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2,它用一记响亮的耳光告诉你成年人的爱情长什么样

作者/思思

编辑/若风

排版/芋头

“49%回首过往,51%展望未来,日常的故事”

去年有这样一部动画,区别于近年主流恋爱作品中高中生情窦初开的青涩浪漫,它着眼于成年人更有现实感的爱情故事

而在2021年重新提起这部作品,也是因为它与现实生活的共鸣让笔者久久不能忘记——它便是《昨日之歌》,就像导演藤原佳幸所说:“无论是2000还是2020年,《昨日之歌》都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动画海报

《昨日之歌》的原作漫画由冬目景从1998年开始在《Business Jump》上连载,于2015年完结。18年间它陪读者们走过的是一个个人生阶段,或从青涩少年步入青年、或从初入社会到成家立业。

《昨日之歌》的故事叙述平淡、克制,不是那种剧情跌宕起伏,利用一波波高潮推着你一口气看完12集的作品。但或许,正是这种平淡让我觉得它太像我的生活——包含太多普通人复杂的情愫与不知所措的迷茫

左:《昨日之歌》漫画封面,右:《昨日之歌》动画化决定

就像该动画导演藤原佳幸在与冬目的一次对话中谈到:

“初读《昨日之歌》的时候是在高中,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角色们所展现的是一种成年人的恋爱,这是一众成年人的故事。它区别于少年漫直白的的世界观,青年漫那种复杂的描写其实更吸引我,也因此冬目先生的作品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撒谎的人,会有人讨厌,但也会被人喜欢的。撒了谎,不走心地配合别人,随便地活着,不会伤害别人,也不会受伤,变成个无趣的人。然后,就懒得和其他人呆在一起。撒谎的人,什么都不会失去,但也什么也得不到啊。” 

而更让藤原感到幸运的是,这份作品经过时间的洗礼,最终迎来了动画化。与此同时,他也在行业中不断成长,成为了一个有能力担起《昨日之歌》导演一职的人。

而从实际作品来看,虽然相比原著,动画版删减了不少角色和剧情,但无论是优秀的制作,还是对原著的理解,藤原佳幸无疑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网络上关于这部作品的分镜和演出分析已经很多了,本文则主要围绕着作品中的“气味”(匂う)、氛围留白进行分析。

含有剧透,请谨慎观看

气味


“校园漫画里直白的表达方式或许也不再合适,呈现《昨日之歌》,重要的是一种“气味”的设计。”

《昨日之歌》的舞台设定于世田谷铁路沿线的下北沢。叙述的是陆生、晴、榀子、浪四个年轻人之间多角的恋爱故事。

我倾向把于它称之为——“后青春”时代的恋爱故事。

之所以称之为“后青春”,是因为它所关注的对象不再是学生,舞台也不再是校园。主角们正在经历的是从校园到社会的转换,即使身上还带着校园时期的青涩,生活状态也尚不顺遂,但他们已经是确确实实的“社会人”了。

男主角陆生是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社会局外人”,他没有与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成为西装革履的上班族,而是在街区的便利店里做兼职员工。当偶遇了来到这个街道生活的大学爱慕对象榀子,从此一成不变的生活泛起了涟漪。

男主角陆生

而身为陆生大学同学的榀子,因为在附近的高中任代课教师,与陆生住在同一个街区。在陆生向其表白后却因一直难以释怀因病过世的前男友而拒绝了陆生。

榀子

时常前往陆生工作的便利店的“神秘美少女”小晴,其实原本是榀子的学生,但从高中辍学,离家出走。五年前偶然与陆生相遇,自此暗恋,现在一边追着陆生,一边在一家咖啡店做服务生。

小晴

“不良高中生”小浪是榀子过世前男友的弟弟,与榀子一起长大。他暗恋着榀子,希望通过艺考向周围人、也向榀子证明自己。

小浪

虽然年龄各异,但他们所处的是同一个人生转折期。

在笔者看来,这些真实得甚至有些“普通”的设定或许对于我们更有吸引力。因为我们所见过的多数青春恋爱动画都过于美好、过于甜腻,在一众甜掉牙的剧集里,这部“后青春”作品所刻画的现实感仿佛给人一记响亮的耳光,让人清醒,叫我们看看更真实、更冷静的社会。

