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我给乡邻写春联

近日,看到一个关于郑板桥的小故事。说的是过年的时候,县令郑板桥叫上随从去民间体察民情。看到百姓们开开心心准备年货,郑板桥心里十分高兴。后来看到一户人家贴的春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又是一年。郑板桥立刻让随从回衙门搬来米面,送给那户人家,随从不解。问:“老爷,你怎么知道他家穷?”郑板桥答道:“你看他家门口的对联,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就是缺一(衣)少十(食)啊!”随从恍然大悟。
这个小故事,反映郑板桥于细微处发现老百姓的疾苦,是个关心百姓的好官,也说明写春联要因人而异,切合一个家庭的实际情况,符合人物身份。小春联里有大文章。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写着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宋代王安石的诗中也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但宋代,桃符已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所以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一直流传至今。
据说,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副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该遗书记录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该联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较后蜀主孟昶的题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早240年。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春联。
说到春联,我就自然而然想起自己那些年给乡亲们写春联的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我小学刚毕业,哥哥就鼓励我过年写门对子。墨子和砚池家里都有。那时候学校要求学生天天写毛笔字,大小字、语文练习、作文、日记、周记都是用毛笔写。“一品”的墨子磨出来的墨汁香气飘逸。我特意到小店里买了一支大狼毫。第一次写春联,我怕字与字间距不一,把纸折成五个或者七个方格子,便于把握字的间距。大笔蘸饱墨汁,左看看右看看,总是担心写不好,迟迟不敢下笔。哥哥说:大胆写,写坏了就换一张。我硬着头皮动笔了。写好第一副对联,我长噓了一口气。从那一年起,家里的对联都是我写了。渐渐地,不怕献丑了,也给左邻右舍写。后来,我们这个三四十户人家的小庄子,有一大半人家都把红纸拿来让我写。
记得有一年,大年三十刚刚吃过早饭,一个邻居就拿着两张红纸,让我给他马上就写春联。我问他为什么这么急,他不好意思地说,今年家里紧,借几家的钱没办法还,早早把门对子贴上吧。我一愣,这贴春联和还债有什么关系啊?我父亲说,讨债人看到你家贴了门对子,就不会进门讨债,那就要多捱几个月,等到明年了。原来家乡的习俗还有这一说。
为了不耽误给乡亲们写春联,每年腊月二十九晚上,我就写好自家的春联。大年三十,刚吃过早饭,我就摆开大桌子,忙着给乡亲们写春联。开始那几年,妻子早早就用砚池磨墨子,磨好一砚池就倒在小碗里,然后再磨。乡邻们送来两三张红纸,我用水笔在红纸背面标上大门对、房门对各几副,要不要横联。有的人家贴门庆就不需要横联。告诉他们什么时候来拿。然后按先后顺序,裁纸,书写。我写好了,妻子帮我拿到旁边放着晾干。家里地上、稻箩上、磨盘上、床上,只要能放的地方都放满了刚写好的春联。要是写大门对,就让妻子拉着门对上端的两角往后退,便于我挥毫泼墨。一家一户晾干了的门对一副一副叠在一起,上联放上面,下联放下面。再把大门对放在外面,一沓一沓做上记号。等到来拿的时候,再告诉他们哪一张贴大边,哪一张贴小边。如果有时间,我就到一些人家门口去看看有没有贴错,闻一闻自己写的春联飘逸的墨香。
过了几年,大队小店里能买到芜湖“开字”墨汁,就不用磨墨子了。每到腊底,我早早就买回来几瓶墨汁备用。不需要磨墨子就方便多了,妻子也可以腾出手来准备年货。
有一年,大年三十下午天擦黑了,我还没有写完春联。妻子忙着准备年夜饭,让十岁左右的女儿和儿子带着水桶去河边抬饮用水。我们这里的习俗,过年那几天是不能去河边挑水的,大年三十下午各家都把水缸挑得满满的。我们这个小庄子没有水井,吃水都是去半里以外的河里挑水,走的是弯弯曲曲的田埂。两个孩子抬一桶水来回要半个小时左右。再去抬第二桶水的时候,天快黑了。我刚刚忙完,就急匆匆去接他们,生怕有个什么意外。接回来后,我又摸黑去挑了一担水。把水缸挑满了,才匆忙贴上自家的春联。其间,妻子在大桌上摆好了祭品,烧纸炸爆竹,一家人虔诚地磕头拜祖宗。妻子口中念念有词,求祖宗保佑我们身体健康,保佑孩子读书考大学,找个好工作。然后一家人才围坐在大桌子旁吃年夜饭。
后来我到外地教书了,队里读书的多了,写春联的人也多了。再后来,人们不写春联了,在街上买现成的对联回来贴。
我的两个孩子读初中的时候,我还督促孩子们给家里写春联。后来住学校宿舍里,就请给学校写春联的老师多写几副。渐渐地,我变得疏懒了,几乎不再提笔写春联了,但我特别喜欢闻手写春联散发出来的墨香。
2018年,我们住在老庄中学。外孙和孙子都回来过春节,我教他们写春联。先教他们一张红纸一般可以裁几副门对子,怎么折,怎么裁。然后教他们怎么选择合适的春联,怎么写,怎么贴。他们兴致勃勃,就像学生听老师讲课一样,十分认真。现在的小孩子悟性好,不一会他们就学会了。平时,学校老师要求他们练毛笔字,怎么握笔,怎么运笔,要领都能把握。字写得也比较好。就是这样的大字很少写,间距把不准。试写了一会,基本都掌握了。他们一人写了几副,然后我教他们怎样把自己写的春联贴到房门上,一般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上联贴大边,下联贴小边。我欣赏着孙辈们认真地做着这些,闻着墨香,心情十分舒畅。
想着那些年写春联的往事,我就沉浸在愉悦之中。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了。小区里物业办在树上挂起了细长的闪光灯和红灯笼,努力营造出年的气氛。街道上也有人摆摊卖起了春联和年画。现在手写春联的少了,但我心里总有一股淡淡的墨香。淡淡的墨香,浓浓的年味。

