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飞:曾国藩的读书法,让人终身受益,你不学学?

曾国藩,是晚清名臣,因为镇压太平天国,被冠了个“刽子手”的名誉,还有个“曾剃头”的恶名。其实这个人是一代大儒,后代很多人,包括毛主席在内,都对其推崇备至,甚至有把他推为儒家的第四位圣人的提法,另外三位是孔子、孟子、王阳明,可见其儒学修养,非一般人能及。

我初识曾国藩,还是因为他的《冰鉴》,此书到底是否为曾氏所作,目前还有争议,但是曾国藩会相人,这是事实,我因为儿时受父亲影响,对相术颇有兴趣,于是搜罗了诸如《麻衣神相》《柳庄相法》之类的书回来看,在这个过程中就见到了《冰鉴》,开始接触曾国藩的书。

慢慢才意识到,这个人,是一个治学严谨、博览群书的一代大家。可惜历史教材上并没有提到这一点,导致大多数人对其认识不够。

曾国藩对于读书之事,有自己的深刻见解,我觉得可以拿出来,供大家参考,如果能照做,必有极大进益。

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一八四二年)冬,曾给自己订下了每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它们是:

一、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五、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九、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十、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十一、作字:饭后写字半时;

十二、夜不出门。

仔细看来,这前两条中,讲的是修身之学,用今天的话来说,其实就是站有个站相,坐有个坐相,尤其是古人,讲究的是一个做人要有“威仪”要“不怒自威”,这对于我们今天来说,依然是非常有用的学问。

第三条,醒后不沾恋,我们有多少人,早晨醒了还要在床上躺个半小时一小时,明明已经醒了,非要磨磨蹭蹭不起床,刷个抖音,玩个游戏,时间就这么浪费了。

第四条我觉得特别有用,我自从看了这条后,便开始照做,不看完这本书,绝不动第二本,避免自己浅尝辄止,每本都翻了几页,每本都没看完。比尔盖茨有句话说,不要打开一本你不想看的书。反过来,既然已经打开了,就把它看完吧。这样才能学到一点东西,避免了蜻蜓点水,黑瞎子掰苞米,掰一个扔一个。

第五条读史,对于领导人来说,读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事,因为只有读史,才能知兴替,才能明得失,更重要的是,曾国藩的读书法,每天圈点十页,即使有事也不间断,这个功夫,是真功夫,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所以说很多事,贵在持久。

这也正如我们今天,有些人坚持在做一些事,日子久了,我们跟人家的差距就越来越大。有一个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说的是如果你能在一件事上坚持做一万个小时,就有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甚至是顶级的专家。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跟别人的差距,正在于那“八小时之外”,我们在干什么,别人又在干什么,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

第六,谨言,所谓言多必失,少说话,多做事,对于我们今天依然是金玉良言。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说的话都是废话,甚至一天当中,说的绝大多数话,都是废话,所以佛家有个“止语”的戒律,一天甚至一年都不说话。正所谓“祸从口出”,自古以来因言得祸的人太多太多,话说多了,不仅扰动了别人的心,其实也乱了自己的修行。

第七,养气,无不可对人言之事,这应该是取自孟子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吧,无不可对人言之事,讲的是一个心怀坦荡,心底无私自然天地宽,坦坦荡汤,浩然之气自然也就具足。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缘故吧。

第八、保身。这个对我们来说更有现实的意义,做工作,不要太拼命,节欲、节食,控制自己的欲望,管好的自己的嘴,迈开自己的腿,实在是养生的秘诀。

第九、十、十一,讲的是读书写文章练字,这几件事看起来是三件事,其实是一件事,尤其是读书和写文章,这分明就是一件事。曾经有人问我,你成天写文章,哪有那么多要写的东西,其实他不知道,我之所以能成天写文章的背后,是我成天都在读书,读书就有感悟,就有收获,再去写东西,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曾国藩说,读书的时候要记录心得,其实也就是读书要做笔记,要写心得,一方面,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另一方面,有了心得,才说明书读进去了。

至于写文章,有了心得,不正好是写文章的好素材吗,所以说,读书和写文章,本质上是一回事。当然,练字,就更不用说了,写文章的时候,不就是在写字吗,搂草打兔子,顺道进行,不耽误。

至于最后这一条,夜不出门。这里面的意思不是怕走夜路,而是拒绝一些无意义的社交。

所谓无意义,就是只会在一起花钱找乐、消磨时间,对人生进步、事业发展、增长知识毫无受益,不是一些逢场作戏的“演员”,就是一些混吃等死的庸碌之辈,这样的社交,不过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而已,早点断绝,是对自己的负责。

