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分析,就学会了面试

对于公务员面试,每个人都有一个终极问题,就是怎么才能说出话、说好话,这个问题也纠结了我很多年,从最开始的模板,到后来的各种思维,终于发现,所有的面试最终止于一个词语,分析。分析就是分解+解析,将复杂的话题或事物逐渐拆分的过程,以此来达到对话题更好的理解。

所谓面试,无非就是学会把题目分解成各个部分,再对每个部分进行解析。我们常言,把书从厚读薄,再从薄到厚,你就学会了。分析也是如此,先要学会把各种题目进行分解,这是一个需要大量训练积累的过程,通过对大量题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解训练,最终掌握分析的思维,随心所以的对各种题目进行解读,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并把分析的思想运用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思维的本质提升。这也许就是面试的最终目的了。

正确的运用分析,就要学会分和析的各种技巧。关于分,有两种,第一种是形式上的拆分,第二种是内容上的拆分。所谓形式上的拆分,就是学会把题目分解成各个不同的有机单元。比如

例题1: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教背唐诗、算数,教育部门禁止幼儿园教授古诗词,你怎么看?

这道题目有三句话,

第一句: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我们先对这句话进行解析,从原因上考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主观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促进了这一现象的产生;客观上,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并延伸到了孩子身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社会的一种共识。

第二句:教背唐诗、算数。我们从影响上解析,古诗词和算数属于小学内容,幼儿园的小朋友过早学习这些课程,不符合孩子的心智,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仅仅是死记硬背,不仅起不到应有的启蒙效果,反而容易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这种做法如果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非常不利于基础教育的开展,对于整个国家未来的发展也是事关重大的。

第三句:教育部门禁止幼儿园教授古诗词。从性质上考虑,教育部门禁止孩子教授古诗词,是一种正确的做法,以行政的手段来起到政府主导的作用,但是仅仅依靠行政手段,还是不够,需要在整个教育制度的改革以及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通过这样的逐句分析,对于这个题目,基本上就理解透彻了,然后可以简单的提两点对策,就构成了完整的答案。这就是形式拆分。

有些题目,本身就非常简单,题目的主干只有一个内容,很难拆分,就需要进行内容拆分。比如:

例题2:网购逐渐成为人们购物的新选择,你怎么看?

这个题目只有一个元素,就是网购,我们很难再从字面上进行拆分。上次我发了《公考复习的三个铁则》,其中以网络为例,延伸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这就是一种内容分析法,是把网络拆解为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的,这里,我们再单纯的从生产者、流通渠道、购买者三个部分进行分析。

第一个:对购买者进行分析。为什么我们会选择网购?是因为网购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可以足不出户就得到各种商品信息,买到心仪的产品,并且可以货比三家,得到更加便宜的产品,有助于提升消费体验。

第二个:对流通渠道,这里包涵的内容比较多,既有作为载体的网络平台,也涉及到物流。我们以平台为例,一方面取代了实体店,改变了传统模式,这是一种创新;另一方面,网络平台毕竟是一个虚拟平台,各种货物难以亲眼辨识,难免会良莠不齐,出现假货、欺诈现象,平台有责任对此进行维护。当然,你也可以从物流渠道进行分析,这里就不细说了。

第三个:对于商家来说。开实体店,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房租、水电费等,而网购不需要这些,就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也就是说,降低了创业门槛,既然降低了创业门槛,那么就有助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让人人都成为创业者,即便失败,损失也会远远小于实体店,也就是说,降低了“容错成本”,这样一来,就会激发创业者的激情,也会解决很多的就业问题。

然后再针对分析出的问题,提两点补充对策,比如政府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比如媒体应该发挥什么作用,题目就会答的很完整了。

上面讲的都是分的内容,在解析的过程中,已经把析的内容融合进去了,比如我们常说的原因、影响、意义等,而谈影响的时候,第一题中,教孩子被唐诗,又可以从对主体也就是小朋友本身的影响、对社会国家的影响,这就是二次分析。也就是说,只要你会分了,那么析就是水道渠成的过程。

当然,这两道题目,只是综合分析题,其他的各种题目,也都是可以按照这个思维进行分析的,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关键是,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要时时刻刻学会把分析的思维变成本能,这里就要学会主动思考、刻意分析,比如我们每天都吃饭,那么你对吃饭这个事情分析过吗?吃饭从流通来讲,涉及生产者、商家、消费者,从种类来说,有家宴、接待宴、婚宴、朋友聚餐等等,从食品来说,又可以分为山珍、海味、素材等等,当你学会了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形成习惯,即便是你不再刻意去复习面试,你的水平,也会得到很大提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