来源:文乡枞阳

(0)

相关推荐

  • 「美文选粹」武建维| “刷对子”

    作者简介: 武建维,山西省古交市人,供职于西山煤电公司.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员.古交市诗协会员.西山文联会员.古交市作协副主席.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著有<古交民间对联 ...

  • 喜迎新年,春联欣赏

    西域心轩2021-01-01 06:00:00 春联,又称"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 ...

  • 北墨作品 I 藏在春联里的浓浓年味

    二十三送灶爷,二十四写对子,二十五劈柴火,二十六剁鱼肉--二十九打老酒,大年夜贴对子.这里的'写对子'就是写春联,'贴对子'就是贴春联. 春联,集民风.民俗.书法.文学.欣赏.传统美学.文化历史于一体 ...

  • 年味来了!写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q ...

  • 【阅读悦读丨图说】舟歌《成都的年味: 雪中写春联 真情暖人间》

    [阅读悦读丨图说]徐赢男<北京南锣鼓巷吃货的天堂> 图文/舟歌 [作者简介]舟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二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 拍摄地点:四川省彭州市小鱼洞镇 [本文由 ...

  • 年味,写春联

    写幅春联贺新春

  • 用魏碑体写春联,也很漂亮,别有一番风味

    用魏碑体写春联,也很漂亮,别有一番风味 魏碑,也被称作"北碑",指的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碑刻书法,根据形式不同,可以分为"造像题记.碑刻.墓志和摩崖刻石"四种 ...

  • 越南人废止汉字后,过年还得乖乖写春联,但看到成品国人都笑喷了

    谈到语言,我们都知道它是人类用来沟通交流的表达方式,事实上,大部分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它是民族的一天个重要特征之一,世界上查明的语言目前共有5651种语言,共同塑造了我们世界文化的精彩.但和语言不同, ...

  • 康熙让他写春联100副,他只交了这一副…

    .....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虚岁五岁就开始读书,刻苦程度在历代帝王之中无人能比.康熙要求自己对师傅教习的汉文古籍每天必须背诵一百二十遍,所以康熙本人也是文武全才,对对联也十分 ...

  • 越南废止汉字75年,当地春节写春联该怎么写看到成品国人都笑了

    长久以来,如何鉴定一个民族的繁荣和昌盛,主要看其历史遗留下来的产物而定,而文字就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体现,有了文字才会有历史的记录,也才会有民族昌盛的证据,而我们中国的汉字就是其中最为代表性的文字 ...

  • 【原创】《怀念父亲写春联》

    NO.600 [编者按]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妈,把自己的生活打扮得霞一样美,花一样艳.我们敬佩的不仅仅是她的文字,更多的是她的内心的丰盈与和善! <怀念父亲 ...

  • 写春联用行书,草书,楷书,那种字体看起来好看?

    写春联用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所有的成熟书体都好看,关键是书写水平要高. 用篆书写春联,感觉更有文化底蕴,其字婉转飘逸,姿态新颖,加上用笔灵活稳健,骨力坚韧,显得古朴静穆.如清人邓石如.王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