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兴趣在精不在多,助力他们成长,一个就足矣
【平湖一柱 第1057期】
孩子有兴趣是好事,兴趣大多来自天生,也可以后天培养。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像俗话说的“贪多嚼不烂”,一人可以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但若都想发展成自己的特长则就不现实了。就孩子兴趣培养来说,要想让其助力他们成长,做”精“一个就足矣!。
可是,我们当下不少家长在孩子兴趣培养上却往往陷入一种误区,认为孩子兴趣越多越好。曾有媒体报道,某地一个上初一的小男孩子,唱歌、跳舞、主持、相声、快板、提琴、吉他……你能想到的才艺,他几乎都会,因为妈妈给他报了20个兴趣班,虽然只有12岁,这些兴趣却助力他却上过大小无数个舞台,表演过无数节目,是当地小名气的童星了,人称“小才男”……
郭德纲会说相声,孙涛会演小品,刘谦会变魔术,杨丽萍会跳孔雀舞,宋祖英会唱歌,……艺术家也好,明星也罢,虽然艺术是相通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招鲜”,而且这“一招”大多是个人从小就喜欢,然后随着个人的成长执着地“玩”小去,最终让这一招成为天一独一无二的“绝招”……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虽然表明,人是有多种潜能的。每一个正常人,只要肯下功夫,在每种智能都可以有所建树。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虽然理论上你可以无所不能,但是,实际上并不可行。每一种智能(领域)都博大精深,一个人如果能在一两种智能上有所突破,就已非常不易,如果想成为无所不能的“完人”那只能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空想。如果你确实想着要把各种智能都握在手中,那每种智能也只能是浅尝辄止。因为,世界之大,历史之长,讫今为止,还没有发现有全知全能的完人,可以“玩转”所有的智能。而且,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研究表明,在我们的现实中,每个人的潜在智能天生并不一样,有人适合于唱歌,有的人适合于跳舞,有的人适合于奔跑或是跳跃,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发现”自己“天生”的那种潜能,否则,即便你花费不少功夫,即便你无所不能,那也只能是各种智能的皮毛而已。
对于开头提到的 那个“小才男” 同学的多才多艺,我非常羡慕,更赞赏其母亲为教育儿子所做的付出。但是,我以为,20个兴趣齐头“并发”,对他来说,并不是一条充满希望的阳光之路,我没有见现场见识“小才男”的“唱歌、跳舞、主持、相声、快板、提琴、吉他…等几多的才艺,即便见识,像我等愚钝之人也没有能力对其进行判定,但是,站在历史、客观的角度,我却可以在这里作一个武断的推测,“小才男”这些才艺,不可能有一个能够做到真正的“专业”,门门都会,就等于门门都不会,门门都懂,就等于门门都不懂,门门都通,就等于门门不通,参加个当下电视台之类的选秀节目,热闹一番尚可糊弄,但论真刀真枪,任何一样,未必能行!
物理学家杨振宁老人当年探访清华附小时对孩子们说过: “一个小孩子对某个东西喜欢的话,常常代表他对那个方向有点才干,如果对这个才干多一些培养,多浇一些水,多给一些养料,就可能将来开花结果。”杨老言外之意,孩子的兴趣不是培养的,而是发现的。如果一个人有“20个兴趣”,那就等于没有了兴趣。因为,即便这个人不吃饭不睡觉,能把一个兴趣“参透”就已是苍天有眼了,如果能把“20个兴趣”全“参透”那岂不是天神下凡?
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孩子妈妈,可以允许这样看待自己的孩子,但那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如果真想让自己的孩子有所成就,那应该谨遵杨振宁老人所言,在孩子的“20个兴趣”中,筛选出孩子最“喜欢”那一个,然后,“多一些培养,多浇一些水,多给一些养料,就可能将来开花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