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新冠药物:AI会成为我们的救星吗?

国内疫情高峰刚过,国外疫情却愈演愈烈。

在新冠疫情面前,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全球科研人员还在苦苦寻觅能明显改善症状的药物。

与此同时,AI也在为抗击新冠病毒发挥着自己的力量。

在此次抗击疫情的最前线,AI与医疗的结合已有了不少重大突破。

2月4日,据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的文章显示,借助深度学习和知识图谱,研究者发现经典JAK激酶抑制剂巴瑞替尼(Baricitinib)或可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这项发现源于帝国理工学院和某人工智能制药公司的联合研究,而用于寻找潜在药物的技术正是AI构建的知识图谱。

这是一个大型的结构化医药信息仓库,包括了大量使用机器学习抽取出来的连接关系。根据新冠病毒的特点,研究者使用该知识图谱验证可以帮助治疗(阻断病毒感染进程)的药物。

众所周知,研发新药和疫苗,需要进行大量数据分析、大规模文献筛选和科学超算工作。而擅长数据分析、文献筛选的AI,正好可以在药物的前期研发中大有可为。

其实,早在2019年9月,Nature子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就显示,研发新药时利用AI算法,21天内就能够设计出潜在分子架构,并在46天内完成初步生物学验证。

AI算法可以从早期杂乱无章的海量信息中提取有效数据,对未来将成为药物的分子进行全面判断,提高分子筛选效率,大幅缩短药物研发周期,从而加速药物研发的过程。

在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也出现了RPA支援的身影。

疫情期间,涉及医疗救治、辅助筛查的数据众多。人工录入海量信息费时费力且容易出错。

而RPA可以代替人工跨系统、跨平台自动收集处理大量数据,提高信息处理效率,让我们在这场与疫情的赛跑中,抢占先机。

疫情短信通知机器人

疫情风险检测及体温登记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