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有效搞定上司?——向上汇报的基本原则和2种高效方式

一生之中,你只有两次是孤独的:一次是死的时候,一次是向上汇报的时候。
——里克·华莱士
根据盖洛普咨询公司的调查,75%的员工离职,都是由于无法和自己的上司处好关系。
上下级关系,已经成为个人发展、团队绩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和上司(老板)谈话,既是复杂难搞、暗礁层出的情景,也是简单易学、充满乐趣的过程。与上司谈话的原则,实际上只需记住一条:Keep it short & simple,保持简短和简单,简称“KISS”原则。


管理学大师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曾说:“管理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混乱的事情规范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既是优秀领导者要达到的管理境界,也应该是员工日常沟通的基本准则。
尽管上司是公司里最聪明的人,但是他们无不在高压下工作,他们每天都要处理来自各方面的危机,面对各种不期而遇的挑战和挤压,他们时间有限,甚至争分夺秒。所以,快速、简洁、直达核心的表达(汇报)是管理者对每一位员工的期待。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我来介绍两种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受推崇的谈话方法,每个人可以依照情况选择更适合的一种。
在介绍这两种方法之前,必须提到享誉世界的“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由麦肯锡公司的咨询顾问巴巴拉·明托在1973年发明。最初它用来阐述写作过程的组织原理,提倡按照普通人的阅读习惯改善写作效果。后来渐渐成为语言文字高效表达的重要准则。
它是指,所有思想的理想组织结构应该是金字塔结构——由一个总的思想统领多组思想,任何一个层次的思想都是对它下面一个层次上思想的总结;同时,多个思想因共同组成一个逻辑推断式而被并列组织在一起。
简单地说就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也可以理解为,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
“金字塔原理”对研究高效表达产生了巨大影响,事实上,包括我接下来提到的两种方法,某种程度上都由“金字塔原理”演变而来。

信息地图
美国沟通专家凯伦·伯格(Karen Berg)认为,想实现简短清晰的表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多用名词动词,少用形容词
*越重要的信息,越要放在最前面
*谈话开始的最初30秒决定一切
*尽量用图画的方式传达信息
凯伦·伯格十分推崇借助图画的方式传达信息,由此提出绘制“信息地图”的方法。“信息地图”看上去就像由一颗恒星和围绕它的几颗卫星组成的图纸。

中间那颗像恒星的圆圈代表核心信息。核心信息可以被总结成十几个词汇:用最简单的字眼描绘出你希望表达的、最核心的意思。
比如:“我们无法在客户要求的五天之内做出方案,除非增加更多人手。”或者“除了Mia,裁掉汽车组的任何员工都不会对公司造成什么影响。”
下面,通过举例来看看“信息地图”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A公司是一家承接大型展销活动的公司。因业务调整和降低成本的需要,老板想要撤销汽车组,于是通知人力资源部门提交一份具体的裁员方案。
人力资源总监首先认真分析了汽车组每位员工的历史表现,摸清了老板的用人喜好,然后按照“信息地图”的方式绘制出了一个简单的汇报方案。
人力资源总监评估后发现,汽车组的员工Mia一直表现出色,是公司里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她的汇报目标是:裁员可以,但是得说服老板留住Mia。
因为Mia是汽车组执行力最强、最富创意,同时拥有优质教育背景的高材生,如果把她裁掉将给公司带来损失。
下图就是人力资源总监的“信息地图”。由于汇报目标清晰,因此支持目标的证据点就很容易发掘出来。

在填写“证据点”的时候,凯伦·伯格建议多问自己几个问题:
“还有什么能够支持我的核心信息?”
“对方要听到什么才会接受我的建议?”
“如果需要说服对方采取行动,我需要克服哪些抵制性因素?”
当汇报者能够清晰地回答出这三个问题后,极具说服力的汇报就成型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证据点”一定要通过事实和数据来呈现,未经证实的猜测不能出现在“证据点”里。

汇报结构表
汇报结构表由美国赛布鲁克大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博士瑞克·吉尔伯特(Frederick Gibert)发明,他花了十年时间研究这个课题,采访了美国大量的首席高管,包括华纳兄弟公司高级副总裁、美国国防工业前执行官、英特尔公司董事长、雅虎公司前高级副总裁等,并且邀请了几百名中层管理者参与其中。
这个结构表旨在适合所有向上级管理者汇报的情况。

