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困,可能是肝郁!一张方子,疏肝提神,长精神,请你欣赏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昨天是大年三十儿。我早晨起来,给读者写了一篇拜年的文字。

我实在没想到,有那么多读者热烈地回复我。说真的,我心里十分感动。

这就促使我,必须把更好的中医科普内容,传递给读者,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待和信任。

现在,我给你说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总犯困、总没精神,总想睡觉。

我想和你说的是,上述现象,除了和睡眠不足、血稠,以及中医所谓痰湿上蒙清窍等因素有关以外,还可能和肝郁有关系。

说白了,就是你越是发愁、越是心情不好,越容易犯困。

我还是给你讲个故事吧。

早在1989年的《新中医》上,记载了这么一个医案故事。

患者姓林,女性,年26岁。

这个人素来性情比较急躁,容易郁怒、生气、抑郁。

大概是1984年秋天开始吧,这人在因为家事而产生不快以后,忽然就开始特别容易困,醒了以后也是体倦,神情恍惚。有的时候,走着走着,都能睡着,以至于多次撞墙。

这到底怎么回事呢?去医院检查,给定了一个“多发性嗜睡病”。经过一系列的西医西药治疗,无效。

后来家里人合计,要不然,咱看看中医吧。

于是,就去看中医。刻诊,见脉弦,舌苔薄黄,患者自述口苦,不爱吃饭,胸胁不适,痰多,喜欢叹气,眼白还有红血丝。整个人的状态非常抑郁,愁眉不展,面无表情。

看到这里,医师给开了一张配伍。但见——

苍术、山栀子、神曲、龙胆草、柴胡、瓜蒌皮各10克,郁金、香附、橘络各5克,连服8剂。

结果,患者服用以后,嗜睡犯困的现象大大缓解,胸胁感觉宽敞,精神见好。

效不更方,再用11剂。到最后,诸证悉平。

医家劝解,日后务必改善性情,再不要自找苦吃了。

好了,接下来,我给你聊聊这背后的学问。

我告诉你啊,这人之所以总犯困,源于长期精神焦虑急躁,导致肝郁化火。

你可能会问了,肝郁化火,不是意味着一个人肝火大,爱发怒吗?这样的人,应该睡不着才对啊,怎么会嗜睡呢?

我跟你说,这人和人啊,还真就不一样。同样一个原因,就可能引起不同的结果。有的人啊,偏偏会因为肝郁化火而犯困。这就是体质不一,疾病的发展变化轨迹也就不一了。

道理是这样的:肝郁,必然影响津液的输布。肝郁伤及脾土,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这两者结合起来,患者难免生痰。同时,肝郁化火,火能炼津生痰。

总之,多重因素作用下,患者就有痰邪阻闭神明的问题,导致犯困、嗜睡、抑郁满怀。

正因为有肝郁的问题,所以患者脉弦。因为有火,所以苔黄。因为痰湿中阻,所以纳呆、吃不下饭。因为胆气上逆,所以口苦。因为肝郁气滞,身体想要疏解自救,所以患者频繁叹气。

你看,这不是很清晰吗?

既然如此,那治疗起来,就要清肝火、疏肝郁、化痰浊。你看看上文所述医案中的配伍——

苍术、山栀子、神曲、龙胆草、柴胡、瓜蒌皮各10克,郁金、香附、橘络各5克。

这里头其实是越鞠丸的加减。清肝火的事儿,交给山栀子和龙胆草。

疏肝气的事儿,交给柴胡、香附、郁金。

化痰浊的事儿,交给苍术、瓜蒌皮、橘络。

神曲这味药,用于健脾,增进运化之能,固护中焦。

你看,这层次,是很清晰的。

我把这个东西写出来,供您参考和借鉴。

你问,我平时也犯困,也心情不好,是不是可以用这个方子?我告诉你,未必。一来,心情不好和总困之间,未必就一定存在因果关系。有些人,可能是两方面的事儿,恰好凑在一起了,不能作为致病因果关系来看待。只有长期地肝郁、苦闷、焦虑、抑郁、急躁,引起了频繁的嗜睡、倦怠、乏力,才可以考虑是不是病态,是不是该用药调节。

另外,文中配伍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具体用量上,不见得适合每一个人。至少,阴虚火旺者,慎用。因为里头的药材,有不少容易伤阴。阴虚者简单模仿应用,后果会很不好

所以说,我把这个东西写出来,你一定要谨慎地体会和借鉴。必要时,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盲目草率用方,是不对的。

当然了,肝郁化火、痰浊阻闭,这个作为引起嗜睡、反复出现强烈困倦现象的重要因素,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尤其是平时自觉生活压力、竞争压力较大的人,心里头动不动就生闷气,感觉到受憋、受委屈的人,更要警惕。用药,其实还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我们自己得认清疾病来由,适当调节身心和生活方式。严格讲,这就是一种情志病。会不会好起来,还得看我们自己。

全文完。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