“要策应北伐军进攻汀泗桥相机而动”的指示,起义如期举行。同年9月,五原誓师后,援陕各军分头南下。汉泉任援陕第三路司令部秘书,随许从包头南渡黄河,参加了西安解围的斗争。

民国十六年(1927)七月,冯玉祥实行清党,许权中苦心经营的部队从属于军阀冯子明部。冯企图吞掉这支革命武装,派于蒋介石早有勾结的惠介如到许旅作卧底工作。时汉泉任许旅秘书长兼旅直属党的工作。旅党委和权中决定对惠进行监视。某日,地下党员杨锡民向许报告了惠介如策动徐(裴威)、杨两个连准备叛乱的情况后,汉泉根据许的指示,立即将惠抓获。

民国十七年(1928)年五月,许权中旅奉命经潼关参加渭华起义,汉泉任旅部手枪队队长。在华县高塘镇建立工农革命军,汉泉任司令部赤卫队队长。6月8日,国民党军田金凯师偷袭高塘,适赤卫队员去赤水执行任务,汉泉率赤卫队员和周益三率领的总共不到一个连的兵力坚守阵地,于数十倍的敌人激战,待去赤水执行任务的队员返回时前后夹击,方将敌人击退,汉泉臂部受重伤。

渭华起义失败后,汉泉伤愈出院,暂和组织失去联系,返回旗杆店。民国十九年(1930)夏,汉泉找到党组织,被派往宋哲元部十九军独立第五师杨晓初团任第十一连连长。民国二十年(1931)冬,进驻山西绛州。杨晓初等根据中共陕西省委“要打入军阀部队中的同志发动革命兵变”的指示,决定举行暴动。汉泉所属之第十一连被分配袭击师部的任务。1932年元旦拂晓,汉泉带领全连向师部驻地——城隍庙进击,师部机关大部被俘。师长张遂印负隅顽抗。在情况相当紧急时,汉泉对所部重新作了部署:一面派人从周围民房上迂回牵制敌人,一面组织敢死队进行正面突击。但在收缴武器时,汉泉被张的马弁暗枪击中,不幸牺牲,时年仅28岁。

张汉泉以他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首壮丽的史诗,他的事迹已经载入了共和国的史册,他的英名将与旗杆店村西的华原山一样永存。

作者简介

周纪合,陕西省大荔县人,生于1955 年正月。自幼酷爱写作,怎奈水平不高,难成正果;后专攻医学,术不精而转从政。碌碌无为,一事无成,老来偷闲舞文弄墨以求自娱,如一丛路边小草,不为争妍芬芳,只为与世界添一抹绿意。

主编:李跃峰

本期小编:草庐居士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图片来源:网络搜索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心灵圣地,芝兰之室。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