这里的“汇报”,不仅包括一对一的事务性汇报,也包括一对多的会议式汇报。
因此这个结构表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删减调整。比方说,做一对一的事务性汇报时,就不需要做会议的背景介绍(为什么开这个会),可以直接从“核心信息”开始。
关于“核心信息”,瑞克·吉尔伯特博士解释说:“最高管理层听众将会是你遇到的最苛刻的听众了,你面对的是一屋子绝顶聪明的工作狂,他们在成为高管之前经历了一系列的职位,这些职位都与公司的成功有着直接联系……
因此他们想要一开始就知道你的建议和想法,并且希望你用数据而不是故事来支持你的建议。”
至于用“核心信息”开场的必要性,一位被吉尔伯特博士采访过的高管直白地说:“如果你一开始就告诉我你的目标是什么,那么我可以在我认为重要的地方专注地倾听,而不是你说什么我都反对。”
(这里插个题外话。有没有发现,金字塔原理、信息地图和汇报结构表,都认为应该“结论先行”,这是向上汇报最关键的法则。)
所谓“商业理由”,可以理解为做出决定或确立目标的主要原因。这个时候,使用“价值/收益”来阐述原因,是最能打动管理者的。
接下来的“议程/检查”部分,相当于对整个会议的总括和预告,让参会者清楚会议都由哪几个部分构成以及接下来会谈到什么。这部分更适用于会议式汇报。
“要点”部分,是说服管理者或者让管理者听明白最关键的部分,要点陈述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汇报的成败,此时事实和数据是缺一不可的。
“收尾”是常常被忽略的部分。作为汇报者,总以为上级管理者会始终与自己保持一致的节奏。
事实上,当你全神贯注做汇报的时候,管理者同时处理着其他事情的可能性也非常大。这并不说明管理者不尊重你,而是前面提到的,管理者经常需要在同一个时间内并列处理多项事物,手机信息、电子邮件的提醒会让他们随时分心。
所以,“收尾”部分的意义在于,通过再一次重复“核心信息”、“商业理由”和“要点”,帮助管理者最大限度地“吃透”汇报内容。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不断重复的就是重要的。

仍以A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的裁员计划举例说明。
① 心信息(目标/解决方案):
除了Mia,裁掉汽车组任何员工都不会对公司造成严重影响。我会按照公司制度和劳动法与其他员工商定稳妥的裁员方案。快消组急缺一位经验丰富的副总,我建议让Mia暂时担任此职位,如果以后汽车组会重新组建,那么再考虑让Mia牵头重启这项业务。
②商业理由(价值/收益):
Mia的英语口语很棒,写方案能力强,在英国留过学,而且她是从竞争对手的汽车组跳槽过来的,汽车组三分之一的客户资源都是她带过来的。
③要点:
论据A:去年在与福特汽车美方代表谈判时,Mia的发言起到了关键作用。她的发言不仅帮助我们最终拿下订单,还把订单额度保持在公司预定的1500万这个标准上,没有给对方讨价还价的余地,而同时竞标的公司给出的是1200万的价格,本来比我们更有竞争力的。
论据B:Mia在上一家公司做汽车类活动之前,是某家消费类杂志的编辑。有一次她说,很怀念做杂志的时候,那时手里客户多,工作还不累。所以我相信,快消组的客户她一定不会陌生,只要给她足够的时间,凭借她现有的能力,完全可以把过去的客户资源重新用起来。
④收尾:
我会在一个月时间内裁掉汽车组的所有员工,Mia归快消组,向张总直接汇报;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将来可以委任Mia来组建更优秀的汽车组团队。总之,不能让Mia跳槽到竞争对手的公司。
管理学大师杰克·韦尔奇曾提出“向上管理”(managing up)的概念。
他认为,管理需要资源,资源的分配权力在上司手上。因此,当员工需要获得工作的自由资源时,就需要对上司进行管理,这时需要与上司进行高效的沟通,然后利用上司资源以实现员工、团队或整个公司的利益目标。
通俗地讲,向上管理就是让上司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事,而且让你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好。
想要让自己影响上司的决定,当然是需要条件的。
一位Linkedin领英用户(James Caan CBE)分享的一个观点我非常赞同:首先你需要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其次你要比其他同事更出色。
他说,“做到以上两个方面,上司一定会认真听取你的每一条建议,在他遇到问题时,也会主动寻求你的解决方案,这时上司和下属的管理就反转过来了。”
经过大量员工和管理者验证,信息地图和汇报结构表是实现“向上管理”最值得采纳的方法。
它让上司知道得更多,可以帮助上司做决策,管理上司的时间,同时为上司呈现问题和解决方案。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