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评论在线||左岸:在纸上开凿窗户的诗人——明杰诗集《心花怒放》散点赏阅

在纸上开凿窗户的诗人
——明杰诗集《心花怒放》散点赏阅
文/左岸
前不久在山东泗水的“网络诗选研讨会”的活动中,有幸认识了诗人兼书画家的明杰先生,我虽然出生在大连,但父辈是山东栖霞人,也算正儿八经的老乡,故而一见如故。明杰很忙,他是举办这次研讨会的联络官,里里外外、事无巨细,操劳可想而知,他的豪爽为他增添了一份机灵,觉得这次来了不少大牌诗人,我除外,不能错过讨教的机会,便及时赠送给我他刚刚出版的又一本诗集《心花怒放》,并不失时机的递上多多批评的话儿。回大连后,匆忙处理一大摊子事之后,便打开明杰的这本诗集,找一下埋头的快感。
读着一页页来自齐鲁泥土的召唤,我渐渐感觉“一种无可言明的液体在体内升腾”(《心泉》),读好诗往往对我来说就非要倾诉不可,“它多么需要有一个出口”(《心泉》),这出口就是写写读后感,于是,我急忙打开电脑,敲打起来。
明杰的诗有不少篇章阐述自己对大千世界的见解、对社会的思考,也不乏对人生人性的探讨,读来不觉有顿悟之感,“这一眼泉和那一眼泉看似相似/其实有着本质的不同/人有共性也有个性” (《心泉》),他就从这方面去深入挖掘,由表至里,攫取人敏感的部分,直达灵魂深处。他的《面孔》一诗,就为我们进一步揭示人所具备的的多种面孔,“有一些让人热泪盈眶/有一些让人咬牙切齿”(《面孔》)什么样子的面孔让人热泪盈眶?什么样子的面孔人咬牙切齿?诗人没有具体描绘,恰恰留给我们揣摩的空间,按着自己的阅读经验去对号入座。
人类是高智商的物种,表情极为丰富,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曾就人到底有多少表情做了长期考察列表,最终计算出有7000余种面孔表情。这些面孔供人们去融入社会、去生活。当然包括口是心非的面孔,即假面孔。人类另一种现象往往判断一个人先从面孔了开始,科学界称为“面孔优先伦”论。当然这只是第一印象,最后还要看他的行为举止,这里面有一个艰难的认识过程,从感性过渡到理性绝非易事。于是千百年来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映各种剧目,真正让人记住的不多,无无怪乎东晋桓温说的“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耶稣、释迦牟尼、凯撒、成吉思汗、罗斯福等是一种,而希特勒、东条英机、博卡萨等则是不齿人类的另一种。
诗人末句“我曾千百次的扪心自问/结果无所答”为我们留下天问一样的喟叹,诗歌的基本要素是截取生活的一瞬间,它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诗人不是数学家,他所完成的每首诗不会有准确答案,只能心领神会。
孤独是人的思维一种,诗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孤独往往具有先锋意识,他的行为及言谈很容易被人误解,有不合人群之嫌。孤独是人一生甩不掉的影子,纪伯伦说“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明杰的《孤独》就是剖析人的复杂感觉的一个方面。“我时常选择在暴风骤雨中/把这个单词感受到极致”诗人选择暴风雨作为背景,去体验孤独,是别出心裁的,不仅使读者有亲临现场感,还有特殊的象征意义,那就是时代在某一个拐点形成的迷惘。不敢坦露自己真实的心里活动情况,写的诗肯定不是好东西。正像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完美无瑕的诗人能写出传世诗歌一样。
诗人的肉体必须与普通人心心相系,但精神层面必须提醒人类正确认识自己或及时矫正自己。“愿今年的天气不同以往/我摈住呼吸/自己对自己说”我们读到这里,不难看到诗人是极为敏感的,天气的变化不仅仅是自然现象,更有内心的气候在左右着我们的命运。“孤独不是在山上而是在街上,不在一个人里面而在许多人中间。”(三本清)这个悖论恰恰刻画出诗人的形象的面孔。
明杰的《刻骨的情绪》运笔简洁,惜墨如金,但很生动地阐述了人的情感的复杂多变的特性。以自己为案例,揭示的却是大众的普遍具有的共性,就有了共鸣。此诗的技巧高超在于先扬后抑,反差极大。情绪本来是一个虚拟的感受,无形,只能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但是诗人却赋予了具象:“仔细正眼瞧/原来只是一枚,一枚小小的印章”以一个动作细节,惟妙惟肖地折射出诗人的幽默心态,这印章是躲不过去的烙印还是生活给予的小小奖赏,经由读者自己想象。
