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琴行杯散文大赛】绿萍丨日暮乡关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绿萍:原名孙志平,山西省文水县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诗词学会会员。现就职于山西省文水县教育局,中学高级教师,山西省教学能手。曾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若干。

日暮乡关

绿萍

   孱弱的母亲许是在城市的高楼里住得烦闷了,整日念叨着要回乡下呆一阵。

   我和哥哥说了诸多在乡下住的不便,母亲什么都不说,只是要回。

   我们只好联系乡下的亲戚,给临时找个保姆。隔壁的二黑婶婶说,找什么保姆嘛,我干人利索的,吃饭多和一口面,晚上和你妈窝一起怪红活的。

 于是,便简单打点了母亲的一些行李,回去。

 已是立秋时节,天气有股通透的清凉。将近家乡时,打开车窗,愈发觉得清澈舒展。母亲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笑容。

    二黑婶婶已经立在大门口候着了。停了车,大哥要背母亲,母亲拦着,硬是挪出两腿,踏在了家乡的土地上。我们两边扶着母亲,母亲颤巍巍,笑意盈盈向迎过来的二黑婶婶走去。

  母亲示意在大门外坐坐吧。

   二黑婶婶说,家里都已收拾妥当,有什么需要尽管说,都是一家人,难得回来一趟,不要难为情。母亲满是一脸叨扰了别人的歉意,“噢噢”应着,说不出什么话。

   我们都在门外坐定,街两边有几处残败不堪几乎要坍塌的老屋。我嘟囔着,怎么也没人修理一下啊?二黑婶婶沉吟了一下:“这村里,死的死,走的走,这老院子不值当收拾了。”

   “来福嫂子身子还行吧?”来福婶是年轻时和母亲一起干活吃饭唠嗑的人。

    “哎,年前就没了。食道上生了赖病,不能吃喝的,临走时瘦得跟麻杆似的。还说呢,你们不知道吧,有根婶子早几天也没了,今儿个出殡呢。”听到“有根婶”三个字,我们几乎同时“啊”了一声。

    有根婶不是本地人,听大人们说当年有根叔在外面做生意,回来的时候就带回来一个清清爽爽干净利落的女人,逢人一个笑,更难得的是她会接生呢。自打她来了我们村子,全村接生的事儿就都归她了。手脚麻利,任何难产的胎位,有根婶都不惧惮,完事以后擦擦头上的汗,得意地说:“看看,多大个事,我就说没事的嘛。”有根婶接生不要钱,她说乡里乡亲的,帮衬一下那是理当应分的。但是大家总会硬塞给她一个红包。大一点的孩子跟有根婶淘气的时候,她会轻轻拍一下孩子的屁股,佯装生气喝一声:“你娃还是俺从你妈肚子里拽出来的,早知道,多憋你一会。”然后大家哄地就都笑了。

     有根婶家因为时常收到或多或少的红包,日子过得很滋润。可是有根叔在32岁那年竟然出车祸死了,尸体血肉模糊。有根婶拖儿带女守了寡。老家有人来接,有根婶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里就是我的家。”从此后,有根婶目光呆滞,手脚也迟钝了很多,有两次差点出了事端。从此,用她接生的人慢慢少了。有根婶家的日子开始愁容惨淡起来。村里人念着她的好,又念她手脚麻利,就帮衬着开了个纸扎店,乡邻大多都关照她的生意。过了几年,随着有根叔阴影的消退,有根婶开始出现在村里的白事宴上。还是一如既往地干净利落。还是干活不要钱。

    “出殡的过咱这道街了。”随着一阵由远而近的唢呐声,我们看到了一队出殡仪仗。村里有个习俗,死者出殡的这天,要穿过村里每条主要大街,绕全村一周才送出村子。 

     甥侄们拖着魂幌走在前面,鼓乐跟着吹着凄楚的哀乐,孝子用孝带拉着棺木,有根婶的棺木在16个壮汉子肩上上下左右晃动起来,在节奏齐整的吆喝声中,一个生命做自己最后的舞蹈。

  乡邻们都出来了,那些被有根婶带到人间的孩子如今都已经长大,默默地擦着眼角的泪目送仪仗队前行。

    “迎来送往的,终于等到别人送自己了。”母亲幽幽地说道。

     我的心一沉。父亲也是这样走的。

   父亲生前是个能干的人。村里红白事宴父亲往往给人做总管。面对各家千丝万缕头绪繁多的杂务,父亲总是说:“没我可咋办?”母亲一听到这话,总是气鼓鼓说:“没了谁地球都照转!”父亲俩眼一瞪:“我死了,看你怎么活!” 

