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流“唐满师”——追忆浏阳著名花鼓戏表演艺术家唐济敏老师 2024-06-12 07:12:31 “唐满师”是浏阳花鼓戏的招牌之一,与“王霞师”(王霞生)等众多老艺术家一样,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唐济敏,民国十四年(1925年)出生于浏阳县城郊东门佛祖庙前的一户农民家庭,兄弟姊妹九人,他为最小,所以叫唐满,唐细满。全家人靠父亲打长工、母亲行乞、众姊妹捡螺头、捞虾米维持生活。十四岁的时候,为躲壮丁兄弟分家,他带母亲迁居浏阳城关东街口,做熟食小生意糊口。还在11岁时,出于环境影响和个人爱好,唐济敏开始随地花鼓班子出滚灯(茶灯),并利用业余时间向当地的狮灯艺人张纯如学习武术和玩狮子。至1938年他十三岁的时候,正式从师浏阳著名老艺人高一学唱花鼓戏。当时高一已经50多岁,一生中除间或到大户人家帮厨外,一直以唱戏、教戏谋生,擅长于小花脸表演。唐济敏与同堂二十几个师兄弟凑钱在东街口甘声连家请了进师酒后,交了两块银元的师父钱,便正式学牵身子,一个月后即在甘家屋场的草台子上作发蒙演出,唐济敏饰演了《三喜》中的牛桶(奶生),《胡大回门》剧中的胡大(小花脸)等角色。1940年春节,唐济敏正式随师加入浏阳东乡谢成的“红星班”,同班的有浏阳上路著名花鼓艺人高一(场记、丑行)、高二(旦),发金子(生、旦)、曾满等十多人。唐济敏的开锣戏饰演《兰河洗裙》的奶生受到师父们的赏识,遂被留下来了,在浏阳东乡的左家湾、炭盆、古港、膏浒等地演出一个多月。在这段演出期间,他虽然拢共只收入了两块钱茶钱,但却给自己的演唱艺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师叔高二(高一的胞弟高光友,1890-1967)是浏阳河畔素有声望的彩旦,他逼真的表演艺术和细腻的感情处理给了唐济敏以深刻的影响和启发。师兄曾满是“八把椅子坐七把”的角色,也给了他很大的帮助,还有浏阳花鼓老艺人易德美、尤大福等师父,都表演、演唱上在给予了具体指导。在这段时间里,他还学演了《财神捡子》《湖北逃荒》等剧中的奶生。1941年,唐济敏离开师父加入浏阳城关周兴权的班子在城关地带演出,同班的有浏阳中路花鼓戏艺人周兴权(胡子、婆旦)、高月元(旦)、徐长生(生)、李宏才(生、旦)、高福长(丑)、晏良才(生)、桃婆子(场记)等人。经徐长生牵身子学演了《送表妹》的小生,但终因自己戏少,师父又不在身边,学戏困难而中途离班。1942年至1944年,唐济敏跟随师父高一在东乡兰初的班子里唱戏,该班由浏阳花鼓戏上路(东乡)、中路(城关周围)的艺人混合组成,除上述师傅外,另有兰初(场面)、胡仕已(场面)、孔召霞(场面)、王兴权(葫子、小丑)、袁跃明(小生、小旦)、扬弋(小生)、粗皮(小丑)、罗桶(葫子、摇婆旦)、胡文东(小生)等人,演出阵容非常强盛,他们演遍了浏阳东乡的古港、沔江、永和、高坪、石湾、达浒、东门、白沙一带,完全打开了局面。在这段时间里,唐济敏已开始进戏味,有了自己的特色。他求学主动,师父们也遵循“见角色都培养”的宗旨乐意教导,他很快就学会了《扯笋》《算八子》(又名《私怀胎》)、《张三盘姐》(又名《矮子吃醋》)、《送友》《访友》《观花思情》《兰桥会》《反情》《复情》等40多出花鼓戏,其中尤以《私怀胎》《送表妹》《盘姐》《送友》《访友》等戏受到观众赞赏。演出行当也由小丑、奶生扩大到小生,很受大家喜爱。 1944年9月,师父高一染病,因终生未娶没有后代,唐济敏为尽师徒义道,从接回家养病、端茶送药、到最后送终葬埋,都是他一手料理。师父感其至诚,生前给他留下了一首行帮诗:梨园子弟堪誇,老郎兄识不差,虽无荣华富贵(不意),常着蟒袍乌纱,任是皇亲国戚,任或弹唱喧哗,梨园子弟不小,不落人家胯下。