这对我们今天的人,更是一种当头棒喝。一些人成天在各种“局”里,忙得不亦乐乎,其实绝大多数都是毫无意义,浪费生命,戕害自身,实在是得不偿失。

曾国藩的这十二条读书规矩,前三条是为读书作准备的。第四、五、九、十、十一条是读书的方法;而第六、七、八、十二条看起来似乎与读书关系不大,实质上是要求自己集中精力读好书,因而这看似关系不大的规矩,却是保证读书质量的重要手段。

据唐诗戡所撰的《曾国藩治学之道》一文中介绍,咸丰八年(一八五八年)曾国藩在军务繁忙之际,犹定申、酉、戌、亥四个时辰温旧书,读新书,偿外债(指诗文债、字债),写笔记。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他任两江总督,白天忙于军政事务,夜里仍温读诗文。他自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年)正月初一起写日记,至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二月初二止从未间断,数十年如一日。

他不仅勤于读书,而且善于读书,深得要领,曾说:“万卷虽多,而提要钩玄不过数语。”其见解可谓精辟之极。曾国藩读书注重消化归纳,从而提出自己的精当见解。

他很重视作读书笔记,除经史外,常随手摘记,使得他的读书精深有用。曾国藩曾说:“凡奇僻之字,雅故之训,不手抄则不能记。”曾国藩喜欢读史,曾写成《历代大事记》数卷,以此作为重要的读书方法。

曾国藩的读书特点是:日课有程,持之以恒;博求约守,不拘门户;提要钩玄,善于概括;挈长补短,与时变化。曾国藩的这些读书经验对今天的读书人来说,仍有积极的借鉴作用。而除了读书之外,更有深刻的人生感悟在里面,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0)

相关推荐

  • 曾国藩家书的“写作启示”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和文学家,他一生严于修身.勤于治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受到梁启超.毛泽东的高度赞誉,他的治军思想一度成为军校教材,<曾国藩家书><挺经 ...

  • 李敖的“心狠手辣”读书法

    达达读英语外刊 云端笔记本 / 读外刊 / 播客Podcast 有太多头衔的李敖先生今日(2018年3月18日)因病去世,享年83岁. 博学如李敖的读书方法处处体现"扎实"二字,而 ...

  • 曾国藩八字读书法:虚心涵泳,切己体察

    曾国藩在学问和事业上的成就,既体现出其做人的品行.态度和胆识,也体现出其做事的眼光.方法和路径.在家书中,曾国藩曾多次强调读书治学之道,其中多次明确表达了对朱熹提倡的"虚心涵泳,切己体察&q ...

  • 李展飞:我打算不再劝人读书了,从放牛的不看书说起

    N年前与媳妇在老家的大路旁等返城的车,其时便看到路旁的草地上有一个放牛的小伙,看他专心放着牛,我便说了句:"这样放牛多无聊,为什么不拿本书看着,一边放牛一边看书,多惬意--" 媳妇 ...

  • 李展飞:夜未深,人未静,随便写写

    李展飞:夜未深,人未静,随便写写

  • 李展飞——《来都来了,人都死了,大过年的,还是孩子……》

    来都来了,人都死了,大过年的,还是孩子,有人总结这是中国式四大宽容. 我觉得还少了一句:出发点总是好的. 昨晚写的一篇关于批判把圣诞节与八国联军牵强附会起来的文章,引来了几位键盘侠的口诛笔伐,正经道理 ...

  • 李展飞——《要把学生当人看》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会觉得诧异.尤其是我们的老师们,可能会反问一句,谁不把学生当人看了?如果我把这个题目改成:要把学生当"人"看,或许读者就会更明白我的意思了.我们当下的教育,为了 ...

  • 这张腹部的9宫格地图,看完让人终身受益!

    腹痛几乎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管是我们自身还是周围的亲戚朋友,难免都会不定期的产生腹痛. 不管是哪里的疼痛感,其实都是不同的器官受到了影响而反射给我们的疼痛感.所以,我们应该了解腹部各个器官的位置,以 ...

  • 这张腹部的9宫格地图,看完让人终身受益!值得收藏~

    腹痛几乎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管是我们自身还是周围的亲戚朋友,难免都会不定期的产生腹痛. 不管是哪里的疼痛感,其实都是不同的器官受到了影响而反射给我们的疼痛感.所以,我们应该了解腹部各个器官的位置,以 ...

  • 对付小人的七种方法,让人终身受益

    对付小人的七种方法,让人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