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试热点篇 | 教育公平不公平?
一天不见,甚是想念,我是小司。(bushi)
今天小司带大家来掌握一个重要热点——“教育公平”。无论是初试还是复试,“教育公平”都是大热门选手。

教育公平是指教育主体在教育活动中对每一个教育对象公平和对教育评价公平,不论其性别、种族、出生背景、生活环境、家庭条件、外貌美丑等,都能与他人一样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并能够凭借所受的教育和自身的努力达到一个社会普遍标准。
教育公平
基础教育公平的现实意义
首先,基础教育公平能够为公民和国家带来更高的经济回报。
其次,在社会中人的发展程度都与其所接受的基础教育质量密切相关。
最后,基础教育得到的普及和质量优劣程度,决定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否。
“三段论”
是什么
↓
为什么
↓
怎么做
我国基础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1)东西部基础教育不公平问题
从整体来看,东部地区繁荣发展,每年都有充足的教育拨款,然而处于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当地政府难以每年承担大额的教育财政经费,有些地方甚至都不能保障最基本的教育经费,经济落后地区中无力承担子女学习费用的家庭依然不在少数。
(2)城乡学校基础教育不公平问题
基础设施差距显著、师资力量差距明显、教育经费保障不一致。
(3)校际基础教育不公平问题
除了城乡差距之外,同一地区的不同所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也存在着巨大差异。校际差距是指基础教育中普通学校与重点星级学校之间的差距,正是因为这样的差距才导致了家长的“择校热”、楼盘的“学区房”等现象的出现。
我国基础教育不公平的原因
(1)经济发展不均衡
由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制度政策等因素造成了我国东西部的经济发展差距,从而波及各地教育的发展。基础教育的发展只有依靠政府财政的支持才能得以快速发展,但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相对落后。
(2)教育经费所占比重低
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是我国的主要基础教育体制,因此教育经费的分配也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当地政府有发展基础教育的义务,但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地方政府无法保障基础教育的正常发展所需的财力,从而无法推动地区基础教育的进步。
(3)教育思想和管理滞后
由于学校不及时引进先进的教育知识理念,从而导致管理的落后也成了阻碍着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学校管理层并不知道如何高效地对教学工作进行管理,教学工作目标模糊不清,缺乏有效的激励评比机制,与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相脱节。
我国基础教育公平的推进策略
(1)完善教育政策法规,保障公民受教育权
就国家层面来说,在发展基础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法律、法理上的约束, 做到权责分明。就学校方面来说,各学校应当加强建设自身的制度,依靠法制化和制度化的建设来提高基础教育公平的实施和保障。
(2)加大财政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对于基础教育落后的地区,政府应加大拨款力度,保证教育经费逐年稳健增长,并以发达地区和城市的教育资源配置为标准来建设学校。在增加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政府还应当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和社会团体组织来参与办学过程,拓宽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得到更多的基础教育经费从而保障基础教育公平。
(3)坚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平等始终是基础教育公平的最终目标,这里所指的平等并非绝对的公平,即每个人所接受到的教育资源都一模一样,而是存在着差异的相对公平,所以在发展基础教育促进公平时,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时应该考虑到当时当地的条件,从而进行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结构的调整。
(4)建立基础教育公平的监督机制
一方面,国家需要建立内部监督机构,建立相关的明文法规对教育公平进行监管,可以把教育公平纳入各地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绩效考核项目。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完善外部社会监督机制,加大宣传基础教育公平的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人民群众能够广泛参与监督。

不光是“教育公平”,基本所有的教育热点都可以用“三段论”的套路来进行。就这个话题,21考研er可以开口表述,不要求和原文是一模一样的,能够把对应的“点”表述清楚就好。22考研er作为了解课外热点,当做一种积累,把大点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当做是扩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