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新西兰碳交易体系

新西兰碳交易体系历史悠久,是继澳大利亚碳税被废除、澳大利亚全国碳市场计划未按原计划运营后,大洋洲剩下的唯一的强制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于《2002年应对气候变化法》(2001年通过,并于2008年、2011年、2012年、2020年进行过修订)法律框架下的新西兰碳交易体系自2008年开始运营,是目前为止是覆盖行业范围最广的碳市场,覆盖了电力、工业、国内航空、交通、建筑、废弃物、林业、农业(当前农业仅需要报告排放数据,不需要履行减排义务)等行业,且纳入控排的门槛较低,总控排气体总量占温室气体总排放的51%左右。新西兰最新承诺,在2030年之前将排放量与2005年相比减少30%,并在2019年年底将2050年碳中和目标纳入《零碳法案》中,具体为非农领域2050年实现碳中和,农业领域(生物甲烷)到2030年排放量在2017年水平上降低10%,到2050年降低24-47%。尽管较早开始运营碳市场,新西兰的减排效果并不明显。从总量上看,新西兰不属于碳排放大国,但人均排放量较大、高于中国,同时温室气体排放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019年排放相比1990年增加了46%。从排放来源上看,新西兰近一半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于农业,其中35%来源于生物甲烷,主要原因在于新西兰是羊毛与乳制品出口大国。据路透社数据,乳制品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20%,同时新西兰人口近500万,牛和羊的存栏量分别为1000万头和2800万只,这也是新西兰的减排目标将甲烷减排进行单独讨论的原因。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一直处于“佛系”的新西兰碳交易市场于2019年开始进行变革,以改善其机制设计和市场运营,并更好支撑新西兰的减排目标。其一,在碳配额总量上,新西兰碳交易市场最初对国内碳配额总量并未进行限制,2020年通过的《应对气候变化修正法案》(针对排放权交易改革)首次提出碳配额总量控制(2021-2025年)。其二,在配额分配方式上,新西兰碳市场以往通过免费分配或固定价格卖出的方式分配初始配额,但在2021年3月引入拍卖机制,同时政府选择新西兰交易所以及欧洲能源交易所,来开发和运营其一级市场拍卖服务。此外,法案制定了逐渐降低免费分配比例的时间表,将减少对工业部门免费分配的比例,具体为在2021年至2030年期间以每年1%的速度逐步降低,在2031-2040年间降低速率增加到2%,在2041-2050年间增加到3%。其三,在排放大户农业减排上,之前农业仅需报告碳排放数据并未实际履行减排责任,但新法规表明计划于2025年将农业排放纳入碳定价机制。其四,在抵消机制上,一开始新西兰碳交易市场对接《京都议定书》下的碳市场且抵消比例并未设置上限,但于2015年6月后禁止国际碳信用额度的抵消,未来新西兰政府将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开启抵消机制并重新规划抵消机制下的规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