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为何拥有名贵身价?
常见的出土唐三彩陶器有三彩马、骆驼、仕女、乐伎俑、胡佣、枕头等。其中的三彩骆驼,或背载丝绸,或驮着乐队,仰首嘶鸣,身旁的骆俑则是赤髯碧眼,身穿窄袖衫,头戴翻檐帽的胡人形象,二者共同绘就成一幅典型的“丝绸之路”画卷。

唐三彩始烧于唐高宗时期,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是三彩器发展的顶峰时期,这时三彩种类繁多,造型生动优美,釉色绚丽多彩。在长安、洛阳的唐墓中出土最多,江苏扬州、山西、河南、甘肃也有出土。天宝之后三彩器逐渐减少,由于瓷器的逐步烧制成熟,唐晚期三彩器几乎被瓷器所取代。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给高度发展的艺术文明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京都长安不仅是世界经济中 心,同时也是世界的文化中 心,是著 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亚、非、欧各国商人既通过新疆西域陆路,又通过广州、泉州等海路进行广泛的商业贸易,随之而来的国外文化艺术,少数民族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源源不断地传入内陆,印度的佛教艺术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这些艺术之花无不渗透于唐三彩作品之中。

由于制作精致,所以唐三彩的名气不仅局限于大唐内部,在外地同样享誉盛名。在当时,依托着繁荣的对外贸易,大量的唐三彩陶器沿着“丝绸之路”开始奔赴西域。
近年来唐三彩拍卖的部分记录,可以发现,唐三彩的价格在古玩不景气的今天,仍在快速飙升。而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唐三彩的魅力。

唐代的陶瓷,除以青瓷、白瓷为主体的瓷器外,还出现了一朵奇异的陶瓷之花,它便是唐三彩。
唐三彩,汉族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其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中国的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