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掌柜:浅谈玉中精品——黄玉
在中国,有这么一种玉石,作为权利的象征,珍贵到只有帝王才能用。这种玉,就是黄玉。当年咸丰皇帝也曾被黄玉的美深深打动,想要效仿祖宗们用它做印章。但毕竟国力和祖辈们相差太远,玉料收集了一年多,也没一件是黄玉的,最后只能不了了之。即使在开采条件已经飞速发展的今天,玉石行业中仍流行着这样一句话:“玉以甘黄为上,羊脂次之。”意思是和田玉中的黄玉,比羊脂玉更加珍贵。

优质的黄玉十分罕见,在几千年探玉史上,仅零星几个矿山可见,现在已成传说。目前真正意义上的黄玉实在少之又少,所以,黄玉的“皇亲国戚”-黄口料也时常会被当做黄玉。所谓“黄口料”,通常指带有黄绿色调特征的和田玉原料。它的玉质为白玉,因长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铁渗透,而在缝隙中形成了黄绿色调。

黄口料的产地有很多,比如新疆的若羌、且末,青海料、俄料里也有。东北也有黄色的和田玉出产,比如黄白的析木玉。黄口料其实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名称,而黄玉才是在和田玉定义当中的名字,所以把黄口料称作黄玉并没有错。

黄口料虽说在总体质量上不如黄玉,但也是比较难得的和田玉品种,在玉圈中有个不成文的说法:“十黄九松”,由此可以看出优质的黄口料目前已经非常珍贵和稀有。在众多产地中青海黄储量相对充足,出产的原料具有黄色纯正、色彩明快娇艳、色调均一、质地润泽等特点。在玉雕创作中,玉雕师常用此类原料进行加工创作,其呈现的艺术效果也十分惊艳,明快的色泽总能让人目之所及,心生愉悦。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