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2000年,国家颁布的〈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稿),已明确将研究性学习与学工、学农、学军、劳动技术以及社会服务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社会实践"课程,列为高中学生必修课程。

语文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在上学期学校组织进行的研究性学习中,我担任了三个小组的指导教师。在指导学习过程中,我越发地感到,研究性学习在语文学科是很有生命力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既不同于以往的学习方式。同时与一般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也有一定的区别。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与接受性学习的区别

接受性语文学习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掌握程度,而研究性语文学习还要培养学生收集、综合、分析和运用信息,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吵人学习内容来看,接受性语文学习的学习内容基本局限在语文课本,全班学生所学的内容都是相同的,而研究性语文学习可以由学生自行选择文学、文化名著来学习,还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来研究,例如有的同学要研究大连的足球文化,有目的要研究大连广场文化、中山广场四周建筑特点等等,内容非常广泛。这样同学之间学习内容不一定相同,学习计划可以由学生自订;接受性语文学习的信息来源主要来自教师的传授,而研究性语文学习的信息来源更广泛,学生可以通过书本、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接受性语文学习以评价结果为主,毕竟,"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而研究性语文学习以评价学习过程为主,它不一定是具体的,有形的,它可以是一个方案设计,一个广告创意,提出一种新见解等。

2.与语文学法指导的区别

它是对语文学法指导的扩展与提升。从范围上看,语文学法指导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而语文研究性学习即包括语文课堂和书本知识,又包括参与社会实践、研究社会,还包括对自身学习方法的研究。从内涵上看,语文学法指寻着眼于应试教育,也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去答卷,语文研究性学习则着眼于思想理念,习惯意识,强调过程体验。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不再是"满灌",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中主动的实践、体验、探究。

3.与研究性学习的区别

语文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现在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指的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方式。而语文研究性学习即有'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学习方式。也有课文学习过程的研究式学习。比如在高中语

文课本第一册〈枝鹊校上杜鹊啼〉的课生练习中就有这样的练习,介绍花鸟虫鱼,或借某种花鸟虫鱼抒发情怀。并且给出一个网址www.ue100.com.cm/1/21/411/0441.htmo这种练习就需要学生们自己去"求真""寻疑",进行"品味"式探究。

我们可以语文研究性学习对原有的课程进行改造,把新时代要求融进原有的语文课程中,而不是另外增加一门新的课程。一般意义的研究性学习是由一系列的主题单元构成,又称为"主题研究学习",其优点是研究主题选择的灵活性很强,缺点是学习内容不系统,没有一定的规划。相反,语文研究性学习吸收了研究性学习的长处,它有课题研究这一环,学生可以自主灵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从事研究,同时它也可以按照课文体系进行延伸,这样由课文的研究到课题研究就能体现出一定的序列性和层进感。比如在学习高一第五单元时,可学生们就可以根据单元内容研究诸子百家各自的思想,或者在先秦时期诸子散文在不同时段的特点。

语文研究性学习即然不同于以上几种学习方式,那么它就应该有自己的特点。

所谓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调查了解社会,深入研究,应用有关知识去寻求相关原因,去解决实际问题

的活动。语文研究性学习应该是开放式、综合性的大语文。包括课内的、课外的和自我语文学习方法的研究。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突出特征就是坚持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

1.重自主。语文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学生学习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式,哪些人在一起学习,全由学生自己做主,老师以旁观者的身份给予指导。对孔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一组,开展研究。对大连旅游有兴趣的同学,又可组成一组,收集素材,积累资料。研究性学习自主就自主在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学习内容,可以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研究方式。可以说课题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表现形式等都取决于学生个人的努力。

2.重过程。语文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掌握了具体知识和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习的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也就是说学习过程的本身也就是所追求的结果。比如说,〈鸿门宴〉第六自然段中当刘邦逃脱,张良入谢献壁时,愤怒的范增接过玉斗扔到地上.拔剑击破玉斗,说:"竖子,不足以谋!"对于"竖子"教材的注释是:"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这里指项羽和项伯"如果说学生能提出问题,认为这种说法不妥,通过查阅资料,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小论文,即使结论不一定正确,它同样有存在的价值。

3.重开放。语文研究性学习呈开放学习态势。这种开放性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学生可以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可以通过媒体间接了解社会,比如通过"焦点访谈"节目认识社会,寻找研究社会某一现象的切入口和线索。学生还可以到网络上读书,找自己需要的资料。总之,未来的学习方式将会有重大的变化。

(0)

相关推荐

  • 激发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

    摘 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是我校正在进行的市级科研课题,课题主要从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习惯等方面入手,探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策略,达到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阅 ...

  • 研究性学习工作总结

    一.工作回顾 疫情期间,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样的研究活动,不但可以发挥学生创造性,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防疫知识,进而提高素质. l.明确研究思路及任务 ...

  • 论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黄永刚 教育是一种文化传递的工具,它的内容和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教育随之发展和变化的具体体现就是课程改革,而课程 ...

  • “研究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内在需要

    余党绪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个人性.体验 ...

  • 语文的学习是面状的思维,一段话有很多不同...

    语文的学习是面状的思维,一段话有很多不同的角度来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意思,但每个角度要经得起推敲,可以只回答一个角度,但逻辑要清楚,阐述要清晰,不能把事实,当成结论了.上面他们的回 ...

  • 颜建国: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之于新高考重要性的解析

    [建国悟语] 现在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招生都要求高中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这体现了国家对新高考和新课程接轨的重视,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 ...

  • 胡盼:跟着语文课本学习

    用了两年的部编版教材,也是跟着部编版教材学习的两年. 参加过很多次的关于新教材的培训,也知道了部编教材的系统性更强,采用双线结构,并且选文更灵活,更加注重名著阅读及其阅读方法的指导,需要背诵的诗词等篇 ...

  • 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方式探究

    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方式探究

  •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课程改革,高考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要以课程改革为载体来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变革学习方式,从而推动高考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我们应清 ...

  • ​语文是学习和生活的基础,教会孩子四件事,或能让他爱上语文

    语文是学习和生活的基础,不仅是在学学校学习各个科目的基础,也是在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从事各项工作的基础.孩子每天都在接触语文,但是语文成绩依然不够理想,该如何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质呢? 在和一位执教 ...

  • 高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类型与实施原则

    李骥秋 一.摆正一对关系 上海地区研究型课程在高中各阶段已普遍实施,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与宝贵的经验.众所周知,研究型课程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是"作为综合实践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