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刘邦通缉追捕的三位项羽旧部,为何命运迥异?

公元前202年,东西方同时发生了两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两位千古名将双双落败。东方是垓下之战,项羽兵败,乌江自刎;西方是扎马之战(Battle of Zama),欧洲四大军事天才之一——汉尼拔(Hannibal Barca)兵败,之后自杀。

垓下之战中,项羽军事集团全军覆没,连同八千江东子弟在内的、曾参加反秦战争的八万楚国壮士身首异处,让人想起屈原的千古名篇——《国殇》。

从十面埋伏中逃出生天的少数幸运者,陷入一场新的噩梦——被刘邦下令,全国通缉,“敢有舍匿,罪及三族”。

三位将领,命运迥异。

首先是丁公。丁公曾临阵放跑过刘邦,帮过刘邦本人。丁公“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

现在丁公走投无路,动念一想,自己曾帮过刘邦,现在有难,去找找刘邦,不仅能解危脱困,而且说不定还能邀功受赏。岂料,刘邦“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斩丁公”。

由此想到一则故事:

二战期间,一位德国犹太木材商人(贾迪·波德默)的两个儿子为躲避纳粹迫害,弟弟投奔到他们家帮过的一个人,哥哥投奔到帮过他们家的一个人。结果是,弟弟被送进了集中营,哥哥得救。帮过他们家的人,再一次出手相救。这则故事令人感慨:曾经给过你恩惠的人,会比你曾经帮过的人,更有可能帮你……

丁公的问题,在于对人性的误解。在这个时候找刘邦,提起当年丢人现眼、临困陷厄,刘邦不着急上火才怪呢?!

第二位是钟离昩。钟离眜找了一位体制内的朋友,这个朋友是大名鼎鼎的韩信。可是钟离眜没有想到以下三点:

第一,对钟离昩而言,刘邦始终是一个过不去的“坎”,早晚要面对,这么在韩信的楚王府里躲着,只是把问题向后推迟,导致问题越来越大。而韩信最大问题,是与刘邦交情不深。韩信刚刚三十出头,刘邦已经快六十了,双方有巨大的代沟。刘邦的朋友圈里,没有韩信,只有那些在沛县与刘邦厮混了近一辈子的萧何、曹参、夏侯婴、樊哙,等等。

第二,韩信此人,功利思想太重。通常而言,有功利心不是坏事,但功利心太重,就意味着以功为本、重视爵位、缺乏义气。比如,韩信曾经因为自己一年多仅仅“下赵五十馀(城)”,而郦生一人出使齐国,就以“三寸之舌下齐七十馀城”,嫉妒郦生功劳比自己多,不顾郦生作为汉王刘邦派去游说齐国的使者,尚在齐国,且齐国已经答应归属刘邦,背信弃义攻打齐国,致使齐王恼怒,烹杀郦生。

第三,韩信功高震主,已经成为刘邦心腹大患,刘邦可能早已派人暗中监视。投奔韩信,等于主动暴露自己行踪。

果然,韩信窝藏钟离昩,被人秘密告发给刘邦。刘邦以云游为名出巡,突袭韩信,韩信措手不及、惊慌失措,先逼钟离昩自杀,然后“持其首”,谒见刘邦。

第三位是季布。《史记》说季布“数窘汉王”。季布是怎么得罪刘邦的?二十世纪初年,在敦煌发现《捉季布传文》,出自唐人之手。称季布“遥望汉王招手骂”,说季布骂刘邦“百战百输天不佑”“自号为王假乱真”。

面对“高祖购求(季)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求助的是游侠。

楚汉争霸期间,在项羽控制的地盘,有一种非政府组织——游侠。这些游侠,专门“赴士之厄困”,而且“不矜其能,羞伐其德”。季布跟其中一位——濮阳周氏——关系不错。后者先把季布藏匿了一段时期,见风声越来越紧,就把季布转移给另一位游侠——鲁国朱家。

这个鲁国朱家,“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馀庸人不可胜言”。而且做好事不留名,喜欢暗中帮人。“诸所尝施,唯恐见之”。尤其可贵的是,鲁国朱家“赈人不赡(不足),先从贫贱始”。

鲁国朱家也不是富商巨贾。“家无馀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但“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鲁国朱家以侠义闻名,声名远播,“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