告别校园,《昨日之歌》以街区,即社会作为舞台。


面对“后青春”时代的角色们,导演藤原佳幸与作画监督谷口纯一郎曾在的采访中表示,校园漫画里直白的表达方式或许也不再合适,呈现《昨日之歌》,重要的是一种“气味”的设计(“匂う” デザイン)。

这里的”气味“也可以说是“氛围感”。藤原直言:“通过台词直接的表达会有种廉价感… 如果能在平衡/保留原画魅力的同时,通过表情和动作来表达情感,我觉得会更好。动画…好难啊!(笑)”

其实以青春恋爱为题材,进行群像描写的日漫作品也有很多。早几年的《好想告诉你》《龙与虎》,近年的《崛与宫村》《徒然喜欢你》等。

《好想告诉你》《崛与宫村》海报

大多数的校园青春爱情是更耀眼、是金黄色的。那是放学后的高中教室里男生把女生留下,有落日的余晖,有微风吹起的帘子,如果正值樱花季还有随风飘进来的粉色花瓣。

在这样浪漫的场景里,一方鼓起勇气,红着脸向对方说出“我喜欢你”。

这是校园青春的氛围。少男少女们的悸动与爱慕就像灿烂的夕阳,耀眼夺目,即便告白所换来的可能是拒绝与心碎,他们依旧直白果敢、奋不顾身。

《好想告诉你》教室告白场景

但《昨日之歌》的青年们可不是。相比校园恋爱题材中泛滥的暖色调,《昨日之歌》却充斥着黑色、深蓝等令人压抑的颜色。即使内心还放不下校园时期的浪漫主义情怀,他们还是不得已需要接受社会的打磨,慢慢学着收敛、克制。

“社会人”的身份赋予了他们更多的话里话外、言不由衷。

面对榀子时的自卑
面对晴子时的退却

因此,回看藤原佳幸与谷口纯一郎对作品中“气味”与“氛围感”的执着,这种不通过言语、而通过细节(动作、表情、环境、色调等)来展示角色内心的手法恰好和社会人、成年人的情感表达方式极为贴合。

就像第1集里陆生、小晴和榀子三人的小剧场。从场景上看,画面是冷静且克制的:夜色深黑,月色清冷,三个人的衣装也是清一色的冷色调。

在这里,陆生第一次知道榀子和小晴的师生关系;榀子第一次知道小晴认识陆生;而喜欢陆生的小晴更是没有想到会碰到自己的老师。

三人各自惊讶的“初次见面”

此时此刻,陆生、榀子、小晴三个人的脑中各自激起种种疑问。他们都把疑问和情愫吞回喉咙,凝固在空气中,让三人间形成了一个暧昧又尴尬的独特气场。

即使每个人猛地跳动起来的心脏就像他们身后呼啸而过的电车一样,咚咚咚响彻耳畔,但三个人又默契地同时选择了沉默。

三角恋的三人同框

其实我们能从角色表情的勾画中看出他们内心过山车式的巨大起落,但言语上,大家语气低沉、冷静,就算是平日大大咧咧的小晴,言语里的开朗更像是为了不出丑做出的礼貌妥协。

小晴的表情变化

如同上例,《昨日之歌》对人物的表情,尤其是眼睛的描写十分细腻,人物的感情、台词似乎都在其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中。

比如陆生终于鼓起勇气向爱慕已久的榀子表白时,短暂的两个眼神特写便刻画出了人物之间的内心世界。

陆生对榀子的告白,榀子的眼神已经表明了拒绝
当喜欢陆生的晴子听到陆生丢下她,去了榀子家里时眼睛的特写

值得玩味的还有影片的海报:在陆生工作的照相馆里,四位主角一袭黑白装扮背对背坐在红色的长椅上。

四个人的眼神都在看向哪里?没有望向镜头,好像注视着远方,又好像在偷偷瞄着自己心里在意的那个人。

这是一个需要静静欣赏的照片展,四人沉默无言,却在周围营造起一种苦辣酸甜百感交集的空气。

再看看他们在看什么?墙上展出的照片是什么?是12集剧集的缩影,象征着四个人共同生活过的这一段时光、人生道路产生交集的点点滴滴。

美术中的氛围感


“这些被精心打磨的场景最终所传达给观众的,便是导演一再强调的:角色间不言而喻的’氛围感'。”