   母亲嘟囔着“嘴上没把门的”,骂骂咧咧走了。母亲在我的记忆里,身体从来就没好过,头痛脑热胳膊疼,“去痛片”随身带在母亲身上。于是两个大人七个娃成了父亲肩上苦不堪言的担子。

  父亲白天种地,得空了骑着自行车去太原郊区卖豆腐。路上困了,用绳子把车子往身上一绑顺势在田头便倒下歇息。晚上去砖窑搬砖,摸着黑回来,连洗漱都来不及便呼呼入睡。

  顺便还会养一头猪,父亲从田间回来时,还要捎带回一筐猪草,嗷嗷吼叫的黑猪一看到父亲好像肚子有了着落,便停止吼叫。一近年关这猪便成了我们解馋的念想,盼着念着就到了杀猪的日子,父亲把猪绑了拖到方桌上,一刀捅下去,用盆接了血,然后扔进滚烫的大铁锅里煺毛,接着就开膛破肚,掏出下水,最后把两大片白生生的猪身子挂在枣树上等乡邻来买。卖到只剩一点的时候,父亲会狠狠咬咬牙,收摊,撤案,卷了肉塞给母亲:“给娃们改善生活,包大葱猪肉饺子哦。”

    下水从来不卖,煮熟压在一个盆子里,等肉冷了,便凝成一个团,那团团肉便成了我家过年的上等好菜。每次不等下水变成团团肉,我们便会揩点油。父亲总是选择我们晚上熟睡的时候开始煮下水。我们几个兄妹猫在炕上,闭着眼睛,还发出均匀的呼吸,心里却熬着,等大锅里发出诱人的肉香。果然,过不了多久,那香味儿便滋滋从锅盖缝里冒出来,漫过锅台,爬上炕沿,钻进我们鼻子里。我们几个开始悄悄翻身,偷偷看父亲和母亲揭开锅盖搅拌,再加调料,再搅拌,再盖上,我们便失望地又悄悄躺下。直到听到母亲端出案板,父亲揭开锅盖捞肉的时候,我和四哥便一咕噜爬起来溜到地下围在了桌边,父亲柔和地看着我们,用刀切一小截肠子喂在了我和四哥的嘴里。这时其他哥哥姐姐也围过来,父亲像一个老雀把一小快一小块肉片喂在了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雀嘴里。然后他满是沟壑的脸上便充满了笑意。等我们解了馋,安稳睡了的时候,父亲会切几小截,放一小瓷碗里:“来,老婆子,尝尝。”后来听母亲说,煮肉的时候父亲总是咽口水,从来不舍得吃一口。

   常年累月的劳累,使父亲落下很严重的胃病。经常半夜疼醒。母亲心疼父亲,总是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补贴家用。于是她去给人家做挂面。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抗面,和面,揉面。可惜不久母亲便得了风湿性关节炎,手指肿胀,四肢疼痛难忍。

  父亲蹙着眉头,没日没夜地去砖窑搬砖。风雪无阻。母亲一针一线给父亲缝了棉护膝,父亲只是叹气,绑了护膝出门。

  母亲的关节炎更重了,已经不能下炕。母亲以泪洗面,整个屋子都是愁苦的影子。父亲解下绑在自己腿上的护膝绑在母亲的腿上,卷上了皱巴巴的毛票,把母亲背上了去省城医院的客车上。

   再以后,“看我死了你怎么活”更成了父亲的口头禅。母亲也开始默不作声了。

    总以为自己最硬朗最经折腾的父亲却在63岁的时候一病不起,癌细胞从肺部转移到全身,疼痛难忍的父亲在杜冷丁的维持下每日咳着血。

     家乡有个传说,说人死在晚上12点前,不吉,预示把儿孙的吃喝全带走了,以后儿孙贫穷。死在凌晨七八点大吉,预示,把所有的福气都给儿孙留下了。已经昏迷了几日的父亲,早上七点多忽然睁开眼,眼睛向一边的挂钟扫了一眼,然后在我手里艰难地写了个“大”,我马上意识到父亲是让我喊大哥。一会,在隔壁轮流休息的兄长姐妹都围了过来。母亲勉强扶起了父亲,父亲抓住母亲的手交到了大哥手里,仰着头看了母亲一眼,便闭上了眼睛。

  父亲,你是想对母亲说,你走了她怎么办,是吗?

