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了,她依然是中国人的精神底蕴和美学家底
相关推荐
-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诗经中的植物!
孔子喜欢<诗>,经常与弟子谈论<诗>,还让自己的孩子多读<诗>,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读 ...
-
它声情并茂,演绎《诗经》两千年来的浪漫
对我们来说,诗从来都是写在纸上的. 其实,诗会"说话".诗里有古人生命里的喜与忧,爱与青春,态度与风骨,古代大自然的生命百态-- 就像<诗经>,它是周代生活的一面镜子, ...
-
2500 年了,她依然是中国人的精神和审美家底!
诗经,究竟有多美? 2500 多年了,它依然是中国人的精神和美学家底. 孔子言"不学诗,无以言",意不读<诗经>,便不懂如何说话. 它是中国诗歌的开始,中国文学的总源头 ...
-
2500年了,她依然是中国人的精神和美学家底!
去年春节,一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让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人民感受到浓浓的关爱之情,这句诗出自<诗经>. 诗经,究竟有多美? 2500 多年过去了,它依然是中国人的精神 ...
-
2500年了,她依然是中国人的精神和美学家底!
去年春节,一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让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人民感受到浓浓的关爱之情,这句诗出自<诗经>. 诗经,究竟有多美? 2500 多年过去了,它依然是中国人的精神 ...
-
2500多年过去了,诗经,依然是国人的精神和美学家底
一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使人感受到浓浓的关爱之情,这句诗出自<诗经>. 诗经,究竟有多美? 2500 多年过去了,它依然是中国人的精神和美学家底. 01 2500年 ...
-
泰戈尔在北大、清华的演讲,至今依然震撼中国人
自觉的灵泰戈尔三次访问中国,开启二十世纪初中印文化交流.1924年4.5月间,64岁的泰戈尔应梁启超.蔡元培之邀访华,"泰戈尔热"进入高潮. 访华前泰戈尔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东方 ...
-
100年前北京大学的公开课《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教授
100年前北京大学的公开课《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教授
-
这54句古代名言,涵养中国人的精神
这54句古代名言,涵养中国人的精神
-
辜鸿铭:什么是中国人的精神?现在听起来,...
辜鸿铭:什么是中国人的精神? 现在听起来,依旧振聋发聩!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
不只是一部诗集,而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底凤凰网凰家尚品
有人说"几乎所有古老的文明,其源头都有美好的诗". 华夏文明绕不过去的当然是<诗经>.孔子曾言"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经>,就不懂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