据说,当年唐济敏就凭此几句诗,就可在所有“老郎会”的席面上获的一个坐位。1945年,日军侵袭,整个浏阳基本中断了花鼓戏演出活动。1946年正月,唐济敏还在东乡的兰初牵班里演出了一个多月。同年三月因中令被抽壮丁,当了27天小兵,在长沙龙王庙的受训期间,走屋顶上爬出来逃回浏阳。回家的第三天,保长带枪来抓挑兵,唐济敏持做棕的棕耙打出屋外,跑到白沙州的戏友晏良明家,早餐后,两人手拿菜刀去寻保长算账,走到离城两里的焦婆桥见菜农说保长带了十几根枪正在寻唐济敏,慑于势孤,遂罢。于是,唐暗中取老母一同寄居在东乡膏浒的戏友高月元家,专心唱戏为业,也给当地农民教戏。同时,自己也向外地湘剧艺人王一申、柳满赖子学演了《吕蒙仲化斋》剧中的烂布小生,《活捉三郎》剧中的小丑张文远、《杀蔡鸣风》剧中的小丑魏大标等戏。1947年正月,唐济敏搭袁跃明的班子一直唱到江西挑阜。次年又搭孔台霞的七人班子做到了江西桃阜、石桥一带。七人班的戏友是孔召霞、曾大光(生)、陈连生(生、旦)、高月圆、黄少中(旦)、粗皮,连同桃箱担的一共八人,七个人唱武打都检得起,每到一地,极受欢迎。直至1948年冬季,逃壮丁事平息,唐济敏与母亲回浏阳城关东街口定居作小生意。1949年6月24日浏阳解放,同年冬天分了田地,唐济敏迁居浏阳河背唐家洲务农,并带了一堂滚灯徒弟。1950年8月,唐济敏赴浏阳西乡请来了袁申娇(婆旦)、潭少中(旦)、易丙全(胡子)、唐发梅(丑)、李诗帕(丑)、童云厅(旦)、张文燕(旦、生)等在下路较有名气的花鼓艺人,玩友周彪往东乡攀来了粗皮、杨弋、袁跃明、兰初等人,为首组织了浏阳城关解放后的第一个戏班子。这个班子重要特点是集结了上、中、下三路艺人同台演出,由周兴权、兰初两个本班凑拢行箱,在县城摊贩场的简易舞台上连演20多天,盛况空前。后因罗汉臣、邓树陶等皮影戏艺人的加入改唱搭桥戏,相当一部分花鼓戏艺人习惯不了,唐济敏便与高月圆、潭少中、袁申娇等人仍往东乡黄兴喜外做班子。1953年,以高福长为首组织了一个浏阳花鼓戏班子到长沙市局关祠演出,在约近两个月的演出过程中,一直挂牌“湘省驰名小丑唐细满”,在当地一些老年观众的评论中,总以浏阳唐济敏与西湖的何冬保老师相互媲美。当时是全省十八只班子进城,在南门演出的一个班子因上不了座位混不上伙食,唐济敏还前往该班送了一出《小放牛》。局关祠演出结束后,唐济敏为了扩开视野,多学一些戏,他邀唐发梅、李诗帕、高月圆、洪少中、徐长生等人一同到益阳与张仕斌搭班,因各地的上演剧目不尽相同,往往是上午学戏,下午就演出,学得了不少益阳路子的剧目,也掌握了不少曲调。同年九月,他被高福长接回浏阳演戏。1954年正月,长沙湘午花鼓剧团在浏阳“新舞台”演出,应周荣贵、凃华山、张玉琴、杨文钦、谢楚才等人的邀请,唐济敏插班唱了几出戏,受到好评,然后带家小随该团到长沙天符庙、益阳、沅江、茅草街等地巡回演出,在这段演出过程中,他完全掌握了搭桥戏的演出规律,并一度担任该团的排笔。直到四月份涨大水,才回到浏阳。1954年8月,唐济敏参加了“浏阳县民间艺术学习班”,此后转入“巡回演出队”“实验花鼓剧团”,到1956年,浏阳县花鼓剧团正式成立,唐济敏第一批加入剧团,一直从事文艺工作,在近百出的古装戏中担任了演出任务,除小丑、小生的表演艺术很有造诣外,也还上演了胡子、花脸行当,其中尤以《胡大回门》剧中的胡大(丑)、《接姨娘》剧中的梁大(丑)、《扯笋》剧中的金三(丑)、《恩仇记》剧中的邓丙如(丑)、《十五贯》剧中的娄阿鼠(丑)、《芙奴传》剧中的贾瞎子(丑)、《孟姜女哭城》剧中的范纪良(生)、《秦香莲》剧中的赵柄(花脸)、《生死牌》剧中的贺总兵(花脸)等角色被观众叫好。在大约三十出现代戏中,他成功地刻划了不少正、反面人物形象。