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戈:我特别爱惜生命中遭遇的点点滴滴的美

《文学现场》是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自媒体平台打造的名家访谈栏目,关注当下的文学热点话题和作家作品,以作家专访、作家印象和深度对话等形式,形成作家、编辑与读者的良好互动。

第一期,文艺君有幸请到了70后作家黎戈携新作《平淡之喜》来聊一聊生活、阅读与写作。

黎戈,70后作家,原名许天乐,南京人。嗜好阅读,勤于动笔,文字有雅致且考究的趣味,风格自我、恬淡。著有书籍《一切因你而值得》《私语书》《因自由而美丽》《静默有时,倾诉有时》《时间的果》等。近期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全新生活读书随笔集锦《平淡之喜》。

Q

您在《各自爱》中就曾写过“一直以来,我都热爱平淡的关系。”新书又取名《平淡之喜》,看得出您对“平淡”二字的喜爱。但现实中,大部分普通人的日子都过得一地鸡毛。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是如何做到过平淡的日子,还心生出喜悦的呢?

黎戈:“平淡”和“普通”一样,是一个为中国人所避讳的词汇,带着某种阴暗的负面暗示,它意味着平庸、乏味,与国人信奉的成功学价值观背道而驰。而实际上,“平”和“淡”都不是简单的事,二十世纪是一个颇多风波和动乱的世纪,我们看到很多人类的恶,它们大规模地爆发,摧毁着文明和美。就在近百年内吧,就经历了两次大战,无数次小乱,平安、平静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现代社会,物质算是丰盛,也是和平年代,但是人心又非常的焦虑,大家已经无法贴地去感受真实的生活,而是在信息的海洋、对效率的追逐中迷失了,每天都不停地奔走却又两手空空。追求刺激,却不知生活本来的清淡本味就非常美好。

我想我是一直努力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真实地去看、听、思考。获取一手感受,这样贴地而生的。这就是快乐的源泉,在我的经验范畴里,是这样。

Q

在书里,您写到一次午休,正准备休息的时候突然闻到一股甜香,便起床四处寻觅,后来还特地查阅了香料资料。这很有意思,您似乎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点对于成年人来说是很难得的,您是如何保有这样的心态,同时这种特质是否会影响到您的写作呢?

黎戈:我从来没有丧失过好奇心,因为好奇心半径太广,想研究的东西太多,所以常常觉得精力都不够用。这个是自来的,倒没有刻意培养。影响?可能有吧,就是感觉想了解的事情特别多,学习方向不太固定。常常换地方耕耘。

Q

您的阅读量惊人,当中包括了非常多的文学作品,您在阅读上有什么偏好或是推荐?同时本人一定也通过阅读积累了很多。那您有没有想过跳出散文、评论这种形式,尝试去写一本长篇的文学作品呢?比如小说之类。

黎戈:这个还是和好奇心有关吧,什么都想搞清楚。有意思的书都会想去看,我有着始终不衰竭的好奇心,所以什么都读。有时会坐一夜火车去看石窟或画展,不以为苦。我想人必须跳出眼下的时空,站在一个更高的时空之中,见天地,见自我,见他人。读书其实就是把自己拉出小我。有些人,应该说是很多人,总活在扁平状态,我觉得很遗憾。当然我也常常为自己感到遗憾,没有亲身去走很多地方,见更多有趣的人。

偏好嘛,我是吃杂粮的,西方小说、传记,日本生活美学,中国古诗词,可能是比较偏爱的吧。

我对大家读书的建议,是没有必要预设疆域。我是自觉出身的,图书馆的很多区我都晃过一阵子。你们有没有发现?自然科学的书很多是绿色的,食物书暖色调很多,研究太空的常常是蓝色的……吃食物,我们说要各种颜色都摄取,精神食粮也一样。至于写什么我都没有计划,走到哪是哪吧。和文学的相处,是轻松随意的。

Q

在《平淡之喜》里,我们看到您有提到自己原生家庭的情况:对父亲的隔阂、母亲对您的爱护等等,经历了这么多,您却还是活出自我,可以说是一位独立女性了。现在社会上也有不少新闻报道了一些原生家庭问题或独立女性的内容,您是如何看待这个话题的?或者您能给面临这样问题的读者们一些什么建议呢?

黎戈:是,我的原生家庭比较复杂。我常常觉得自己是在逆流成长,这些经验增加了我对人性的认知,让我的理解力也更加宽广一些。这个东西,你可能会把它消化了,成为一种良性的养分,也可能被它打湿沉下去了,看各人的性格强度。我可能是个性比较强、很向光的那种。但是也因为很强,硬碰硬,所以在对抗中其实是受了很多挫伤。

它带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我特别爱惜生命中遭遇的点点滴滴的美。不管是生活中的,还是文学中的。阅读和写作最初的动力,也是来源于此。

关于这个问题,我和一般人的路径也不太一样。年轻的时候,因为惧怕这个世界的粗粝,我选择了结婚去逃避。但是世界以加倍的粗粝回报了我。我先生工作方面出了很大的问题,是我用了很多年的时间收拾了残局。给了孩子一个算是平静快乐的童年吧。我觉得独立如同冰冷刺骨的海水,真是一言难尽。自由的到处游动是快乐的,诸多的可能更让人期待,但你得承受很多。独立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在内心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很多人生孩子、结婚都是从众,独立意味着:能快乐充实地独处,不为外力左右。

Q

2020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全世界的人们都受到疫情的冲击。在这种大环境下,您的生活和创作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同时,后疫情时代的人们都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您会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去治愈读者吗?

黎戈:我的父母都是插队知青、下放户,在“文革”结束后,他们回城结婚,生了我。开始安居、过日子,我的成长,伴随着中国的经济起飞、文化复苏,虽然个人遭到了一些坎坷,但我内心还是觉得有个稳定的秩序存在。不过今年的疫情让我觉得人类是渺小的,脆弱的。他对世界的控制度不是绝对的。我们应该多生敬畏之心。总之益发感觉到人类的小,自我的小,把自己收小些,也许会看到更多,想到更多。还有就是愈发渴望真实的生活。就是当死亡逼近,让你能感觉到曾经真正活过的证据。我想以后更致力于关注和记录这些。

没想过要去影响谁。我只是专注做自己的事情,但是我想,每个专注做事的人,其实都是在用沉静的态度影响他人,哪怕是背影。

整本书里,最最重要的可能就是读书了。不论是「平湖」还是「淡菊」,读书贯穿了她的所有生活。我很喜欢她谈到阅读时的日常和亲切感,当然,她还有一点点骄傲。她对于自己建立的这种生活秩序,是由衷欣喜的。

黎戈实践了一种生活方式,平淡但并不干枯,充满精神的乐趣,不断地向外探索,同时又沉静自如。

整本书,就像是一个日本庭院,大树底下长着青苔,阳光从树叶的间歇照下来,一切都刚刚好。

——魏小河评黎戈《平淡之喜》摘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