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巧”与“拙”,你真懂?

(0)

相关推荐

  • 天然丨书法的本质

    老子<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系统阐述了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 ...

  • 当代书法可以超越古人吗?

    当代书法是否可以超越古人,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 从书法的审美标准而言,书法虽然没有量化的审美原则和价值标准,但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魏晋书法,被公认为最高境界.晋人书法之所以成为一座高峰,既有时代背景, ...

  • 书法不以美丑论好坏,雅俗才显高下

    黄庭坚有一首诗: 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俗骨无金丹. 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这是赞五代书家杨凝式书之高雅的诗作.艺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后,雅俗最为人们关注.因为它不只是书者技能功力的现实,而 ...

  • 书法中的“巧”与“拙”

    书法爱好者之家2020-02-16 12:42:47 "巧"与"拙"涉及到的是审美范畴的问题.不同时期,不同的人,一个人不同阶段时于美所持的标准都有差异,有时这 ...

  • 书法中的“巧”与“拙”!

    "巧"与"拙"涉及到的是审美范畴的问题.不同时期,不同的人,一个人不同阶段时于美所持的标准都有差异,有时这个差异还很大.书法的审美也是如此. 巧 "巧 ...

  • 书法中的那些拙与巧

    "巧"与"拙"涉及到的是审美范畴的问题.不同时期,不同的人,一个人不同阶段时于美所持的标准都有差异,有时这个差异还很大.书法的审美也是如此. 巧 "巧 ...

  • 篆刻巧与拙在创作中的表现

    拙与巧表现在章法.字法.笔法和刀法上.但作为艺术的构成因素不是那么能机械的分开的,往往是相互渗化融汇,如笔中有刀,刀中有笔,拙中有巧.巧中有拙.为了阐述得具体而简明,兹就其表现形态,以方圆.直曲.粗细 ...

  • 北魏《汝南王修治古塔铭》,似倚实正,拙中藏巧,北魏奔放一路。

    此铭纪年为正光五年(公元524年),石高31厘米,宽47.5厘米,厚5.5厘米,27行,行17字.字迹虽不大,而结体紧凑,似倚实正,潇洒遒劲,拙中藏巧,是北魏书中奔放的一路. 汝南王即元悦,乃孝文帝元 ...

  • 《肥致碑》左右结构的拙中见巧

    看似憨厚老实的<肥致碑>其实非常"不老实".下边选取的左右结构的部分例字我们会发现其中的各种"手段".高低,大小,宽窄,倚侧,粗细--无所不用其极!

  • 「赏贴」苏轼《春中帖》,寓巧于拙,仪态淳古

    苏轼<春中帖>,纸本,行书,纵28.2厘米,横43.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帖是苏轼写给范纯粹(德孺)的信札.笔法自然流畅,寓巧于拙,仪态淳古,有浑厚凝重之韵致.虽有缺字.残损,仍不失 ...

  • 书法中的“错别字”,真让人哭笑不得!如何向古人学习写字

    央视原主持人毕福剑为台球运动员潘晓婷题字的照片曾在网上热传.其中"九球天后"写成"玖球天後",被人吐槽为"环球大嫂"."玖&quo ...

  • 正确追求书法的巧与拙

    当代尚书院2018-11-15 11:36:13 现代书坛姹紫嫣红,各种流派争相斗妍.其中流行书风中求巧求拙的构字和布白特点,在书风上似乎有越"泥古"之藩篱,不乏时代气息,以一种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