这些侠义之士,本是国家和社会很大的一笔财富。可是到了汉景帝,对这一类人,“使使尽诛此属”。

我们接着说季布。濮阳周氏将季布混杂在数十名奴仆中,一起“打包”卖给鲁国朱家。但为过关卡,季布要伪装成犯罪后被变卖的奴仆,这就先要“髡钳”。据秦汉刑法,去发即把头发剃掉,成为光头,称为“髡”(音“昆”),以铁束颈,称为“钳”。

鲁国朱家在见到季布的第一眼,就认出了季布,但装作没事一样,对濮阳周氏送上门来的这一伙人照单全收。鲁国朱家如何认出季布的?是刘邦通缉令上季布的画像画得神似,还是季布以前带兵经过,鲁国朱家与之有一面之缘?后一种可能更大,因为季布本人“为气任侠,有名于楚”,喜欢结交江湖上的朋友。

鲁国朱家叮嘱其子说,“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意思是,你不能自己认为是主人,把人家当奴仆使唤。而且,吃饭不能你吃好的,奴仆吃差的。

安顿好家里的事,鲁国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找到夏侯婴的门上。夏侯婴是刘邦的车夫,也喜欢结交天下好汉。在沛县时,与刘邦有几十年的交情。刘邦起兵后,夏侯婴与刘邦一起征战沙场。彭城之战,“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刘邦嫡长子,吕后所生)、鲁元(刘邦和吕后独女),载之”。刘邦气急败坏、临场失措,为了自己和夏侯婴两人坐在车上跑得快,多次把两个孩子推下车去,夏侯婴又赶忙多次把两个孩子拉上车来,“如是者三”。

鲁国朱家在夏侯婴家住了多日,找机会谈到季布,问道:“君视季布何如人也?”

这就要谈到季布本人的优点了。季布在尽心竭力帮项羽打刘邦的同时,还树立了自己在江湖上的名望。季布特别重视承诺,诚实守信,有诺必践。楚国有一谚语,说“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重视承诺,在诸多美德中,尤其值得称道。连夏侯婴也不得不承认,季布是“贤者”。

鲁国朱家又说:“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焉?”

鲁国朱家与夏侯婴的“谈判”,有三点值得称道:第一,先达成共识,季布是“贤者”;第二,为对方着想,劝对方不要“壮士以资敌国”;第三,留有后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实在不行,就帮着季布“北走胡”“南走越”。

顺带说一下,匈奴对汉朝将领“求贤若渴”,优待有加。出使西域的张骞,被抓后非但没有被处死,单于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卢绾投奔匈奴后,被封为东胡卢王。李陵和卫律投奔匈奴后,分别被封为右校王和丁零王,俩人“常在单于左右”。

夏侯婴首先被说服,然后去找刘邦。

这时,恰恰出了田横自杀之事,刘邦追逼田横过甚,至其自杀,正有些懊悔。夏侯婴趁机按照鲁国朱家所说,向刘邦说了季布的事。刘邦终于被说服,“赦季布”“拜为郎中”。

季布的故事就此结束了吗?对于季布这样的杰出人物而言,从困境中再生,只是另一个传奇故事的开始。

*****

你的眼睛受苦啦!推荐一款真正有效防控青少年近视和解决成人眼干眼涩的眼贴——仙慕冷敷眼贴。

一个朋友和她儿子已经使用了三年,儿子的视力从三年前的4.6、4.7上升到4.8、4.9,至今不戴眼镜在教室最后一排能看清黑板,她自己也解决了眼干眼涩,摆脱了对眼药水的依赖。

在仙慕眼贴之前,她用过好视力眼帖、日本的花王眼帖等等多种眼贴,只有仙慕眼帖是有效的。

朋友圈里,凡是给孩子坚持每晚用仙慕眼贴的,都收获了预期效果:未近视的远离近视,刚近视的告别了近视,中高度近视的得到有效控制,视力普遍提升了1-3行。

一个好朋友的女儿,小学五年级雅思就考了7.5分,只可惜早早戴上了近视镜,学校每次测视力,都是视力迅速下降,使用仙慕眼帖后,不仅没再下降,视力还提升了一行。

依据仙慕眼帖的使用说明,每晚一帖,实际上一帖用两个晩上,效果也很好。一帖13元,可以用两天或三天,每天花费四五元,永远告别了眼药水,不再眼干眼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