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至1945年沂蒙抗战大事记

  1937年9月,日军机由青岛抵临沂“侦察”,低空扫射临沂城。城内各学校停课,小学教师参加了县教育局主办的“教育义勇队”。

  1938年4月18日,沂河两岸日军会同从青岛开来的6000名援军第三次全线围攻临沂城。19日,日军集中炮火配合空军轰炸临沂城,10时左右,西城墙炸毁数处,日军侵入城内。20日晨,临沂城守军转移作战,城陷入敌手。

  1938年6月30日,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向李庄发起进攻。李庄镇位于鲁南入苏北的交通要道上,据点有日伪军300多人,全系日式装备,西有沂河做屏障,南、北、东三面建有围墙、外壕,三个门上都筑有炮楼,战斗打响以后,临沂日军出动200多人,乘10辆车前来增援,八路军组织强大火力网,最终歼敌近200人,解放了李庄镇。

  1940年1月,日伪集结了千余人分两路向郯马地区进犯,受到了八路军115师东进支队的顽强抗击,激战三小时,敌向新安方向退却;另外一路日伪军从夏庄以南向马陵山麓进犯,亦被八路军击退。

  1940年3月,沂水、莒县、铜井等据点日军300多人,伪军100多人进犯沂蒙抗日革命根据地,进至沂南县孙祖一带,山东纵队在徐向前指挥下,于九子峰痛击敌人,我军乘胜收复铜井,此战斗共毙敌120多人,击伤70多人。

  1940年4月中旬,日军集中8000多人趁青纱帐未起之前,对鲁南地区进行首次大规模“扫荡”,妄图一举围歼鲁南八路军115师主力。八路军采用了内外线相结合的作战方针,115师师部率特务团配合地方武装边联支队坚持内线作战,主力部队转移至外线作战。鲁南军民经过1个月的战斗,作战30多次,粉碎了敌人的“扫荡”,毙伤敌2200多人,保卫了以抱犊崮山区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

  1940年9月初,百团大战爆发以后,为了支援这场战斗,山东纵队所属鲁东南部队于9月5日开始总破袭,将泰(安)石(臼所)公路莒县至日照段全部破坏,并袭击了大店等重要日伪据点。

  1941年11月5日,占据临沂、费县、平邑、蒙阴、沂水、莒县等地的日军3万多人分11路向山东分局、八路军115师师部驻地沂南县留田村合围。当时分局和师部机关共3000多人,作战部队只有一个特务营,处境十分危险。5日,罗荣桓在留田村附近召开会议,研究并制定突围方案。这次突围未费一枪一弹,无一人伤亡。

  1941年11月29日晚,抗大一分校校直属各单位、第二建国大队等相继转移到蒙山东部的大青山一带,分别住在十几个村庄里,敌人侦知后,连夜调集重兵偷袭。此次突围战,我后方机关人员伤亡惨重,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115师敌工部副部长王立仁、德国友人汉斯·希伯等300多人壮烈牺牲。

  1941年12月20日,日军骑兵、步兵1000多人袭击渊子崖,该村群众不分男女老幼,同仇敌忾,以土枪、土炮、大刀、长矛、锄头、菜刀等为武器,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连续打退敌人6次冲锋。这场战斗最终以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旅五团和县委、区委一部分武装赶来支援,将日伪军击退告终。

  1941年12月底,八路军115师教导二旅四团、五十七军独立旅对陇海铁路进行大破袭,炸毁日军火车1列,破坏铁路25公里多。

  1942年5月至6月,日军对沂蒙抗日革命根据地进行麦收“扫荡”,临沂、葛沟、河阳之日伪军2000多人分4路侵入沂临边县,建立据点控制了沂河两岸的平原交通线。5月,八路军鲁中部队与地方武装配合,拔掉了数个日军据点,毙敌百余人。

  1942年8月20日,日军三十二师团二二一联队小林联队长纠集日伪军700多人分两路向抗日根据地岌山一带进犯。八路军115师教二旅与县大队、民兵主动出击,毙日军30多名、伪军70多名。日军二二一联队长小林被击毙。

  1942年3月24日,日军从徐州、济南、费县、临沂、枣庄等地纠集4000多日伪军分8路“扫荡”抱犊崮抗日根据地。八路军鲁南部队采取灵活机动战术,跃入敌后,展开反“扫荡”。

