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大妈爱上靳东被群嘲,却揭示了海外华人这一群体的真相,对不起,我笑不出来…

小编:库里的小迷妹

从《伪装者》里身份重重、运筹帷幄的大哥明楼,

到《欢乐颂》里车比鞋多的商业巨鳄谭宗明;

从《外科风云》里成熟稳重,号称外科一把刀的庄恕,

到《我的前半生》里呼风唤雨、帅气多金的贺函...

靳东在剧中的形象几乎总是给人一种这个年龄该有的帅气和儒雅。

那严谨正派的气质,引得无数粉丝直呼

不爱小鲜肉,更爱老腊肉!

然而,

一向“成熟多谋”的靳东前不久翻车了!

靳东涉嫌“重婚罪”,还在网上直播带货,和一名大妈谈起了网恋...

收到这一消息的靳东立马坐不住了

靳东工作室第一时间维权

起诉假冒者

原来,靳东的一位六旬女粉丝黄月在抖音上遇到了假靳东,并和其谈起了恋爱,深陷这段恋情...

与丈夫分房睡觉,只身远赴长春

与假靳东见面,为他刷礼物、买东西...

甚至当骗局被揭穿后,阿姨仍然无法相信。

只要家里人提起这件事,

阿姨就会情绪失控脾气暴躁

甚至疯狂摔东西,闭门绝食!

网友看到这一幕,感觉靳东哪里是明星啊,

这完全是个控制思想的“邪教教主”啊!

更有网友发现大妈们在靳东账号下的留言,引发了集体围观和群嘲。

阿姨们对靳东掏心掏肺的留言,也被全网围观。

嬉笑怒骂中,各种轻蔑、谴责和哄笑,砸向了这群乘风破浪的阿姨们。

这件事曝光后,网上各种评论都有:

有骂骗子无耻的,有骂抖音平台监管不严的,大部分人笑话老太太痴迷。

认为这是病,得治。

甚至说那些“靳东”账号底下的留言情话,实在是恬不知耻。

实际上,有没有人思考过,

这件事暴露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仔细看那些骗子的假靳东账号,甚至有40多万粉丝有些更多。

为什么有这么多大妈痴迷人关注?

显然这不是一两个失智大妈的行为,

可能现实中有一大群人!

她们真的傻吗?

她们说出那些掏心窝的话,可是发自肺腑啊,她们是真的恋上了那个弟弟。

我们会发现,这是一群被人遗忘,很少人关注的,情感缺失的,中老年群体。

当全网在群嘲阿姨们连低级骗术都无法识破时,

当全网在群嘲阿姨们为何能对一个弟弟如何痴迷时,

当全网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围观阿姨那些“恶心人”的情话时...

谁曾想过,时代的烙印背后,实际上这是一些文化程度不高,防备意识不强,但辛苦操劳了一生的女人、妻子、母亲、奶奶……

她们那些情话背后

无非就是一颗真正的少女心啊!

谁还没年轻过呢?

谁还没怀揣过爱情的梦想呢?

但是现实的裹挟下,她们的少女心或许被挤压,或许被隐藏。

如今,生活相对轻松了,在骗子的激发下,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被唤醒了。

我们有什么可嘲笑的?

其实,这件事最可怕的地方,不仅仅是公众群嘲,也不是骗子可恨,

最可怕的一点,恰恰是,

这些追梦追到身心俱疲的阿姨们

突然被人告知,那是骗子,那不是真的

你用心搭建的美好生活景象

都是假的,假的!

这才是真正的诛心啊!


我们不禁要再问一题:

为什么发现中老年人情感缺失的

往往是骗子而不是身边的人?

骗子固然可恨,但是他们抓住了人性的弱点,抓住了中老年人的弱点,而能够让骗子乘虚而入的,

恰恰是身边人、子女和亲朋好友对他们的情感缺失和关爱缺失。

这种心灵的空虚和孤独,在很多老年群体都存在,

在海外华人群体中

更会因为物理空间的隔阂

老人们更为煎熬...

在悉尼Chatswood华人区,一位70岁的老太太,她和老公退休之后就被儿子接到澳洲。

本以为可以和儿子孙子团聚享受一把天伦之乐,然而

现实却无情地丢给了他们一地的孤独...

每天就是到扫卫生、看些听不懂的电视,整个小区都是无比安静。

白天孩子们要上班上学,好不容易晚上一家人在一起了,大家又是各自玩手机。

日复一日

老两口心里有说不出的寂寞

而对于那些失去老伴独自赴澳的老人来说,日子更难熬。

和女儿居住在墨尔本box hill的李大爷就深有体会。

这里好山好水好风景,但唯一不足的是几乎与世隔绝。

平时女儿上班后,家里只剩下李大爷一个人。

他常常把屋子收拾了两遍还感到无事可做

只好看着日出日落...

如今,越来越多扎根海外的华人选择将中国的老人接到自己身边生活,

但扑面而来的是文化差异、语言壁垒、经济压力以及家庭纠纷...

一些华裔老人感叹到:

“儿女很近,幸福很远。”

如果有一天

他们真做出来很傻很傻的行为

你觉得是真傻呢,还是这个社会很傻?

年轻人,更多会盯着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往往会忽视中老年人的需求,很难设身处地的替他们思考,感受他们的一切。

国外有个小伙,就用实际行动感知了那种可怕。

这仅仅只是体验孤独而已

孤独背后,是语言不通

文化不同,交流不多

沟通困难的现实

以及每个摇椅在寂静中的无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