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艮卦(368)建立做人的底线
易经(368)建立做人的底线
中国人喜欢讲理,凡事不合理就要找个德高望重的人去评理。现代社会用西方的法律,我只要不违法,你就拿我没有办法。
讲理是易经里制礼的重要步骤,中国人为什么会智仁勇?讲理是个很关键的文化习惯,现代人不讲理,有个模特去周庄玩,在一个饭店吃饭,因为看到人家的菜里有猪油,竟然愤而报警,警察觉得她不讲理懒得搭理她,她就在微博上讨伐这个商家,让别人不去人家饭店吃饭。
这种就是蛮横不讲理。
人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应该有的行为和语言的底限是什么?古代的大学教什么?首先教的是修养就是建立做人的底线。
艮卦的循环就是建立做人底线的修养循环,比如王安石觉得司马光这些人祸国,但他也承认司马光的精神是正确的,不是为了自已的私利而反对他,这是王安石们有底线的思维,
大宋朝仁宗起,国家政治比较宽容和开明,精英们有空间施展自己的才华,而国家也建立了类似今天的西方国家议会的制度,大家有什么事就是一个公开的会议上辩论,皇帝充当了主持人的角色,精英们就类似今天在位派和反对派,大家公开辩论。
司马光这派当权的时候同样没有对王安石那一派下死手,只是夺了他们的权位。
精英的底线不是钱财也不是权位,而是其修养的高低。
那么怎么看一个人的修养呢?
汉朝曾有一个闭门不入的成语讲一个要求极高家庭中长大的官员,对自己极为严格,他为官的时候,从不多拿国家一分钱,发薪水的时候,自己主动扣掉自己休假的薪水。
后来辞官在家没有生活来源,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他的一些同事给他捐款,他不肯要,但人家非要给,他就专门闭门不接待。
做人的底线,这点其实也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一个标准,对比现在就是区别小人和精英的。
网上有个博士读了很多书,当上了年薪60万的投资经理,他回家参加同学会,发现自己一点骄傲都没有,他的一些初中没有毕业的同学,做假鞋生意,轻松年赚200万以上,他发出了感叹,说是不是读书没用!
网上也对此有着很多的评论,从说纷纭。
做假鞋的人都是缺少底线的,造假的卖假药的,能赚多少钱就赚多少钱,对于是不是反人类,有一些人根本不在乎?
同样的,读书为了什么?首先是建立底线,知道什么是不能干的,而不是首先是将自己的收入超过别人。
所以这些读成博士的,其实内心根本就是缺少底线,他们做投资就是一定要比做鞋的赚得多,那些做鞋的初中没有毕业的,有很多不是做假鞋的也年赚200万以上。认为自己读书多就一定要比别人赚得多的就是读书读成反动了。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文王说:天下之理,合体用,兼动静,莫不有当止之所,犹人之一身,惟背为止也。人惟不知所止,往往内蔽于已私,外夺于物欲,斯不免于咎耳。诚能惟理是主,于其当止焉,有若艮其背矣。由是其静也,止于所当静之理,湛然一太虚之体而已,纵耳目口鼻之欲,为吾身不能无者,终不得而累之也。非不获其身乎?何也?知有理而不知有身,即谓之忘身可也。其动也,止于所当动之理,廓然一太虚之用而已,纵身色臭味之感,为人所易动者,终不得而移之可也。
非其庭不见其人乎?何也,知有理而不知有人,即谓忘人可也。动静皆定,内外两忘,无时无事不合于理,有以尽已性而立人矣,复何咎哉?
易经在周文王那个时代就提出人人生而平等差不多的思想,这是极其令人震撼的。知有理而不知有身,这就是艮卦的大道理,人不过一太虚之用而已!什么意思,你那个身体所有的感官都不过是太虚之用,没有什么极高深的不同,吃喝拉撒,人人都一样,范冰冰也好、马云也好、普京也好和你一样都会放屁的。
天地之间,万物皆动,风火雷水泽,唯山不动。
圣人以此领悟做人的本质,提出止于至善!
人对生命的感悟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而人对某一事物,某一团体的热爱同样也是通过学习得来的,学习越深就越是爱某一事物。
周文王对止卦的理解,到孔子这里就是应用了,孔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当止则止才能和谐。
你给朋友红包,朋友请你喝酒,你有困难,别人帮助你,这就是各种知止。孔子说:君子即其所位而思之,如君臣父子,则各尽其道,富贵贫贱则各行其素,他如在上则不侵下职,在下则不夺上权,在左则不得涉右,在右则不得干左。自不至出乎其外而有所思也。
孔子在对易经的应用上费尽了心思,后人不说破《论语》,而唐朝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半部论语,就是孔子讲易经的而给那些在位者提供了运用方法。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本职岗位,这是一句通俗的话,很多人不愿意干好本职,而眼望别人,那个人文化低怎么比我有钱,那个人后来的,为什么升高位了?你本职干好了没有,干好才有这些资格,本职没有干好,就想东西,这就是组织结构的乱之根源。
而建立一个稳定的组织,首先在组织结构上要有稳定性,而干好本职则是稳定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