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养老金,也没存款;但只用一招就让儿子儿媳对我服服帖帖的,不敢嫌弃,不敢造次!

我今年已70岁了,老伴因意外去世多年,那时儿子才刚上初中,我也没有再嫁。所以,我们家这种情况也算是“单亲家庭”了吧。但是,我并没有把儿子养成所谓的“妈宝男”。

他从第一次谈恋爱到结婚,我从没有过多地干预过,都是尊重他的选择。因为我知道,陪他走完这辈子旅程的,大部分都是儿媳;而作为父母,再怎么爱孩子也抵不住自然“生老病死”的规律。

我现在已经老了,吃饭快,还喜欢吃荤菜,消化不良容易打嗝,从嘴里呵出的气有异味,每次跟儿子出门,我都坐副驾后面,尽量离他远点。并不是他嫌弃我,而是我有自知之明。

儿子婚后,无论小两口怎么相处, 我都不会对嘴去啰嗦。打个比方,我儿子在外面经常有应酬,喝醉了回来躺在沙发上就睡,儿媳从不管他。

哪怕我看不过眼,我也不会多嘴地去埋怨儿媳怎么不管自己的老公;而是默默地给儿子盖好毛毯,有时候还要帮他清理呕吐物。

当然,我每次都会对6岁的小孙女说“爸爸喝醉了,这样睡会着凉,妞妞记得给爸爸盖毛毯哦。”所以我不在的时候,小孙女把这些事做得有模有样。

冷暖自知,儿媳做得好不好,不是由我这个妈说了算的。

总之就是要切记一些话不能说的,尽量不要去说,不要多管儿女之事;儿孙自有儿孙福,特别是家中的有些事。

老人和子女相处,千万不要喋喋不休去掺杂在其中,立场不够坚定时可以出面另行协调,既要到位,又要不能越位和错位,大事情上多听子女的意见,要主动追求清闲自在。

每年过生日,儿媳都会给我买礼物,不管买的什么东西,好与坏,实不实用;我都开开心心接过,偶尔还夸几句。这不是钱的事情,而是要的是一种坦然。

有些人觉得老都老了,凡事不必太过讲究。恰恰相反,人老了懒点可以,但是要注重自己的穿戴和卫生,不要邋邋遢遢。毕竟孩子都是爱干净的要脸面的人,你不在乎,他们在乎,所以你不在乎不行,一个家干干净净显得更温馨。

老人一般都很念旧,包括我自己也一样,用过的东西几十年了都舍不得丢。可有时候,我们必须得有断舍离的精神,没用的东西,该扔的扔。

总的来说就是,咱们要尽量多为儿女出力。为他们娶妻生子穷尽所有那是应该的,别指望让他们承情。还要继续奉献,帮干家务、包看孩子,接送上学……

光这还不够,经济上有困难时尽可能的帮(当然还要留点保命钱),当然还要尽可能的别为他们添麻烦,尽可能自已的事自已干。

最主要的,还是要做一个明智的老人;别干涉儿女的事,别摆老子架子,谈吐尽量文雅,别动不动像骂小孩子那样训人。

当然了,即使做得再好,再严格要求自已,谁也不能保证老了儿女就能不烦。多靠自己,别老想着靠子女消除寂寞,还是多增加自己的爱好为宜。

不到逼不得已,自己养老本钱不要动,不定哪天动不了时,还有个退路去养老院。大家说对吗?

@惟妮:本文来自网友私信。都说“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养儿防老,可是有几个儿女能做到不嫌弃父母的?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可是生活中有很多的人老没有所养,他们受到了儿女的嫌弃。就是岁数大了不是本钱,这年头什么都值钱,唯独岁数大不值钱。这类老人的生活真的很孤独和单调,令人心酸。

只能说,自愿付出的时候别想着回报,不要总把别人做的事情挂在嘴边,有时间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当着子女的面诉苦,权当是义务工,其实不是所有付出都有回报的。

不要总想着去改变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和想法,没有绝对的对和错,改变不了别人就试着改变自己。

作为子女,父母对我们的一些做法,真的看不顺眼,唠叨也是为了我们好,所以请年轻人多理解。

作为老人,要知道年轻人一定比你忙。很多父母上了岁数,十分想念子女,总觉得他们的关心和问候太少;抱怨多了,与子女之间的距离就远了。

所以少些抱怨,如今的年轻人为了生活,压力都很大。其实父与子之间,谁先开口都一样。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