如《夺印》剧中的跛爹爹、《三里湾》剧中的范登高、《红灯记》剧中的鸠山、《智取达浒》剧中的汤魔王、《打铜锣》剧中的蔡九、《真的对不住》剧中的戴福丙、《社长的女儿》剧中的社长等。这些剧目在浏阳城乡久演不衰,深受好评。 1969年文艺界大下放,他被迫回家拖板车,艺术生涯一度中断。1979年落实政策后,组织上重新安排他回浏阳剧团担任演员兼导演工作,他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所挚爱的花鼓戏事业中,同时加强了理论学习,除参加演出外,单独承担过五个戏的导演任务,多次获得“演出百花奖”。他还担任了浏阳剧团的团委委员、艺委会委员等领导职务。唐济敏老师学戏良多,传统戏功底深厚,多处搭班,见多识广。他唱做俱佳,博采众长,善于将益阳路、西湖路、甚至湘剧的一些曲调融入浏阳花鼓戏中,他吐字清楚,行腔流畅,表演生动,可以说满肚子都是戏。在教学辅导上,他也有章有法。先后带的徒弟有肖远扬(湘潭地区花鼓戏著名导演、演员),兰年生(湘潭地区花鼓戏剧团著名演员)、张贤淦(原浏阳剧团主要演员兼导演,后调任湖南省浏阳磷矿工会俱乐部干部)、邱建平(曾任浏阳剧团主要演员、导演、团长)、曹雪芝(原浏阳剧团主要演员,后调任市委党校)。他还为周边的县市剧团、业余剧团的演员说戏、辅导,不计名利,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唐济敏同志的一生充满着艺术活力,唱腔奔放、感情真挚,刻画人物细腻,表演生动自如、富有生活气息,深受同的行敬佩与观众的欢迎。令他终生难忘的是,曾经受到过胡耀邦、程潜、邓洪、王震、李贞等领导的赞扬和接见。1982年10月,唐济敏光荣退休。退休后曾返聘剧团演出,教学,培育新人,尽心尽责。1996年浏阳剧团40周年“振兴花鼓”文艺晚会上,他和沈华金老师作为剧团的第一代演员参加了演出,获得了满堂喝彩。在团庆40周年召开的老同志座谈会上,他强调“年轻演员一定要坚持练功,多学戏,舍得钻,才能塑造好的角色”。1997年8月5日,唐济敏老师因病去世。斯人已去,风范长存。由于过去的条件所限,浏阳花鼓戏演出很少保存录音录像,加上当时媒体对基层剧团鲜有宣传,很多老艺术家的表演和唱腔只能保留在同行和观众的脑海中。泰戈尔有一句诗:“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时至今日,我们在网络上也看不到唐济敏的任何音像资料,甚至也查不到他的点滴介绍,但是,他为浏阳花鼓戏的传承和发展所作出的积极贡献,是值得后人记取的,他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唐满师”。 作者:鲁丰良 曾致 赞 (0) 相关推荐 申云贵:时光里的花鼓戏 时光里的花鼓戏 申云贵 小时候,在乡下经常能看到花鼓戏. 咚咚咚,咚咚咚,开场的锣鼓响了起来.干活的赶紧停了手,吃饭的马上放下碗,大人喊,孩子叫,都心急火燎往晒谷坪跑. 晒谷坪搭了一个戏台,台下早就黑 ... “一蓝二杜” 说花鼓 "一蓝二杜" 说花鼓 童玉娥 流行于皖东南的皖南花鼓戏,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素有"皖南一枝花"的美誉. 由于太平天国战乱,郎溪十室九空,河南和湖北移民大量迁 ...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镇江扬剧团。 镇江扬剧团82届学员表演的<白蛇传>上 镇江扬剧团82届学员表演的<白蛇传>下 扬剧是江苏省一个重要的地方剧种,主要流行于扬州.镇江.南京.上海,苏北及安徽部分地区. 镇江和扬 ...