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砂礓路”到“白改黑” ——盘点记忆中界首老路的变化

从“砂礓路”到“白改黑”
——盘点记忆中界首老路的变化
文、柴进

那天路过老友松山位于南信义街的小店,看不到他熟悉的身影。又去练鞭了?我进店询问,他妻子刘影说,没去,在后院捯饬盆景呢。

只知道老友会唱老戏,却从未听说他会做盆景,莫不成是身上的艺术细胞超常发挥了?

推开那扇木门,就见狭小的院子里一长溜砂礓,坐在矮凳上的松山回头看见我咧嘴一笑,他的手下,一个一拃高的小盆景已然成型。这情形,让我刹那间似乎回到了童年时代。从哪儿搞这么多砂礓?松山说,他开车带着孩子们去界洪河玩,看到河滩里有不少,一时兴起,拉回来好多,做盆景玩呢。

老大义街的土路

我们皖西北的界首,地处淮北平原,一眼望不到边的黄土。民国时期,县域街道以黄土道路为主。有钱人家出门经商,访亲探友,骑马乘轿,或坐四轮大车、小红车、木帆船等。穷人就只有步行了。这种路平日还好,遇到雨雪天气,不穿泥屐子这种穷户人家的神器简直难以下脚行走。如果不穿泥屐子,雨天走在黄土路上一脚踩下去,半天都拔不出来。

泥屐子(网络图片)

泥屐子造型颇似一个π形状的木凳子,鞋垫大小的木板下方钉着两根结实的木条,木板两侧开孔,缀有长布条,用于将泥屐子绑在鞋上。我小时候也见过比较讲究的泥屐子,直接做成了草鞋的模样,穿起来是比较舒适。天晴之后,这黄土路就惨不忍睹了,坑坑洼洼的看着就难受,穷门穷户的用铲子把门前平平,大户人家舍得掏钱的,雇人用驾车子拉来黄土补路。这黄土路基本都是中间略高、微微鼓起的样子,民间以其神似鱼脊,习称鱼脊路。路两边开有排水小沟,小雨自路面滑落路沟,一般不伤路面。民国十五年(1926年),

安徽督军陈调元应臧致平之邀前往界首,途径太和县城(当时臧致平的家乡界首镇归属太和),县知事为接待陈督军,以芦席遮天,黄土铺地,耗费了数千银元,当时路况可见一斑。

1938年6月9日,国民党政府为抵御日寇侵攻,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以水为兵”,阻滞日军进攻步伐。之后,何柱国将军率骑二军奉命转徏沈丘界首一带,军部驻沈丘老城,时界首三镇之一的皂庙镇隶属沈丘。何将军看重界首为“沟通东西的唯一通道”,着力经营,使界首商业茂盛,一时繁华无匹。民国三十年(1941年)十二月,何将军下令将拆除豫皖两省之间的寨墙,填了寨沟,辟成街道,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四月兴建市房。街道长341米,宽7米,共建两层楼房600余间,檐高4.16米,街道上空芦席搭棚,相互衔接,白天步入街心,抬头不见天日,故俗称“天棚街”。此街北段初名柱国街,南段初名恩伯街,1944年更名为致中街。1947年界首解放后更名为解放一大街、解放二大街。当时界首仅有这两条街为青砖铺墁,依然沿用鱼脊路中间略凸的形式,道旁建有排水沟,利于排水,算是难得的奢华了。

王东军先生摄影照片

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条件普遍改善,政府出资修建公房,不少人家也开始翻盖老宅。修建房屋需要用到沙子水泥,水泥需要购买,沙子就要出点劳力,到贯界首城而过的沙河河滩上去挖运。刚挖上来的河沙要用钢丝筛网筛一下,过筛后的细沙用来拌水泥,而筛下来的砂礓就没有什么大用了,不过也不会浪费,是用来铺路的好材料,于是兴起了用砂礓修路的热潮。

阜阳地区地处平原,当时烧砖多供于建房,河沙中的砂礓质地坚硬,是当地铺路的好材料,用砂礓修路成为改善城区道路的重要方式。1973年5月,阜阳作家徐瑛出版了《向阳院的故事》,就是以亳州当地人挖砂礓铺路为题材,兼顾阶级斗争,在全国引起轰动,并于次年拍成了同名电影上映。

1975年,我上小学一年级,每天走在新华街的砂礓路上,奇形怪状的小砂礓,还有间杂其间的蛤蜊壳,都是我可以搜集的玩具。拿着白白的蛤蜊壳在路边的砖墙上写字,那感觉不比粉笔差!

老水文站前的砖路。柴进摄于2010年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好转,界首城市建设力度加大,一些街道铺设了砖头路,城市的中心人民路也铺上了柏油。不过,早期的柏油路质量并不好,过大的石子配上似乎有些稀的柏油,夏天酷暑之季,晒化的柏油路犹如当年的雨天土路一般黏脚,感觉没有几年,就整体换成了水泥(混凝土)路。宽敞稳定的水泥路成了居民的最爱,时尚的孩子也喜欢在上面踏着滑板飞驰。

1993年的人民路(李景武提供)

由于界首市区车辆越来越多,原来的水泥路不堪重负,多有损坏,维修也不方便。2016年,界首市委、市政府经过论证,对城区主干道实施大规模的“白改黑”。这项工程就是把原来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灰白色)改建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黑色),达到环保、防尘、降噪和增添行车舒适性的效果。相对于原先的水泥路,白改黑后的道路路面与轮胎之间附着力增强,车辆在处理紧急事件中制动性能大大提高,车辆行驶起来更加安全,更加平稳;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也大幅度下降,为降低城市噪音起到了重要作用;黑色沥青路面吸尘性能较好,能有效吸收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扬尘,从而能提高街道两旁店铺、居民住宅的空气质量,提高美化城市环境的质量。新修的柏油(沥青)路,石子颗粒细小,沥青质量高,夏天也不会融化粘脚,走起来很顺。

