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狠”字引发的血案

我一直狠狠不想写这篇文章。

就因为我老是在文章里用“狠”字代替“很”字,有人不适意,我就一定要出来解释么?

我从小是欢喜屠格涅夫的。

他有一句名言:“男人,不解释”。错了也不,对了更不必。

不过,屠格涅夫毕竟是沙皇时代的人,落伍了。

现在再这么说,就是政治上狠狠不正确了。人家美国赤佬连男女厕所也不分了,你也无需解释么。

再者,在天朝上国,解释是多么要紧的事情。

男人也不解释,女人也不解释,先不讲这马路上、小区里天天那么多相骂哪能吵法,就是搬场的朋友也不会从车窗里跳出去啊。

更有甚者,男人也不解释,女人也不解释,文便成不了山,会也变不了海。

还有,这充斥大小荧屏的电视连续剧,又哪能去拉长到五六十集!

一个剧组,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后面就是成百上千个家庭。

你屠格涅夫不让男人解释,是要活活饿死他们呀。

既然为自己找到了一个不错的理由,那我这个男人也来解释解释。

其实,解释起来也简单。那就是,我从小读书,就晓得“很”、“狠”这两个字通假,完全可以相互调换着用,一点问题没得。

不过,说实话,我以前并不经常这么用。最近十几年用得多。

那是因为十几年前,我买了好几种《红楼梦》的石刻本。爱不释手,反复翻看。

翻看之余,发现当年传抄《红楼梦》的人狠狠欢喜把“很”字抄成“狠”字。

其实,不止这一对,还有很多字也都故意写通假字。更有甚者,自己发明异体字,把本来上下的,改成左右的,反之亦然。

比如“胸”字,就常常写成“上匈下月”,一眼望过去不认得。还有将草体改成楷体的呢,比如“咲”字。

我晓得,很多异体字,《说文》、《玉篇》、《广韵》乃至《康熙字典》里都有收录。不过,只有看石刻本才看得到,一经铅字排版,就都“正规”了。

后来我知道,这是古人的一种书写方法甚至习惯,那就是 “不走寻常路”。

王羲之写《兰亭序》,21个“之”字不同样,那是大神。但普通读书人也不能容忍太多的重复,所以相近的两个同样的字,都会作不同的处理。

写字如此,做文章也如此。

作一首七绝,拢共28个字,总不见得也去重复。哪怕《水调歌头》95个字,最好也别太多重字。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李白、苏轼写诗词就有狠多重字,“天姥连天向天横”,人家是大神。

而我们现在的主持人,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开口就是“非常非常”,连白岩松也不例外。

如此说来,我现在的“狠”字的用法也不是狠对,应该“很”“狠”混搭,才是正道。

说实话,我是因为越有人反对就越用,结果么好,电脑的智能输入法起作用了,只要我一打“hen”,跳出来的就是“狠”。再寻第二个,太烦了,算了。

讲起来,这个“狠”字,我们小辰光用得狠多,也算是上海话中的常用字了。

而且,老早上海话里的“狠”字,不大用来表示“凶恶”或“残忍”。表示“凶恶”一般直接用“凶”,而表示“残忍”则多用“辣手”。

“狠”首先用来表示本事大。

比方讲,“隔壁张家三兄弟,老二顶狠”。

“狠”还用来表示手段。

比如打牌。“大怪在我此地,侬狠点啥?”

“狠”还可以表示“威风”。

比方讲,“伊到处狠三狠四”,那就是伊到处耍威风,摆飙劲。

上海人不怕侬耍威风,就怕侬没本事。有句话是这样讲的:“侬狠三狠四,狠点啥啦?”意思是,本事没得,摆啥威风。

讲得一点不错。连“很”“狠”通假也不晓得,就讲我写错了,真是不晓得在狠点啥。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例句中,“狠”字几乎都可以被“老”字代替。“老三老四老点啥”,也蛮通的。

不过,我总觉得,这个“老”字是简缩语。全称应该是“老朊”吧。

另外有句上海话泄露了天机:“侬老来老去老张嘴巴”。言下之意,嘴巴老不算老,要老侬老侬个家生。而且,老,是要有具体表现的哦。

还有一句,“侬嘴巴哪能吤老啦”。意思也是,有本事侬老侬一只家生呀!

也算是宿命。现在,一个“狠”字上海人不大讲了,取而代之的,就是直接讲“老卵”了。

上海话里的“狠”,本来就是因为那个字不容易出口,而且特别难为女人,所以才存在。“老魁”、“老骱”也一样。

进入21世纪,“老卵”也不讲了,跟着北人讲“牛X”。今年牛年,更是推波助澜。

牛字,虽然也不是啥好字眼,也就算了。后面那个字,现在居然已经可以随便讲讲了。

有一次我坐咖啡馆,两个衣着光鲜的女子坐在邻桌,那个字居然讲得满天飞。

“牛X”、“撕X”、“傻X”,还有中西结合的“lowX”,讲得伊自己好像并无此物。

行文到此,有人要讲了:你分明是标题党嘛。

讲了半半六十日,“狠”字有了,血案在哪里?

别急。先来看我截屏“在线新华字典”的图片。

我搜“很”,伊讲“古同'狠’” 。我搜“狠”,伊又讲“同'很’”。

“在线新华字典”比我狠多了,举的两个例子,一个出自吴承恩的《西游记》。“这家子远得狠哩!相去有五七千里之路。”

一个出自鲁迅的《书信》。“起孟说过想译一篇小说,篇幅是狠短的,可是现在还未寄来。”

现在不是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叫“打脸”么?

我是打算放过他们的。就怕万一他们自己不好意思,硬劲要打,而且一不当心落手重了,打出牙齿血来,那就真的是一个“狠”字引出的血案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