   那天,也是有根婶,将一枚铜钱含在父亲嘴里,将一个稻草放在父亲手里,然后我看到人们用很长的钉子把父亲钉在了那个盒子里。

  苍凉的唢呐再次响起,有根婶棺木上的华盖被褪了下来,16个壮汉再次抬起没有任何遮挡的棺木在暮色苍茫中向前走去。

     母亲说,感觉凉了,回吧。

    把母亲安顿好,我和大哥开车赶往城里。

   小车开动的一刹那,我忽然明白了母亲的坚持。就如同有根婶一样,她肯定觉得这块土地有她留恋的很多东西,村边有根叔的墓边难道不是她最好的归宿?

  车子慢慢离开了家乡,两天或者三天后,我还要回来,因为家乡有白发苍苍的母亲。可是,“有娘有炕,没妈没家。”我不知道在母亲百年之后,我是否还会踏上家乡的这方土地,走一走,看一看,呼吸一下这熟悉或陌生的气息,去捡拾一些欢快的或酸楚的点滴?

  忽然很嫉妒留在乡村的人们,清静单纯地走完自己的一生,然后安然地躺在大地厚实的怀里,静静地看着后世子孙繁衍,生息。

   身为女子,远嫁他乡,故乡该是没有她安身的一席之地,像一片漂泊的云。脚踏着城市的柏油马路,四处怅望,不知道他日,哪一抔黄土会是自己最后的归宿?

(责任编辑:杨志强)

小说大赛人气排行榜

 作品名称     作者   阅读  留言  点赞   

女,29,未婚  绿萍     5776  150  212

鸡冠花开          吴暇   4360   97   143 

娘根                  王鼎   3420  37    82 

改嫁           吴晓妮    2334  56   114 

夜来花香       师郑娟   2041 96    72 

三个女人一台戏   薛前发   1280 19   29 

老牛的糗事     刘进发   1201 26   30 

哭泣的行囊     赵晓爱 1176 35  38 

三五年      周永胜 1058  55     33 

亲人            李莫然 1055  110   32

婚变       谭锐金 1022   25  32

(统计日期截止到4月25日,每十天更新一次,阅读量超过1000的作品上榜。) 

【依依琴行杯】全国散文有奖大赛征稿启事

为繁荣散文创作,《作家新干线》文学平台决定举办一次全国散文有奖大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1、征稿范围:全国范围内,向本平台投稿并关注本平台的所有作者。不关注本平台的作者谢绝参赛。
  2、题材内容:不限
  3、字数:限3500字以内。
  4、参赛稿件必须是原创首发,在任何媒体和微信平台发表过的作品禁止参赛。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
  5、征稿时间:4月15日起至5月30日止。
  6、奖项及奖品设置:

  一等奖:一名

奖品:商品价3500元精品紫檀木二胡1把、特制水晶奖杯1只。

  二等奖:一名

奖品:商品价2500元精品红木二胡1把、特制水晶奖杯1只。

 三等奖:一名

奖品:商品价800元精品签名演奏级竹笛1支、特制水晶奖杯1只。

  佳作奖10名,奖品:精美口琴1支。

       优秀奖20名,奖品:精美竖笛1支。

7、评奖规则
  (1)参赛作品将在本平台择优发表,获奖篇目将从所发表作品中评选。
  (2)为保障公平、公正,本次评奖实行评分制。作品在本平台择优发表,计20分,阅读量500以上计10分,1000以上,计20分,以此类推。留言50条以上,计20分,100条以上,计40分,以此类推。阅读量不足500,留言量不足50者不计分。

(3)各项分值所加为初选得分,按得分高低排名,前33名入围获奖。由专家评委根据作品质量进行投票。评委一票为100分,经两轮投票,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佳作奖,其余为优秀奖。
  (4)评委将由本平台邀请知名作家担任。
  8、参赛稿件请寄本平台散文邮箱:3118633192@qq.com,参赛作品必须注明“散文有奖大赛”字样,不注明者不与评奖,每一位作者仅限一篇作品参赛。
  9、本次有奖大赛所有奖品及其他活动费用由山西垣曲“依依琴行”全额赞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