柴进摄于2017年7月8日,解放四大街的夜间“白改黑”道路施工现场。

目前农村的“村村通”水泥路也建到了村民的家门前,泥屐子什么的,也就只能是留存于大家记忆中的物事了。

八十年代,砂礓路退出人们的视野后,我曾在亲友家中的小院里见到过用大块砂礓制作的盆景,这些点缀于金鱼池内的“小山”,披上一层鲜活的苔藓,看起来真有感觉。

附两张“白改黑”期间的照片

改造中的人民路,水泥路面拆了。

解放四大街在重铺柏油。

读完要点一下在看,谢谢先

(0)

相关推荐

  • 那些年县城到三星的老路,你还记得否?

    抖音粉丝LI-ZM说:"人生的遗憾不是你经历过什么,而是你想做而没去做的事.纵然有些事情做出来别人可能不理解,但那又怎样,只要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得到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这 ...

  • 上海地方志办公室

    DAO LU DIMING 南市区道路地名浅释 本区现有专名的道路地名共462条.明弘治时城厢的坊巷,方志上仅记载五条,嘉靖时为十条.万历时为十一条,到清康熙时增至二十五条,嘉庆时六十三条,同治时已有 ...

  • 人民路1号童涵春

    人民路1号原为大昌祥绸缎局.钢筋混凝土结构.1920年代后期建.折衷主义风格.立面装饰采用两层的壁柱以及简化的古典样式的细部.建筑转角处顶层有一塔楼,突出了立面的重点,屋顶层的装饰别具一格. 人民路1 ...

  • 哪一条路回家

    有一天,一位朋友问我,你走哪条路回家?回家的路,熟悉不过,可是这一问让我想到从没有想过的一个问题:我选择哪条路回家?我习惯于走一条老路,出院子大门,上一条大道,然后拐进一条大街,再然后转入一条小巷,进 ...

  • 【技术】改扩建道路工程中纵断面设计分析

    摘要:本文对改扩建公路纵断面设计的必要性,设计内容及设计步骤进行了概括与总结,并阐述了纵断面设计中的制约因素,以及在设计中如何考虑这些制约因素.为今后的公路改扩建工程纵断面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

  • 泛黄的老照片,盘点记忆中的临沂

    社会在发展,城市在变迁,改变了曾经的模样,却忘不掉最初的情怀,盘点记忆中的临沂--临沂老照片回忆录,老临沂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五里堡 老城门 清朝街景 临沂最早的楼房(现临沂人民医院) 1947年临沂 ...

  • 【“回首旧时光,放歌新时代”征文017】黑豆豉 ——记忆中的味道

    邵东市人民欢迎你 [旧时光品牌故事] 世上最快的事,莫过于时光的流逝.然而在似水流年.清吟浅唱中,必然有一段记忆,一种回味,在飘忽的岁月里流韵,恰如花开,明媚过后,成为永远,让你一次又一次感动和温暖, ...

  • 踩在1983年南屏街的积雪上,看看长春路,顺城街……记忆中昆明城灰飞烟灭的“芳华”

    城市建设摧枯拉朽,势不可挡,如飓风骤起,大浪掀天.弹指一挥间,只见钢筋水泥拔地而起,昆明老城灰飞烟灭. 长春路〝一颗印〞民居  1994 曲径通幽的小巷消失了,桂花飘香柿子金黄的院坝消失了,再踏不上雨 ...

  • 资料丨盘点一下老界首的剧场

    [老界首剧场] 戏剧演出早期没有固定的场所,常就地演唱,俗称"地摊".随着剧种的进化,角色行当的发展,演员的渐增,原有几人,十几人到几十人,便出现了临时用牛车撑架,上铺大木板的&q ...

  • 陌上听风 || 记忆中的那条路

    唯有热爱,能抵岁月漫长,听风阁第119篇 听风望月赏诗词 听风阁,等你寻芳而来. 记忆中的那条路 记忆中的那条路,又呈现在梦里,复活了遗忘很多年的回忆. 那条路是我们村通往镇上的必经之路,出村以后,大 ...

  • 北京南城人记忆中的两广路,是时候回来了!

    清华池的澡堂子,珠市口儿的教堂和电影院.丰泽园,还有德寿堂药店.纪晓岚故居.中国书店-这些个连起来的地标建筑就是今儿个要说的--两广路. 所谓两广路啊,就是西起广安门,东至广渠门儿.在2001年8月1 ...

  • 盘点记忆里国内10位深受喜爱的车模,你是在看车还是看人

    有句话叫做"香车配美女",而这句话用在车展现场就再合适不过了.每次在车展上,除了能看到各式各样的车型外,最吸引人的莫过于车旁的小姐姐了,她们在旁边一站就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下面 ...

  • 陈志朋不走寻常路,一身黑打扮竟戴上粉色亮片口罩,气质太独特

    大多数女性朋友都很关注时尚,但是对于成熟的男性来说,也需要注重自己的外表,这样就算是步入40岁,我们依旧能够保持帅气感,那么陈志朋就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对象,他也步入中年了,可依旧非常的会穿衣,而且特别 ...

  • 《纯洁心灵》一条路走到黑,就是黎明

    现实中,我们常常形容那些偏执的人是"一条路走到黑",但如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如此的执着,却成了难得的美德,太多的敷衍谄媚和曲意奉承,已经让所谓的青春和奋斗,变了味道,特别是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