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狠狠的打回去,是对“升级思维”最好的解释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一个说早上太阳大,另一个说中午太阳大。辩论到一半,两个人从口头“升级”到了动手。

孔子一看这还得了,赶快去劝架。

一儿曰:你打我了,我也要打你。

一儿曰:等着吧,我要狠狠地打回去。

孔子不能决也。

你们俩少扯蛋,快点回家,学奇葩说辩论还打架,不知道学点好。

今天我们聊的就是升级思维,《韦氏词典》对“升级”的定义是:数目、强度和范围的增长。

跟平时说的事态升级差不多,不过这里面看对谁而言。

下面用两个案例,来区分一下积极升级和消极升级。

小米手机打破传统手机厂商的抠门,直接用一个1999元的价格,逼整个行业调整升级。

之后就开始了,各大厂商比拼硬件的元年。面对小米手机的竞争压力,其他厂商也不断加大投入,堆积硬件到现在已经性能过剩了。

对厂商是压力,对消费者手机越来越好用。价格越来越便宜,这显然是积极升级。

再看台湾选举,他们已经把选举玩成行为艺术了。

每一次选举候选人之间,相互诽谤泼脏水,把一个政治活动变成了民间闹剧。

而且这样的行为越演越烈,甚至选民都不知道他们有什么可取之处。只是对每个人的缺点、污点像听八卦新闻,非常的了解。

至于什么政治理念,这些就更加不提了。

无论一方提什么,对面都会开口就骂。基本上跟互喷没什么两样。

不管什么情况,只要涉及升级,那就不仅仅是为了跟上对方,而是要超越对方。

什么时候结束?

升级是一个增强回路过程。

不可能永远保持竞争增长,总要一方受不了,败下阵。

门口3家肠粉店,大家都是6元一份。突然一家降价5元一份,客人马上就多了起来。其他家为了保持竞争,也只能跟着降价。

最开始降价的为了保持优势,又降价了5毛钱。

这就是一次恶性循环,要想摆脱这个循环。

第一种,降低自己对短期客流的期望目标,因为你承受不了,看谁抗的久,哪一方扛不住亏损谁就先退出。

第二种,就是3家都在一起谈判,不要这样好不好,好好做生意大家还是好朋友。一般这样的谈判很难达成,要么就兼并收购。

最近几年大的兼并都是扛不住了,像58和赶集,滴滴和快滴,携程和去哪,美团和大众点评,都是通过谈判收购来解决竞争。

如果你能建立差异,用新的增强回路来解决竞争也可以,比如苹果一直走高端,小米一直走性价比。可是你不能阻止对手也这样做,三星和华为也在做高端,OPPO也可以做性价比。

最终这个竞争还是会相遇,就看谁扛不住,就看谁找到新的循环。

当增强回路已经变成系统的一部分,非常稳固了,基本上竞争就彻底结束了。

比如华为技术不断领先,这个会让手机技术领先行业,大家因为华为技术好去买它的手机。华为有更多的利润去投入研发,继续保持技术领先。

这个就是一个稳固的增强回路。

PS.本文对你有所启发,转发是最好的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