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113方——干姜附子汤
相关推荐
-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干姜附子汤证之第61条
中部病辩证 一.少阳病 二.少阴病 三.部证 四.合病.合证 3.干姜附子汤证 少阴太阴合证 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
-
四十九、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燥)〔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吐)〔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原文61
[郑论] 按汗下太过,足以损伤元气,至昼而烦(燥)[躁],不得眠,其表阳之虚也明甚.但阴阳之道,昼宜不眠,从阳也,夜而安静,从阴也.今病昼烦(燥)[躁],是伤在阳分一面,夜而安静,是未伤在阴分一面.不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干姜附子汤
一枚生附一两姜,昼间烦躁夜安常: 脉微无表身无热,药力集中急回阳. 组成:干姜.生附子.功效:急救回阳. 主治:肾阳虚烦躁证.症见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身无大热,或恶寒,或手足冷,舌淡,苔薄,脉沉 ...
-
伤寒论113方速查(很强大)
太阳上篇 计一十四方 桂枝汤 桂枝 白芍 甘草 生姜 大枣 五苓散 猪苓 茯苓 泽泻 白术 肉桂 桂枝加附子汤 于桂枝汤内加附子一枚 桂枝加桂汤 于桂枝汤内加桂二两 桂枝人参汤 桂枝 人参 甘草 白术 ...
-
伤寒论113方
伤寒论113方 1.桂枝汤 5味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 ...
-
【中医】伤寒论113方集锦(后附剂量换算)
八月阅读排行榜 [西医]解剖学大图版 [中医]国家级名老中医名方精选 [中医]中医金句100条 [中医]中医治病法则120条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表[内附口诀] [中医]傅青主女科方解歌诀总结版 [中 ...
-
伤寒论113方集锦(附剂量换算)
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 1981 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权",以此推算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对仲景学说的教学.科研.攻关.临床意义重大. 我们将互联网上流传 ...
-
干货分享:伤寒论113方集锦(后附剂量换算)
导读:本文总结了<伤寒论>113方方药组成与煎煮方法服药禁忌等,且后附有汉代方剂剂量与现代的换算.值得收藏与分享!经方是我们中医人的财富,不可弃之如草芥,亦不可束之以高阁!有老师感叹,现在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干姜芩连人参汤
食入即吐是何因,胃热脾寒两相拼: 温脾干姜人参共,清胃黄连与黄芩. 组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 功效:清胃温脾. 主治:胃热脾寒证.症见呕吐,食入即吐,下利便溏,伴有口渴,口臭,腹胀疼痛,喜暖喜按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甘草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主何,骨节烦痛伸不得: 温阳散寒除湿去.煎加术桂起沉疴. 组成:甘草.附子.白术.桂枝. 功效:温阳散寒,祛湿止痛. 主治:阳虚骨痹证.症见全身骨节疼痛而烦,屈伸不利,痛处拒按,恶风,汗出,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除湿风,生姜大枣甘草同: 身痛转难脉虚涩,祛邪莫忘和中宫. 组成:桂枝.附子.生姜.大枣.甘覃. 功效: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主治:阳虚肌痹证.症见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舌质淡,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