他的诗另一个特点,以绘画书法的角度诠释生活读来别有一番情趣。或掩卷沉思或引俊不禁,你看“努力堵住出口/让骄阳催情的月季花/低下头去” (《发泄》)、诗人笔下画家的神态活灵活现,尽遣笔墨之能事,能让月季花低下头去,动感极强。“啸声阵阵/心便野了起来”(《明智之举》)这个“野”可谓神来之笔,画面很难体现出来,兴许这就是诗人在作画无法表达时想起了诗歌。再看“这小小的笔墨纸砚/朵朵盛开/不小心就笑出了声来/哈哈哈哈……”(《收放自如》)诗人以袖口染墨为荣,以“方寸之间,自有天地”为乐,作画激情所致,到大美时,竟脱口大笑起来,其淡泊高远之心境,跃然纸上。毕加索有句话对我印象深刻:“艺术并不是真理。艺术是谎言,然而这种谎言能教育我们去认识真理。”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想通的,明白艺术的内核这对我们来说极其重要。
赏读明杰的诗,我发现他对鸟类的注视情有独钟。你像《雨中的鸽子》、《鹤鸣九皋我欲相和》等令我印象深刻,前一首谋篇新奇独特,从鸽子雨中的莫名等待到后来我莫名其妙患上一种病再至有异物潜入耳朵里,荒诞里透露诗人的忧患意识,大抵如此,因为人永远无法理解这些小精灵的,我们与它们是有永远推不开的门。当然诗人对外部世界是有所指的。诗歌的魅力即在于此。后一篇对鹤鸣大泽的赞美已变成文人墨客修心养性的“帕拉图”王国的招牌。
明杰这部分诗歌给我的启迪是“我不画我所看见的,我画我所知道的。”(毕加索),这太重要了。
《火焰》、《祭奠之舞》、《天地合一》等篇章,诗人借用人类古老图腾例如火焰、石头、龙、狮身人面等,注入现代认识,读来有教堂的钟声在黄昏里传来唱诗班永恒的主题,而使我灵魂得到瞬间颤栗。
我同时注意到诗人明杰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是那样的关注与热爱,他的笔触是明朗的、简洁的、有画面感和音乐节奏的、是抒情的、充满泥土的方芬。《林间那片阳光》走笔流畅,乐感很强:
白桦林已在紫穗花的招摇中沉沦
暗香涌动的暖意辽远开阔
没有人在刻意回避什么
——《林间那片阳光》
自然松弛,无拘无束之感令人感叹。
而《故乡的颜色》则通过:
还是故乡的颜色
在外奔波的游子熟悉的颜色
这一典型焦点,展开诗人美好的回忆:
高耸入云的山峦
遍地斑斓的花花草草
淹没了牛羊的沟沟坎坎
还有那严父慈母的一声声呼唤
——《故乡的颜色》
这些细节的层层递进为特殊的“颜色”——故乡打下个性的烙印,其实正像博尔赫斯说的“我曾尽了最大努力去成为阿根廷的,而忘记了我本来就是。”
《沂蒙山红叶》一诗借用红叶的具象,叶子的声音,转化为“音信”以期完成对故乡的思念,这个古老的传统,被诗人捕捉到,实属不易。这首诗我体会到韩东说的“写诗似乎不单单是技巧和心智的活动,它和诗人的整个生命有关。”
诗歌的基本特征是想象与抒情的。这在《意大利撒丁岛上的少年与羊羔》一诗表现尤为突出:
意大利撒丁岛上的少年
因为奔跑的缘故
胸脯上的肌肉
已与父亲的强健不相上下
意大利撒丁岛上的羔羊
从降生的那一刻起
就与母亲一样
面临着温顺的诀别
羔羊在少年的脖颈上缠绕
双方的体温直逼内心
也许今夜的意大利撒丁岛上
又在孕育着一个传说
——《意大利撒丁岛上的少年与羊羔》
显而易见,地域不是隔阂,借为我用反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在小说里屡试不爽。诗歌音乐感不但令人称道,而且意象随着诗人的视野不断“奔跑”,少年与羊羔的特征成为此诗的共鸣点,我们读着,如一阵竹笛飘过、似一片蓝海涌过,淡淡的忧伤、静谧的田园、不变的传说,被诗人调动的炉火纯青。我相信:没有新鲜的故事,只有新鲜的嘴唇。
我读明杰的这本诗集,最后想借用米开朗基罗的传世体会:“杰出的艺术家怀有的任何心思,都有本事透过一块大理石表现无遗”。由此我咀嚼到明杰我的好兄弟,他是一位在纸上开凿窗户的诗人,因为他提供给我们的不是平面的感受,他正通过一首首诗,为我们开凿灵魂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会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人生。
作者简介:
左岸,男,本名杨庭安,辽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人》编辑。荣获“中国当代诗歌奖·创作奖”(2011-2012)。作品散见《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中国诗人》、《上海诗人》、《星星》、《绿风》、《诗选刊》、《诗歌月刊》、《中国诗歌选》、《中国诗库年卷》、《界限十周年诗选》、《中国当代诗歌导读》、大型诗丛《诗》、《大诗歌》、《中国诗歌》等全国百余家报刊并撰写40多万字的诗歌评论。著有诗集《一只晴朗的苹果》、《灵魂21克》。现居大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