在美术监督宇佐美哲也与美术设定藤井佑太的一次对话中,他们反复提及“背景美术”的重要性。

在他们看来,当角色感情无法通过语言直接表达的情况下,除了在人物本身下功夫以外,环境与场景的设计、描绘也是一种能够呈现角色内心世界的方式。

宇佐美哲也与藤井佑太

宇佐美说,作为美术监督,他的工作旨在把握“背景艺术”中的“氛围感”(雰囲気):房间的氛围、街道的氛围、全片整体的氛围等等。

但与此同时,大氛围又往往取决于细节的设计。

“我想要营造一种'有生活气息的氛围’,宇佐美在对谈中说到:“就好像小物件是怎样散落的;一团废纸是怎么从这边扔过去然后落在那边的;衣服是怎么脱下来然后扔在一边的… 要是能(通过这些细节)表现出现实的生活感就好了。”

就好像陆生的房间:空间不大、小小的窗子能透进一点光。柜子上摆的是老式的电视机收音机游戏机,墙角还摞着几个纸板箱。总体物件很少,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

再有,背景和情节走向也是相互呼应的。就像在第7集陆生与好友喝酒交谈的场景里,作者带我们再一次观察陆生的房间:游戏、杂志、书籍、一个照片板、极简单的家具。

从右图的视角看去,小小的房间竟然还显得有些空荡荡的。从不起眼的房间布局,我们大致可以理解陆生当下空虚的生活状态,以及其滋生的不自信与自卑心。

第7集

第1集里陆生曾有过这样一段内心独白:

“我一看到其他人的'积极正面’,就会无话可说。那是因为,我是社会的局外人,面对那些全力以赴的人,我觉得自己没有资格谈论他们。所以我就变得自卑了吗?不,我只是被'社会的局外人'这个词迷惑了而已,我不去找工作,没能和喜欢的女人坦白,不也都是因为,与其知道结果让自己受伤,我选择了维持暧昧的现状,保持自己的体面。”

到了第7集,此时的陆生刚刚开始在照相馆兼职,正在犹豫是否该辞去便利店的工作,全心投入摄影。而他这个举动下潜在的心理,被朋友一语道破:“你对榀子的这种小心翼翼(喜欢但不主动追求),在工作上找到自信的话,是不是就能改善了?”

除此之外。在设计整个房间的氛围时,制作组也会依照整个对话情景、角色的情绪,来微调整个画面的色调。

“《昨日之歌》的色彩上,我们会把全片的饱和度稍稍降低,来体现一种现实感。但这并不是单纯地调暗,而是往阴影部分添一些颜色。”  “如果让我想这部作品的特色的话,我会觉得是'随角色心情而变的色彩。比如因为心情稍微变得沉重所以就在背景里加入蓝色,情绪有些不安定所以就加点绿色,这样子。

就好像在第4集中榀子到小浪家做饭的场景。一开始两人都心情愉悦,小浪等不及吃榀子的饭菜,榀子也一个劲夸小浪长高了,所以这时候整个画面的色调稍稍偏粉(左图)。

但饭后两个人谈及榀子逝去的前男友,也就是小浪的哥哥,话题逐渐沉重,两人甚至产生矛盾,画面的阴影中便加入了绿色(右图)。

同一场景下,“随角色心情而变的色彩”

物件和色调这些细节其实往往很容易被观众忽略,而把它们整合起来并精心打磨,最终所传达给观众的,便是导演一再强调的:角色间不言而喻的“氛围感”。

留白与想象


“对观众而言,通过想象去填补对话与剧情中的空隙的过程,或许正是我们与角色形成连结的过程。”

“气味”的营造和背景的设计赋予《昨日之歌》文学气与“氛围感”,除这些之外,同样能带出“氛围感”的还有故事中的留白。作为观众的我们需要通过想象去填补对话与剧情中的空隙,这恰好就是一个我们与角色形成连结的过程。

