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药理---君药篇(7)
相关推荐
-
一个治疗头痛欲裂的经典方剂,吴茱萸汤可以温胃暖肝,降浊止痛!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说一说一个经典方剂吴茱萸汤,吴茱萸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主治阳明.少阴.厥阴三经的虚寒证.在临床上,吴茱萸汤不仅可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还可用于内科其他系统疾病. ...
-
【两药配伍,护肝补脾】1、黄连合吴茱萸
[两药配伍,护肝补脾] 1.黄连合吴茱萸----清泻肝火.和胃制酸 2.黄芩合栀子-----清热燥湿.泻火除烦 3.黄芪合泽兰-----通肝脾之血.利营卫之气 4.石斛合北沙参-----养胃阴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佐药篇---6(补录)
四十六黄柏 黄柏,苦寒之性,入足厥阴肝.足太阴脾经.泻己土之湿热,清乙木之郁蒸,调热利下重,理黄疸腹满. {黄柏汤} 黄柏半两,阿胶半两,黄连一两,栀子一两 黄柏以苦寒散太阴之湿,其力尤为专也.巳土既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药理---君药篇(4)
十桃仁 桃仁,苦辛之性,入足厥阴肝经.通经而行瘀涩,破血而化癥瘕.通润结躁,清化脓血. {桃核承气汤} 桃仁五十个 桂枝二两 大黄四两 芒硝二两 甘草二两(炙) 桃仁,以木气之精,克杀恶血,苦以阴行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药理---君药篇(3)
七茯苓 茯苓,甘平之性,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利水燥土,泻饮消痰,安悸动,消郁满.除汗下之烦躁,止水饮之燥渴,淋癃泄痢之中用,崩漏遗带之需备,气鼓者通,水胀者灵. {真武汤}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药理---君药篇(5)
十三枳实 枳实,苦寒之性,入足阳明胃经.泻痞满而去湿,消陈腐而还清.破结气,消坚积,泄湿热,除火邪,结胸痞满,痰癖症结,水肿胁胀,胸腹闭痛. {枳术汤} 枳实七枚,白术二两. {枳实薤白桂枝汤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药理---君药篇(2)
三大黄 大黄,苦寒之性,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泄热行瘀,决壅开塞,下阳明之燥结,除太阴之湿蒸,除腹满而破癥瘕,消痈疽而排脓血.郁滞热而生,戊土之不降,是以大黄扫腐败,去宛陈,荡除旧痹而为之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药理---君药篇(6)
十六附子 附子,辛温之性,入足太阴脾.足少阴肾经.入水府而暖水泻湿,走中宫而除寒温脾,补续将断之阳根.手足厥冷之途,脏腑阴滞之痛,踝膝挛拘,经脉寒瘀,浊阴逆上,回哕噫,提清阳,止于胀满. {附子汤}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药理---君药篇(1)
一 桂枝 桂枝,辛温之性,入足厥阴肝.足太阳膀胱经.通经络而达营郁,解肝木而化郁热,调木气风邪,升土阳脱陷,降浊阴冲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善止通楚,常去湿寒而开痹涩. {桂枝汤} 桂枝三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药理---君药篇(8)
二十六薏仁 薏仁,甘香之性,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燥土清金,利水泻湿,补己土之精,化戊土之气,润辛金之燥渴,通壬水之淋沥,最泻经络风湿,善开胸膈痹痛. {薏仁附子散} 薏仁 十五两 大附子十枚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药理---君药篇(9)
三十三石膏 石膏,辛寒之性.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清金而止燥渴,泻热而除烦躁. {白虎汤} 石膏一斤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兑方之金而善革,辛金之力而常清.肺金不清,上热而下瘀,卫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