  1943年1月19日至21日,郯城战役,八路军115师教导二旅在代师长陈光、旅长曾国华等人的指挥下成功攻下郯城,并乘胜连克了马头、红花埠等18处日伪据点。郯城战役共毙伤日伪军103人。

  1944年3月初,滨海军区组织兵力将盘踞在夏庄、赵家岭等地日伪军据点拔掉,此次战役生俘日军小队长和伪大队长以下400多人。

  1944年8月,滨海军民15000多人对临郯公路展开大破袭。经过三天努力,公路全部被切断,交通断绝。

  1944年8月15日,鲁中军区与地方武装和民兵包围了沂水城,此役共击毙日军队长、小队长和顾问以下31人,俘20人,毙伤伪军200人。

  1945年3月7日,八路军鲁中军区组织力量一举解放了蒙阴城,此战共歼日军104人,毙伤伪军255人。

  1945年7月17日,八路军鲁中军区和鲁南军区,对临费边地区日伪军发起攻击,全歼日军1个小队及伪军500多人,彻底破坏了临费公路,进一步孤立了费县和临沂的敌人。

  1945年8月中旬,鲁中军区十一团向白沙埠王洪九伪部发起进攻,共毙敌支队长以下500多人,俘200多人,缴获长枪500多支。

  1945年8月17日,临沂城解放战斗打响,罗荣桓亲自部署,组建解放临沂前线指挥部,决定调用3个主力团和1个地方独立团参战。当天我军占领四关。9月11月零点,我军最后总攻开始,经过8个小时的巷战,守敌4000人,除少数破城时逃窜外,大部被歼。临沂城解放后,临沂除王洪九盘踞的李家宅等据点外,全境解放。

(0)

相关推荐

  • 黎明前攻势所向披靡,各根据地连成一片。

    反"扫荡"虽然结束了,但山东局势仍不乐观.日军继续增兵,并重新部署了兵力,自连云港到青岛沿海,增到5个旅团或独立警备队:日军第五十九师团调归关东军后,由湘潭开来接防的第四十七师团集 ...

  • 【每天老照片】-1万-265-1942年至1945年的重庆,抗日时期和抗战胜利后的历史影像

    从1937年11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到1946年5月5日发布<还都令>的八年半期间,重庆一直是中国的"战时首都".本组图主要揭示重 ...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0—1945.8)(五)

    第二章   清河区.冀鲁边区根据地巩固扩大,我军前身成长壮大 (1939.1-1941.12) 第一节   适应抗战相持阶段形势,进行整军 [抗战相持阶段渤海区形势].南京.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战 ...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0—1945.8)(九)

    [开辟小清河北根据地].1940年2月,清河地委和3支队决定兵分东.西.中三路,出战博兴.高苑,开辟小清河北根据地.东路由后防司令部司令员马千里率特务连(245团2连).基干2营6连及机关干部进入博兴 ...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0—1945.8)(十一)

    第四节   组成清河独立团,参加胶东五个月反投降战役 [组成清河独立团].1940年冬至1941年春,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蒋介石在一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又调动三十万军队向华东.苏 ...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0—1945.8)(十二)

    第五节    开辟垦区,加强根据地建设 垦区位于广饶北部,东临渤海与胶东解放区呼应,西与冀鲁边区相依,南与小清河根据地紧紧相连.是清河.冀鲁边.胶东三大战略区纽带,是开辟平原游击战争的重要地带.为坚持 ...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0—1945.8)(十三)

    [开辟垦区战役].为开辟垦区(沾化.利津.垦利.滨县.蒲台)根据地,1941年9月20日,在副旅长杨国夫的指挥下,发起开辟垦区战役.我3旅特务营(244团1营).7团(其3营即247团1营前身).8团 ...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0—1945.8)(十八)

    [反剔抉,一年粉碎敌三次大合围].1943年1月至12月,敌伪三次集中万人以上兵力对我清河区连续进行"围剿".大"扫荡".大合围,企图剔抉分割我根据地.我根据地 ...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0—1945.8)(二十)

    第三节    敌进我进,冀鲁边区在敌伪"拉网合围"中坚持斗争 [化整为零,坚持斗争].冀鲁边是由山东黄河以北的鲁北地区,与河北省.天津以南的津南地区组成.它控制津浦路,直接威胁天津 ...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0—1945.8)(二十一)

    第四节    组织武工队,深入敌后,打击瓦解敌顽 1942年以来,敌伪连续大规模的"扫荡"."蚕食",根据地不断缩小,有的变成游击区,敌碉堡林立,公路.封锁墙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