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访7.3年的研究提示 中国人喝茶可多活1.26年!
相关推荐
-
不仅是二手烟!吸烟对后代的危害更“直接”,大样本量遗传学相关性研究结果发布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ASCVD)可影响全身所有血管,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但是冠 ...
-
循证出发 | 降糖、护心两不误,助力开启糖尿病治疗新时代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十年循证临床证据,引领降糖护心新时代! 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关注逐渐增多,内分泌工作者为解决这一难题也在不断地作出努力. 糖尿病(DM)是 ...
-
中国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来了,血脂管理怎么做?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我们有什么治疗新手段?IPE或是未来优化治疗方向. 中国人群中血脂异常的发生率超过40%.而预计人群血清胆固醇的升高将导致2010-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事件增加约920 ...
-
独立预测心血管病,这个指标或更准
新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衡量标准? 残余脂蛋白是指去除甘油三酯后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残余胆固醇(RC)则代表残余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含量.有研究发现,除了传统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通常被称 ...
-
Heart:女性补钙要抓紧,骨质疏松或将影响心血管健康!
骨质疏松大家都非常熟悉,它如今已经被世卫组织列为"第二大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仅次于心血管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患病风险也会不断增加. 近日,来自韩国首尔大学的研究团队在< ...
-
中国承诺消除宫颈癌 因担心太花钱尚未行动?最新研究提示不用犹豫了
自从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问世,结合筛查等措施,消除宫颈癌成为可能.2020年8月,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这意味着,包括中国在内的194个国家,首次共同承诺要消除宫颈癌.但因缺 ...
-
每10人有1人会患上慢性肾病 最新研究提示很多患者本可避免
慢性肾病(CKD)是十大致病和致残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然而始终缺乏哪些生活方式可用于CKD一级预防的循证建议.2021年1月,发表在<J Am Soc Nephrol>的一项对超275万人进 ...
-
明明血压不是很高却发生了心血管事件?最新研究提示血压测量有玄机
按理说,心血管风险评分低-中个体,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较低,可现实中多数心血管事件"中招"者反而是这部分看似安全的人群.因此,一定有重要的心血管风险标志物被我们所忽略.2021年 ...
-
COPD遇心梗用不用β受体阻滞剂左右为难?最新研究提示可能多虑了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一旦遭遇心梗(MI),用不用β受体阻滞剂真是无比纠结.用了,担心COPD急性加重(AECOPD):不用,又担心MI再次兴风作浪.2020年11月,发表在<Thorax& ...
-
胃反酸的人注意了 大型研究提示这三种饮料需戒掉
当前,含咖啡因饮料,例如咖啡.茶或苏打水,是不少人的最爱,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味蕾,还能让已经疲惫的你变得精神起来.但对于胃食管反流患者,通常被告诫要远离.不过,这种劝告并无有力的证据来支持,也未获得多数 ...
-
进展 | 为心脏生酮?新研究提示酮体补充或许能治疗心脏病
在低碳水饮食.长期禁食或极限运动等状态下,肝脏能够将储存的脂肪酸转化为器官代谢所需要的"燃料".酮体是此时脂肪燃烧状态下主要的能量来源,这是"生酮饮食"减肥者所 ...
-
体态研究:中国人需不需要注意花生过敏?
花生过敏上食物过敏中导致死亡人数最高的一种.在北美及其他欧洲国家,花生被列为极危险的食物过敏原. 过敏这件事儿,轻则轻矣,重则不敢想. 很多人都觉得中国对花生过敏的人不是很多,虽说中国对花生过敏人群所 ...
-
溃疡性结肠炎老人担心抗TNF的安全性?最新研究提示多虑了
去年8月,65岁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外宣布:"旧疾溃疡性结肠炎复发,为避免个人健康状况影响执政,决定辞去首相一职."据了解,安倍晋三17岁就患上了溃疡性结肠炎,已经被它折磨了近50 ...
-
轮状病毒疫苗增加儿童炎症性肠病风险?最新研究提示这是冤案
儿童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不断攀升,除了遗传因素外,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被怀疑为元凶之一.2021年5月,美国学者发表在<Vaccine>的一项研究,对240万儿童研究发现,这种怀疑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