就像上文提到的,源于角色们“后青春”社会人的设定,角色间语言的表达隐忍克制,因此我们与角色们一样,需要不断揣测相互间话里话外的意思。

第1集 小晴含蓄不坦诚的回答

当陆生放小晴鸽子时,小晴不断给陆生打电话,当我们猜想小晴所说的第三种情况是什么,以及接下来她的反应时,剧情点到为止。

而从后面的剧情我们才知道,小晴其实并没有生陆生的气,她所猜想的第三种情况只是担心陆生是否出事。

除了台词的克制,剧中还有很多对剧情、人物过往的留白。以“昨日之歌”为名,整部动画可以说是对往事的回望、甚至悼念。昨日发生的事情虽说一去不返,但在很大程度造就每个角色今日的“我是谁”。

就像陆生的自卑、榀子的犹豫、小春以悲伤打底的积极与乐观… 这些性格的来源都是他们各自经历的往事。然而,动画并没有用长长的篇幅去完整叙述每个人身上过去发生了什么,而是能一次次恰当地点到即止。

例如藤原导演提到榀子的例子。第2集开片,镜头给了一个非常浪漫的远景,榀子在一个飘满樱花的毕业季突然剪短了头发。

剪着头发出神的榀子 而她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或许是前日再一次见到小晴,油然而生一种作为教师却无法劝阻学生辍学的无力感?即便小晴已经说明辍学原因与榀子无关、自己当下的生活也与榀子无关,但榀子内心的愧疚感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放下的。

当然除此之外,陆生的告白、自己的大学生活,已逝去的前男友,都有可能是榀子剪发的动机。但真正的原因,导演并没有直接明说,而是留给观众们自己去想象。

影片通过留白与暗示,希望观众靠自己的想象去揣摩角色的“意图”。

但留白不等于空白。导演并没有完全隐去过去,让观众感到云里雾里。而是会在适当时候留下一些线索,用极为克制的闪回衔接起几段过往的故事。

就好像在陈述完剪头发这一事件后,剧情倒叙回到了毕业典礼。在办公室的场景里,出勤本上被划掉的“野中晴”,其实暗示着小晴的辍学(离家出走,同时小晴在酒吧打工,被学校处分停学);榀子自己的感叹“明明前不久自己还是个学生,真是不可思议啊”,暗示着回忆起自己的高中。

再加上理发、办公室两个场景中都出现的,榀子眉头皱起却礼貌性的微笑表情… 片段虽短,但这些镜头都暗示着过去榀子仍然没有走出曾经的悲伤过往。

这种留白与暗示相结合的展现形式不仅仅在这一个片段,这几乎是贯穿全剧12集的手法。

而对观众而言,通过想象去填补对话与剧情中的空隙的过程,或许正是我们与角色形成连结的过程。


有些时候,我们想象的可能都不是陆生、榀子、小晴、小浪他们的过去,而是在不经意间产生共鸣,我们会将自己代入。我们会把自己的想象成角色,用自己的过往解释角色行动的动机,继而感慨、动心、共情。

结语


在官方的宣传页面上,《昨日之歌》被描述为:

49%回首过往,51%展望未来,日常的故事

它所讲述的现实与恋爱以黑色打底,沉重而且不通透。在笔者看来它揭开的是人们夜晚的一面,相比白天的自己,会显得更负面、更悲情。

夜晚辗转难眠的时候我们便和这些角色一样,一遍遍回忆过去,彷徨未来,而这便是《昨日之歌》所拥有的一种平凡而直指人心的力量。它留下空白、欲言又止,通过营造一种浓厚又无形的氛围让读者沉溺。

但即使如此,虽然人们时刻回望过去、张望未来,笔者还是觉得《昨日之歌》给“当下”留了个位置:拥抱此时此刻地心情、让心意主导你的行动,学会更果敢、更热情地去追寻你真正想要的爱情。

就像原作者冬目景说的:“说起恋爱的话,还是希望大家最终能归属于自己更喜欢的那个人。

参考资料:《昨日之歌》采访合集:https://singyesterday.com/interview/

(0)

相关推荐

  • 大烂片!

    还记得4年前<死侍>以5800万的预算狂揽7.8亿美元的票房一下子为X战警系列打开了新大门. 福斯的老总们终于意识到R级英雄便是块好肉,小成本高票房高口碑绝对没毛病.于是乎当年就一拍大腿立 ...

