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症酸中毒(DKA—diabetic ketoacidosis )
定义:当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体内缺乏糖分时,机体会分解代谢脂肪,超过了肝外组织的利用能力,从而使血液酮体浓度升高,并从尿液中排出。
酮症酸中毒的程度:
轻度pH<7.3或碳酸氢根<15mmol/L;
中度pH<7.2或碳酸氢根<10mmol/L;
重度pH<7.1或碳酸氢根<5mmol/L
临床表现:包括多饮多尿、体重下降,此时食欲往往下降,进而加重症状。呼出的气体有类似烂苹果气味,并伴有神志的改变。
化验:
血糖:多在16.7~33.3mmol/L,有时可达33.3~55.5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5%
酮体:生化及尿液
其他:血气分析,电解质、胸片、心电图、肝肾功、血脂。
诊断: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如血糖>11mmol/l,伴有酮体和尿酮,血PH值<7.3及碳酸氢根<15mmol/l,即可诊断为DKA同时需要警惕一下疾病:低血糖昏迷、高渗高血糖综合征、乳酸性酸中毒。
治疗:治疗目的在于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衡,纠正酸中毒,补充胰岛素促进葡萄糖利用,并寻找和去除诱发酮症酸中毒的应激因素。监测血糖、血酮、尿酮、电解质和动脉血气分析
1补液:
补液的基本原则:先快后慢,先盐后糖。
第1-2h:0.9% NS 1000-2000ML
前4h补失水量的三分之一。关注血钠。
当血糖下降至13.9mmol/l时,根据血钠可改为5% GS或GNS,并4-5Gglu+ 1U胰岛素。
2.胰岛素治疗:
小剂量胰岛素:0.1u/kg.h,降低血糖的同时,最大效果的抑制脂肪分解和酮体生成。
静滴胰岛素:首次负荷剂量:静脉注射短效胰岛素10-20U。
0.9%NS +10U 配成50ml,泵速为1U/h泵入,使血糖下降速度控制在3.9-6.1mmol/l.h之间,每半小时查一次指血血糖。
当血糖降至13.9mmol/l时, 5%GS或5%GNS按比例加入胰岛素4-6小时查一次血糖,调整输液速度及4-6小时皮下注射胰岛素4-6U。
3.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补碱指征:pH<7.1或碳酸氢根<5mmol/L,
等渗碳酸氢钠(1.25-1.4%),或将5%碳酸氢钠84ml加注射用水稀释成300ml,给予1-2次即可。
4.治疗诱因
对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治疗除积极纠正代谢紊乱外,还必须积极寻找诱发因素并予以相应治疗,例如严重感染、心肌梗死、外科疾病、胃肠疾患等。其中,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应及早使用敏感抗生素。
妊娠期酮症及酮症酸中毒的处理:因饥饿导致的糖尿病酮症,主要保证每天摄取足够的热卡,需达到2 100kcal,热卡满足机体需求后糖尿病酮症会自然缓解。因胰岛素剂量不够导致的代谢性糖尿病酮症多合并有血糖偏高,主要通过合理调整胰岛素用量即可缓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按普通人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处理原则执行。
老年糖尿病酮症处理原则:①与成人大致相同,纠正脱水依然是抢救的重要措施。②由于老年人普遍存在多器官功能的下降,纠正脱水首选等渗液或胃肠道补液,需密切观察病情随时调整补液量。③密切关注血糖下降速度,以免血糖速度下降过快引起低血糖、脑水肿甚至脑疝,危及生命。④调节电解质水平,防止血钾波动过大。血钾的过低或过高可诱使老年患者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心脏事件及心源性猝死风险。⑤老年患者出现糖尿病酮症往往合并感染,并容易合并或者并发其它多种脏器疾病,治疗过程中全面关注多器官功能的保护、防止重要脏器功能的衰竭。