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瑞云:莫言四谈孙绍振

(0)

相关推荐

  • 莫言小时候偷萝卜吃,父亲边打边说:我们家祖祖辈辈都不干这种事

    离开老家,莫言花了21年:定居北京,莫言花了40年:登上诺贝尔颁奖典礼的舞台,莫言花了57年. 莫言在山东高密生活了21年,无数的人与事,爱与恨,就像无法抹去的烙印一般,深深地融进了他的骨髓中,也影响 ...

  •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书评——透明之下的人性

    自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其作品一直被众多评论家.批评家列为重点研究的对象.<透明的红萝卜>既是莫言的成名作,也是成名作.这篇作品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那么莫言为什么会构造这样一篇小说 ...

  • 小说写作 | 解析《白狗秋千架》,教你如何写小说

    今天我们来读莫言早期作品<白狗秋千架>,尝试通过对这个作品内外多层面的解读,首先让大家读懂这个小说,然后学会如何读小说,在此基础上学会从阅读中汲取写作养分. 1.小说的更名 这篇作品发表于 ...

  • 孙绍振谈高考作文:用正反合的辩证思维,盘活内心储存

    用正反合的辩证思维,盘活内心储存 评2020年高考作文题 一 纵观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其封闭性和开放性,尤其是核心价值观念的导向性问题基本已经解决了.总体来说,显示出四大亮点:第一,传统优秀文化精 ...

  • 孙绍振:《刘姥姥进贾府》中的四个“笑”字

    许多读者甚至专家,不能真正读懂<红楼梦>的艺术,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只看其写了什么,而忽略了,它没有写什么. 清孙温绘刘姥姥初游潇湘馆 显赫贾府,光是府第就占了一条街,按西方小说套路 ...

  • 孙绍振:谈武松打虎——武松的神性和人性(上)

    武松打虎,是<水浒传>中的经典名篇.数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都为武松大无畏的精神所感动,近百年来,还每每选入小学.初中语文课本,英雄神采,更是深入儿童的心灵.成为民族的精神财富,民族的集 ...

  • 孙绍振:谈武松打虎——武松的神性和人性(下)

    如果真要讲究杀死老虎的可信性的话,武松打虎远远不如李逵杀虎,李逵一下了杀了四条老虎,战果比武松辉煌得多了,可是在读者记忆中留下的印象很淡,许多读者都把它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关良绘<李逵杀虎> ...

  • 孙绍振|读书的三种姿势

    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躺着读,这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是他自己并不一定实行的办法:而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就是这样读的,其特点是没有固定的目的,真所谓博览群书.这种读书姿势联系着一种态度 ...

  • 孙绍振:读书的三种姿势

    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躺着读,这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是他自己并不一定实行的办法:而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就是这样读的,其特点是没有固定的目的,真所谓博览群书.这种读书姿势联系着一种态度 ...

  • 漫言碎语 ——《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摘记

    在濮阳 有一簇看似渺小实则坚韧的"蒲公英", 他们紧紧靠拢在一起, 默默生长,深深扎根. 他们凝心聚力,合作分享: 他们彼此借力,共同成长. 他们就是--"蒲公英&quo ...

  • 杜牧《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到底何意?知名教授孙绍振直指康震水平不行

    (附: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生处"一作"深处".) 在<中国诗词大会>曾经的一期节目中,康震现场作图,画&quo ...

  • 光明文化周末·大观 | 孙绍振:不得不细读的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福州人把它看作自己城市的文化名片,不管是不是节日,这里永远游人如蚁.游人来自长城内外,地北天南,他们不仅是来观建筑.赏景观,而且是为听历史故事.三坊七巷的光华不仅属于福州,而且属于中国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