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泉连载】农运起风云,闽粤燃烽火(第八回:培养张鼎丞 火种播闽西)

第八回 培养张鼎丞 火种播闽西
此次暴动中,张鼎丞率领的永定农军,个个英勇作战,为攻克县城作出了贡献。张鼎丞因未暴露其赤色身份,饶龙光让其暂不参战,以利继续隐蔽。其间,张鼎丞在太宁经饶龙光、张高友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张鼎丞
张鼎丞1898年生于福建永定金砂乡西湖寨一户贫农家庭。他从小参加田间劳作,深知“民生之多艰”。上学时断时续,到十八岁才读完小学。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下,他接触进步书刊,开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
1926年6月,大革命风暴席卷闽西,时任金砂公学校长的张鼎丞非常向往大革命策源地广州。当他得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和黄埔军校有共产党,还有一个对中国农民问题颇有研究的老师毛泽东时,即不远千里前往广州,投考农讲所和黄埔军校。张鼎丞到广州后,却被小偷洗劫一空,好不容易找到了永定同乡会,却被告知农讲所和黄埔军校的招生日期已过多时,只得返回家乡,到与永定毗邻的大埔县青溪镇石下坝保灵寺小学教书。保灵寺,亦作宝灵寺或宝林寺,位于石下坝汀江河畔的半山腰,校长赖文舫是张鼎丞的同乡,同样是一个心怀苍生的青年。同来此教书的还有另一个同乡张大鹏,也是一个出身贫苦、追求进步的青年(后回到金砂,经张鼎丞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金砂公学团支部书记)。

今日青溪
此后不久,担任国民党大埔县党部青年部长的饶龙光(国共合作时期,大部分共产党员均具双重党籍)到此检查工作,开展青年运动和农民运动。他发现张鼎丞、赖文舫等青年教员教学负责、为人正直、思想进步,便有意加以培养,把《共产主义ABC》和《向导》等进步刊物送给他们阅读,使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积极投身于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他们白天上课,到了晚上则关上房门,放下蚊帐,摆双鞋放在床下,然后从后窗爬出,赶回家乡金砂开会,发动农民起来与地主豪绅作斗争,第二天清晨悄悄返回。在节假日,他们几次到太宁考察、参加农民运动。在太宁他们还阅读了《太宁月刊》,详细了解了农民运动的组织机构、意义以及革命形势。渐渐地,他们开始认识到太宁人民所走的道路就是他们多年来多方寻找的光明之路。

1927年“四·一二”国民党反革命政变后,正当白色恐怖笼罩各地的时刻,张鼎丞毅然向中共大埔县部委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此时,中共闽南特委书记罗明与厦门市委书记罗秋天在闽西协助永定、上杭、龙岩、平和等县巩固和发展党组织和农民运动,并组织对国民党反革命镇压的应变工作。永定县的南面下洋和东面湖雷等地的工作已有了基础,只有北面城郊的溪南区(包括金砂乡),还没有建立党组织,而这里的群众深受地主、恶霸和官僚的剥削和压迫,曾自发地组织过农会,进行过反对苛捐派款的斗争,群众基础好。但是,永定各个党支部的力量不够,找不出适当的人去开展工作。罗明在永定下洋工作期间,常到太宁(距下洋十来公里)与大埔县委饶龙光等同志联系,几次请大埔县部委派人帮助,到溪南里一带开展活动。茶阳暴动前夕,罗明到太宁协助饶龙光组织暴动,适逢他们正在训练农军,准备攻城。罗明就主动加入,并帮他们分析敌情。暴动占领县城后,还帮助他们搜索残敌,打扫战场,直到黄昏才一起返回太宁。

次日,饶龙光很高兴地对罗明说了真心话:“您在闽西工作还来参加我们的军事行动,我们很感动。您多次提出要我们派人支持你们的永定工作,我没有重视,现在我们决定将张鼎丞给你。张鼎丞是永定人,在石下坝教书,县委已经批准了他的入党申请,只是还没有通知他。现在开始,由你们分派他的工作。”罗明返回下洋后,当即派人送信给张鼎丞,约好时间,亲自跟张鼎丞谈话。8月,张鼎丞、赖文舫回到金砂,以金砂公学教员身份为掩护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他们借鉴太宁经验,发展农会,开设平民学校,建立党组织和组建农民武装。后来,张鼎丞在斗争中逐渐成长为闽西苏区苏维埃政府的主要领导人。建国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金砂公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