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浅说写诗的要求与感受 | 谢松模

2021.4.28 · 周三

伴您行

雷池诗社

诗人简介
谢松模,安𡽪省望江县人。中学退休教师,从教四十年,教学生涯中主要从事中学的数学教学。爱好阅读、写作、书法等,且虚为县作家协会会员。平日里喜欢用自己的QQ网名“公莫先生”或微信网名“一棵松”在网上写些没有多少文气和分量的散文、杂记及诗歌等,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思和浅见,偶有作品发表并获奖,退休后曾出版个人诗集 -----《秋枫集》。

浅说写诗的要求与感受

谢松模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之邦,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起源于《诗经》、《楚辞》,起源于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歌唱。生活中,人们都喜爱用极精练又优美的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愿想、要求和情感。那些有文学素养和天赋的先人便以最精美的文学形式――诗!来表情达意,歌颂和赞美生活。这便把人类的语言和情感点染得绚丽多彩。于是激起了人们对诗的热爱、追求和向往。所以那些有文学素养的人喜爱写诗,那些没有多少文学素养的人也喜爱写诗,甚至连一些没读多少书的人们也喜欢学着用类似诗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写诗毕竟是一种很高的文学艺术,不是想写就写得出,写得好的。虽然写的人心里想着是写诗,其实所写更多的很难真正称得上是诗,不过是写的人内心对语言的一种美的追求而已。这就有了诗、打油诗,顺口溜之别。按我不深入的研习和浅薄的理解,感受到写诗应该具有以下一些基本而明确的要求:

一、诗意的“起、承、转、合”。

二、诗韵的“平、仄应和,抑扬顿挫”。

三、情境构思的蒙太奇手法以及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等。

四、修辞手法的运用,特别是对偶,排比、比喻、反复、重叠等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五、律诗的颔联与颈联一般要求对仗并注重辞句的优雅性。

另外,对有名的诗章典籍应有一定程度的学习和了解,特别是要熟记、熟背并理解一些名篇,名诗词歌赋等,使自己在写作时能对诗章、典故,名言名句有一种灵活的运用、引用或化用;生活中还应有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积累与感悟等等。

总之:诗――在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在于声韵和谐的抑扬顿挫之美;在于辞句表情达意的运用之妙;在于时空想象的空灵之妙……

所以写诗堪称仙人之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是可望而难所及的。这正是:诗到绝处字字寒,危乎高哉声声叹。凡俗难识仙人语,略解一二不知三。对于许多人来说,虽然平常也都爱学写几首,但不过只是鹦鹉学舌,最多也不过打油写诗了。

为具体探析写诗的一些基本要求与感受,这里不妨举一首打油《咏雪》的小诗略作品析-----

咏   雪
江上一笼统,井口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从言辞上看,这首打油《咏雪》中的词句虽然显得较为平俗而直白,但读起来音韵和谐,多少也让人感受到了一幅大雪覆盖的画面和情境,且诗意明确扣题。诗中运用“白狗”和“黄狗”满身是雪的特写来表达大雪纷飞的情景;通过“江上一笼统”来表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雪景,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情景之美与言词之趣;同时还通过唯有“井口”没有被大雪覆盖的特写,表达了大地深处的暖气通过井口溢出的一种诗人的独特观察和一腔深沉的情怀。作者通过自己独到的感味和观察,把几个特写镜头运用蒙太奇的手法把几个看上去并不相干的物象和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一首咏雪的诗。虽题为“咏雪”,但诗句中却未见一个“雪”字,而读过这首诗后谁都能体会这是描写一场大雪情景的诗,这不能不说“妙”。虽然词句显得粗浅些,也谈不上意境优美,但从音韵,情景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看也都符合写诗的一些基本要求。因此不失为一首写景抒情的诗作,远远高于一些既无诗意,又无诗韵,既无诗情,更无诗境甚至还有一些语意不通的顺口溜了。对于打油写的这首《咏雪》,人们首先认可这是一首诗。所以后来的人们就把这种言辞、意境并不高的普通诗句称之为“打油诗”了。这也是人们常说的“打油诗”的由来。

以上便是我对写诗的一些浅薄感受、体会与理解,也供喜爱写诗的初学者们参考。

一棵松写于:2017.8
诗社介绍:
《雷池诗社》是一款面向社会的媒体平台。力推原创,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体裁不限;力呈精品,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刊发亮点稿文;力飨读者,精心打造平台魅力,竭力为读者服务。《雷池诗社》是成就诗人的摇篮,是大众娱乐的天地,是文学爱好者的乐园。
编辑团队:
总编:初畔池  责任编辑:子贤  欣悦  文成
审稿:初畔池  子贤   版面设计:子贤
特别申明:
来稿要求内容健康,原创首发,有
来稿要求内容健康,原创首发,有标题、正文、作者简介(含图片)等,切忌一稿他投,若文或图片涉及版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