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唐月瑛老师逝世,享年87岁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大弟子.上海越剧院资深前辈,唐月瑛老师于2021年10月22日与世长辞,享年87岁. 生平介绍 唐月瑛,上海越剧院演员.1948年,15岁时拜师徐玉兰,由徐玉兰指定习花旦并受 ... 深切哀悼||著名单弦表演艺术家马增蕙老师去世 惊闻噩耗,著名单弦表演艺术家.教育家马增蕙老师于2021年2月4日中午13点在京与世长辞,享年85岁.我们表示深切的哀悼和怀念,愿马增蕙老师一路走好. 马增蕙老师在宣南杯鼓曲大赛中为选手们讲课 马增蕙 ... 缅怀纪念| 深切哀悼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老师!我们永远怀念您! 2021年8月6日凌晨0时25分,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老师因病在上海华东医院辞世,享年95岁. 追忆 王文娟老师与杭越的点点滴滴 "台上演戏要复杂些,台下做人要简单点",是一代 ... 央视戏曲采风:著名老旦表演艺术家李鸣岩老师专辑 央视戏曲采风:著名老旦表演艺术家李鸣岩老师专辑 一代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逝世,享年95岁!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于今天凌晨00:25在上海逝世,享年95岁. 王文娟,1926年12月19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嵊县,原名王彩娟.越剧演员,工花旦,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李金斗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郭德纲当初为什么不拜他为师呢? 郭德纲的"北漂"生活,充满了艰辛.因为师承不明,所以他一直受到同行们的打压.那么,赶快拜个师父,就应该是燃眉之急了. 关于郭德纲拜师李金斗的事,传言一直很多.甚至有的言之凿凿:说某 ... ▶️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演出沪剧精品专场 .................................................................................................... ... 看看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的国画作品 笔墨丹青新视角2017-04-13 07:46:28 新凤霞 新凤霞(1927年01月26日 - 1998年04月12日),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祖籍江苏,生于苏州.著名的评剧演员,杰出的评剧表演艺术 ... 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陈爱莲逝世,享年81岁 哀! 中国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陈爱莲11月21日零点59分因病去世,享年81岁.媒体从陈爱莲女儿处了解到,陈爱莲一个月前发现患胃癌并已发生骨转移,21日凌晨在家中去世. 据媒体报道,临终前,陈爱莲要求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