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小陷胸汤

一帘清风-简书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小陷胸汤方:黄连 一两半夏 半升(洗)栝蒌实 大者一枚

所谓“小结胸病”就是不太严重的结胸证。位置是正在心下,要按才会痛,不按不痛。

“脉浮滑”,这个在临证上是不一定的,里面有结实,脉未必就沉,当然更未必会浮;脉滑是解释得过去的。滑脉是血管里面的血来去如走珠,像珠子一样滑利。滑利说明有热,迟缓弦说明有虚寒。像珠子一样里面鼓鼓的说明津液不虚,如果津液虚,就算要亢奋起来也只能是脉管亢奋起来,形成弦脉和大脉,里面的血是鼓荡不起来的。

现在来说说组方。因为结实并不严重,所以只用黄连苦降,不用大黄芒硝甘遂来破下;栝蒌实是散结的;半夏有散结的作用,且能降水。还是辛开苦破之法。我们可以就柴胡汤、陷胸汤(丸)、承气汤做一个类比。小柴胡汤的满痛是在胸肋位置。胸虽属太阴,位置却偏上,上为阳为表,是里往半表半里过渡的区域;肋偏三焦,是半表半里的投射区域,于是辛开药用的是疏通半表半里的柴胡,以及能去胸满的枳实。苦降药是黄芩,黄芩没有黄连苦,质枯空,性味比黄连轻。黄连和黄芩都是清半表半里之热的,黄连比黄芩更偏向于走里一点。如果有里热可佐少量大黄而成大柴胡汤。

小陷胸汤的结实是正在心下,这个位置比里更偏上偏半表半里;比半表半里又要偏里一点,于是不用纯粹攻里的大黄芒硝,也不用偏走半表半里的黄芩,而是用偏走里的黄连苦降。小陷胸汤和柴胡汤里都有半夏,半夏散痰水之结和降水,性质偏温和,是适用的。栝蒌实味苦淡寒,主要是寒降的,兼有散结的作用。大陷胸汤(丸)结实的区域从心下一直到少腹,位置更下,于是用大黄芒硝来攻。因其结实更硬更痛,于是再加擅长破坚结的甘遂和葶苈子。承气汤是有宿食宿便结在肠道,其痛在腹部,所以用攻里的大黄芒硝。

再加去腹满的厚朴。枳实和杏仁类似,既宽胸也下气,所以承气汤里佐有枳实,大陷胸丸里佐有杏仁。栝蒌实这个药,历来都说宽胸理气——就此可以理气药做一个盘点,对比一下各自的作用。先说厚朴,其气香温,其味厚而苦,苦厚走下,所以是除腹满,理下焦之气的。枳实是橘类生涩的幼果,既香烈通窜又苦而破下,所以破气最速,既除胸满也通下焦。

枳实常和厚朴同用,一刚一柔。杏仁既香而散,又润而苦,性质柔和,也是既宣肺气也通下焦。柴胡兼具辛凉温苦,性质平和,所以宣通三焦,寒热不禁。瓜蒌实味苦而淡,偏寒。苦淡寒这三种味道都是降的。瓜蒌实还略具微香,能疏散宽胸,但绝不辛窜。所以是以降为主,以散为辅。其整体作用是偏里而趋下的,但又没那么下,没到肠道,基本上是作用于中上焦的里。小陷胸汤的心下就是这个区域。《金匮要略》里有个治心痛彻背的栝楼薤白半夏汤里也用到瓜蒌实。由此可见,结胸证的用药还是以苦降破下为主的。

下面分享我刚治过的一则陷胸汤的医案。曹某、男、29,正值降温,患者吹了风,又运动出了点汗,于是胃的区域隐痛,但又感觉不是胃。用手按能摸到里面有清晰的痞块。患者除了有轻微大便不爽,人感觉无力不舒服,没有其它明显的证。脉象不虚,却也不实,寸略浮大。辨证:“按之痛,寸脉浮”,这是结胸证。按才痛是小陷胸汤的范畴。不按就痛是大陷胸汤的范畴。大陷胸汤用药峻猛,而病人的脉没那么实,不按的时候也只是轻微隐痛。经方用药贵在客观有据,兼而有之便兼而用之,但主次要分明,这种情况以小陷胸汤为主,加一点大黄,兼用大陷胸汤之泻下之法。

处方:瓜蒌 30黄芩 20熟大黄 20

当时是晚上,药店已经关门,我手边只有以上三味药,缺半夏和黄连,黄连以黄芩代之。病人只服了一剂半,痛感和里面的痞块便消失了,其它症状也痊愈了。

小陷胸汤总共只有三味药,这里缺一味,代一味,病人还是很快就痊愈了,可见中医的灵魂是辩证思维,而非药物。在今天下课之前,我要向大家通报一件事情。我们的微信群已经上线了。这个微信群得以上线,首先是因为我们这个qq授课平台得到了大家这么多的关注,让我看到我是有这么多和我志同道合的朋友关注传统经方中医,关注《伤寒论》的医学思想。

我在刚学医的时候,有中医界的专家曾悲观的说,中国真正的传统中医可能不足三百人,而且年龄很大,每天都在流失。现在光我们这里就有上千位传统中医的研究者。对我而言,传播传统中医既是快乐,亦是善举。人生里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有人跟你一起做大家喜欢的事就更快乐了。我感谢在座的和我一起在这个公益平台里研究中医的人,我也感谢现在和我一起做现在这个微信平台的人。他们都是来自于这个课堂。感谢他们不计时间,也没有金钱报酬,来做一件公益的事情。我们的 微信平台主要是在生活和实践层面来阐释和传播真正传统中医的思想。让更多的人能接受真正的医疗养生观念,接受真正的中医。请大家多多转发。我们在这里研究中医是善举,传播中医亦是善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