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钦澜沧江畔巴美村的纳西人

(0)

相关推荐

  • 【和智利】​论较少族群母语保护与语言和谐的关系——以维西县汝柯村玛丽玛萨人为例

    维西的村落(陈思宇 摄) 论较少族群母语保护与语言和谐的关系 --以维西县汝柯村玛丽玛萨人为例 和智利 [摘要]根据田野调查的第一手材料描写了较少族群玛丽玛萨人母语的现状及语言生活.发现玛丽玛萨人的语 ...

  • 【母语沙龙】纳西母语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编者按]纳西母语传承危机一直是个永恒的话题,一个愈演愈烈的心痛. 二十年前为城里孩子母语失传而呼吁,十年前为农村母语流失而惊呼,现在为山区孩子母语传承乏力而叹息-- 前几天,纳西话賨微信群里又在交流 ...

  • 【杨杰宏】无量河畔日西人

    无量河,一个富有佛教意味的名称,总以为是一条远在天边的河流.后来从书中知道了这是一条与纳西族祖先关系密切的河流.纳西人不信死后下地狱,上天堂之说,认为回到祖居地是最大的圆满,所以在丧葬仪式上,族中长老 ...

  • 只要雪山还在,就没有人舍得离开梅里

    你来,或者不来, 梅里雪山都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吹,或者不吹, 梅里之美都在那里,不增不减. 现实是,国家地理"选美中国"评选, 梅里雪山名列中国最美十大名山榜单, 其两边的怒江 ...

  • 梅里雪山超详细攻略,看到“日照金山”好运一整年

    你可能没有去过梅里雪山,但是你肯定听说过"日照金山"-湛蓝的天空下,巍峨的雪山峰顶披上一层金灿灿的夺目光芒!据说看到"日照金山"盛景之人会的得到上天垂怜,好运一 ...

  • 【杨杰宏】梅花香自苦寒来 ——听和冬梅老师讲授纳西童谣有感

    和冬梅在教学生纳西童谣 梅花香自苦寒来 --听和冬梅老师讲授纳西童谣有感 杨杰宏 昨晚在纳西话賨微信群听了和冬梅老师讲授的纳西童谣讲座,感受有三: 一是纳西童谣不得了. 有些人一听童谣,可能以为这不过 ...

  • 我的川藏线骑行。二十三,东达山

    抵达觉巴山垭口,朝着拉萨的方向,是急转直下的下山路.上坡有多艰难,下坡就有多爽.觉巴山有二种堵塞的情况,一种是修路,建筑公司直接封路施工,这种情况下自行车也不让走:还有一种是清障,武警部队把飞落到国道 ...

  • 淮安13岁小姑娘骑行川藏线的那些日子(D20)

    小迟母女骑行的川藏南路路线图 D20:7月28日,如美-觉巴山-登巴,42公里 觉巴山海拔3930米,是川藏线上看似矮小的一座山,会让很多人误以为这座山很容易就能翻过去.可当走进这座大山的时候你会发现 ...

  • 滇藏线德钦往芒康方向,澜沧江畔的千年盐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煮菜炒菜都少不了一种调料,那就是盐.我们平常吃的盐,存在于大自然中只有3种,那就是海盐,湖盐和盐矿.海盐的产地主要分布于辽宁和山东沿海,而湖盐和盐矿主要分布于青海和四川.在这些 ...

  • 长篇小说《澜沧江畔》

    长篇小说《澜沧江畔》

  • 澜沧江畔傣族园,如画云南空中瞰。

    澜沧江畔傣族园,如画云南空中瞰 走进傣园画中游,快乐无恼亦无忧.

  • 金沙江畔永胜县大安乡纳西人

    今天去永胜县大安乡,那儿是纳西人比较集中居住的地方,但学界迄今对这片区域的调研很少.我们从丽江古城区金安镇跨过金沙江一座桥,桥头写着平安桥三字,江水湛蓝,缓缓流动.车子疾速走过一段常有落石的高崖下公路 ...

  • 杜市邹家:南槎桥畔锦绣村

    寒露来兮,秋意满怀,大村邹家靜静地卧在田野间,远处山峦连绵起伏,近处染黄铺金,大地母亲呈现诱人的丰腴,村口菜地里老婆婆撑着长长竹竿打着十月的果实,身后古樟虬枝断然突兀耸向天空,仿佛守卫矜持不事张扬的旧 ...

  • 央视《跟着书本去旅行》美丽的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的绿色珍珠

    栏目介绍<跟着书本去旅行>是一档体验式文化教育节目.节目以中小学课本或经典名著为线索,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走近文化古迹.实地实景讲故事 ...

  • 【夫巴】纳西人的“宅院情结”

    对于迁徙中的民族来说,房屋观念是极其淡漠的.当他们打下胜利之桩,建村立寨的时候,便从森林里砍来木头,垒叠成屋,这就是纳西先民的木楞房.随着农耕的发展,原先的木楞房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就过渡到" ...

  • 【戈阿干】一个真实的洛克——纳西人记忆中的洛博士

    1995年上半年,我回丽江拍摄纳西东巴仪式系列资料片期间,又从乡亲们嘴里听到关于洛克的种种传闻.当时我把<祭风><祭教祖丁巴什罗>两宗仪式的拍摄场景选择在我那个村子--古城南郊 ...

  • 【李群育 杨其昌等】顽强的西藏纳西人

    顽强的西藏纳西人 --滇川藏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纪行之巴美村 ○李群育  杨其昌  张北星  罗鸿军 在西藏生活的纳西人虽然很多,但如巴美村的纳西人那样顽强地保留着纳西族生产生活习俗及纳西母语的却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