  • 给今年热门新番跑个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2017年的新番基本全部已经播出,10月新番也都在放送中,今年的新番到底如何?笔者按10分满分的标准给自己追了的热门新番都打了分,你心中 ...

  • 设定非常相似的两个角色,为什么休比比白更让人印象深刻?

    我询问过很多和我一样喜欢<NO GAME NO LIFE>的朋友,喜欢白还是喜欢休比,答案大都和我一样--更喜欢休比. 说来也是奇怪,两个角色有着相似的外表,一样的声音,类似的无口萝属性, ...

  • 《天盛长歌》五姨娘凭实力领了便当,下一个会是他吗?

    开播几天的<天盛长歌>因为收视的事火了,不过对于我们观众而言,剧情好看才是重点! 跟许多古装剧一样,前面4集,只是大概铺了背景,初期人物之多到这会才基本认了过来,而主线的剧情,也是慢慢展开 ...

  • 这样的《棋魂》,我要喊“恶灵退散”!

    胡先熙这一部<棋魂>既谈不上来得早,也谈不上来得巧! 要说播出时间段,<棋魂>是典型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既没有赶上上半年的疫情封锁时期,众人无所事事急需娱乐的时间段,也没赶上 ...

  • 《烟火》,独立绽放丨触乐

    仅有一人的工作室,以及它的自由与创造. "在悲剧面前,什么都不恐怖了." 在<烟火>的Steam评测区里,有玩家写下了这样一句话.2月4日上架后,这款游戏大受欢迎,在S ...

  • 当音乐响起时,我就回到了游戏中

    每一个游戏少年,都会有被音乐摄住心魄的瞬间. 好的游戏音乐,就像是陈酿.哪怕在游戏时并没有刻意去品味,那些旋律依旧会在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突然触动你的脑皮层--想起当年和赵灵儿谈过的那场恋爱[1],随 ...

  • 不仅仅是绚丽!色彩的使用让动画在不知不觉中打动你

    㛑 早在1932年,世界上就诞生了第一部彩色的动画片.而之后发达的日本电视动画在1950年代就有实力制作彩色动画,富含想象力的绚丽的色彩也成为了动画与实拍电影的一大区别.制作动画是严谨的,因此有专职的 ...

  • 前作被评为“年度最佳”,续作揽获105国主页banner推荐,这款解谜游戏凭什么?

    如果你没有玩过前作,可能根本无法感受续作的精髓.前不久,<纪念碑谷2>公布iOS版本并获得苹果13个推荐位,成功地在游戏圈刷了一波屏.与此同时,另一款解谜神作紧随其后,也推出了自己的续作. ...

  • 新年到了,10年前我们在看什么动画?

    鸡年马上就要来了,想想自己又老了一岁,入动漫坑已经不止十年了,回想这十年,实在是有太多精彩的故事感动了自己,丰富了自己,十年前我们在看什么动画新番?看看2007年的动画新番. 交响情人梦 类型:恋爱 ...

  • 冬季新番纷纷完结,说说我心目中最棒的8部新番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冬季新番纷纷完结,一直想抽个时间做个小结,于是便有了今天这个帖子. 冬季新番,笔者追番26部以上,1月新番26部,加上之前10月继续播出 ...

  • 电影改编游戏必定暴死?背后原因令人深思

    雷科技游戏组 编辑丨雷玩社 说起<夺宝奇兵>,相信不少人都会想起那个耍的一手好鞭的冒险家印第安纳·琼斯,近日B社也放出重磅消息,将会把这部经典系列电影改编成游戏.B社也表示游戏将展示印第安 ...

  • 删节20分依然能感动?《声之形》上映观感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9月8日,京都动画的动画电影<声之形>在国内上映,尽管这部作品去年已经在日本上映超过半年,加之5月光碟发售,很多朋友已经一睹 ...

  • 悲报!日本著名声优藤原启治因病去世,享年55岁

    一条讣告.接可靠消息,确认,日本著名的声优藤原启治于4月12日因病去世. 藤原启治所在的AIR_AGENCY声优事务所发出了报告,消息应该准确无误. 藤原启治生于1964年,早在90年代就开始从事声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